湿地科学

• 论文 •    下一篇

修筑海堤后光滩上红树林的形成与空间扩展——以广西珍珠港谭吉万尾西堤为例

  

  • 出版日期:2017-02-24 发布日期:2017-03-03

Establishment and Expanding of Mangrove Forest After Construction of the Seawall—A Case Study of Tahji-Wanwei Seawall in Pear Bay, Guangxi

  • Online:2017-02-24 Published:2017-03-03

摘要:

围填海是红树林减损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但在某些原无红树林分布的区域,修筑海堤后出现了红树林。以在开阔的海域中建设的防城港市珍珠港谭吉万尾海堤为研究区,利用7 期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基准年分别为1960 年、1989 年、2001 年、2007 年、2010 年、2013 年和2015 年)数据和2016 年实地调查资料,分析1969 年海堤建成后无明显破坏性人为干扰状态下红树林斑块的形成过程和空间扩展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海堤竣工12 a后,即1981 年出现了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林,至1989 年,白骨壤林发展成长640 m、平均宽度为25 m的带状斑块(1 号斑块);1989~2001 年出现了3 个新斑块,分别形成于1989 年、1993 年和1995 年;2013~2015 年又新增了2 个斑块,分别形成于2011 年和2013 年;海堤上的红树林面积由1989 年的1.62 hm2增加至2015 年的19.71hm2;红树林面积在早期迅速增加,2007 年后,其年平均增加速率逐期减小;在1989 年、2001 年、2007 年、2010 年、2013 年和2015 年的5 个监测期内,1 号斑块的内边界保持稳定,外边界平均每年向海扩展1.4~6.0 m,表现为早期扩展速度慢、后期快的趋势;红树林斑块空间范围变化以扩张为主,伴随着局部地段的萎缩和破碎化。红树林斑块形成和发展的机制可能是修筑海堤后珍珠港成为了一个漏斗状海湾,海水动力发生较大变化,上游河流携带的泥沙和生物碎屑逐渐沉积,以及西面径流量大的北仑河口的径流携沙在涨潮时经湾口直接运至珍珠港内,在研究区形成沉积,导致海底地形逐渐抬升,为附近漂来的红树林繁殖体定居、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红树林形成后,又加速了泥沙沉积,使其不断向海扩展。

关键词: 红树林, 海堤, 沉积, 斑块, 机制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