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2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2-27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与不同维度植物多样性的关系研究
    张文馨, 衣世杰, 范小莉, 张学峰, 刘幸红, 房用, 马海林, 刘方春, 梁玉
    2023 (1):  1-8.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1.001
    摘要 ( 67 )   PDF(471KB) ( 53 )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重要驱动因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多功能性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物种丰富度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多功能性,而不同维度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机制仍然不清楚。研究黄河三角洲不同维度生物多样性、环境因素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同时受环境因素和生物多样性因素的影响,但是,生物多样性在维持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上的相对贡献明显高于环境因素;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谱系多样性和功能离散指数分别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显著正相关,而谱系亲缘关系指数和植物性状群落权重平均值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并无显著影响,这说明与分类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相比,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增加能够更有效地提升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丰富的植物功能多样性是维持黄河三角洲高水平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关键,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维持主要受互补效应的驱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关键线理论的管湾陂塘生态修复实践 
    朱新胜, 杨永峰, 袁 军, 陈 静, 牛百成
    2023 (1):  9-1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1.002
    摘要 ( 20 )   PDF(2143KB) ( 25 )  
    简述了江淮地区陂塘的概念、作用和发展过程,分析了保护传统陂塘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在安徽省肥东县的管湾陂塘区中,设定修复区,在分析修复区陂塘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关键线设计理念,重建了修复区中陂塘系统的结构,修复了陂塘系统的雨洪调节、净化水质和鸟类栖息地功能,建立了陂塘生态产业模式,通过科普、宣传和教育等方式,引导公众更多地了解陂塘的生态和文化价值,以发挥陂塘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价值观对湖泊旅游者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 —以西湖风景区为例
    肖 悦, 刘金广
    2023 (1):  16-2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1.003
    摘要 ( 21 )   PDF(565KB) ( 16 )  
    由于旅游者污染环境的现象日益增多,因此,旅游者的亲环境行为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虽然湖泊旅游在旅游业中变得日益重要,但是人们对于文化价值观如何影响湖泊游客亲环境行为的认知仍然十分有限。以杭州市西湖风景区的旅游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价值-信念-规范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由文化价值观、个人规范和湖泊旅游者亲环境行为组成的研究模型。在数据分析阶段,利用SPSS 22.0软件和AMOS 26.0软件,对383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泊旅游者的文化价值观中的环境关爱、面子观和集体主义对个人规范有直接影响;集体主义不仅可以促进湖泊旅游者的亲环境行为的产生,也可以通过个人规范对湖泊旅游者的亲环境行为产生影响,湖泊旅游者的个人规范也对其亲环境行为有显著直接影响。建
    议湖泊风景区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增强旅游者对景区内动植物的爱心和怜悯心、设计针对湖泊旅游者的旅游集体公益项目、加大环保宣传等方式,培养和唤起湖泊旅游者的环境关爱、集体主义和面子观意识,从而提高其亲环境行为的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洋淀水量平衡生态风险评价
    林梦婧, 陈丁楷, 石龙宇
    2023 (1):  28-34.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1.004
    摘要 ( 15 )   PDF(536KB) ( 14 )  
    在河北省雄安新区发展建设背景下,评价白洋淀的水量平衡生态风险,旨在为白洋淀周边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实现建设绿色生态宜居雄安新区的规划发展目标。通过构建白洋淀水量平衡分析模型,利用历史数据和最新的规划数据,预测白洋淀入淀水资源量、周边用水量和水的自然消耗量;根据预测结果,在生态适宜水位上,计算白洋淀的水资源缺口和水量平衡概率,确定白洋淀的水量平衡风险等级。研究结果表明,白洋淀存在平均每年0.15×10 8 m 3 的水资源缺口;白洋淀达不到在适宜水位上的水量平衡的概率为50.2%,白洋淀有中等水量平衡生态风险;未来,白洋淀的消耗水量主要是周边区域的用水量,占总消耗水量的77.92%,其中,农业用水量占总消耗水量的48.63%。在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建议从构建水源互通和多源互补的雄安新区供水保障体系、提高居民、工农业和生态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精细化智慧水资源管理体系三方面采取措施,以维护白洋淀的水量平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昌邑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柽柳林对土壤的改良效果研究
    房 颖, 徐 华, 韩红艳, 邵鹏帅, 马海松, 赵西梅, 夏江宝
    2023 (1):  35-43.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1.005
    摘要 ( 45 )   PDF(463KB) ( 23 )  
    以山东昌邑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内的向海侧、过渡带和向陆侧柽柳(Tamarix chinensis)林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采集0~10 cm、10~30 cm和30~6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样品的各项指标,分析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与海洋之间距离的增大,柽柳林地0~10 cm深度土壤的含盐量在逐渐增大,铵态氮含量和钾离子含量波动增大,而pH却在减小,0~60 cm深度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有效磷含量以及镁离子含量总体在增大、钠离子含量和钙离子含量在减小,10~60 cm深度土壤的铵态氮含量、钾离子含量总体上在减小,0~30 cm深度土壤的硝态氮含量总体上在增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柽柳林地0~60 cm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铵态氮含量都在逐渐减小,有效磷含量在波动减小,土壤pH、钠离子含量都在逐渐增大,含盐量在波动增大,向海侧和向陆侧柽柳林地0~60 cm深度土壤的硝态氮含量、钾离子含量都在逐渐减小;与向海侧和过渡带的柽柳林地相比,向陆侧柽柳林地0~60 cm深度土壤的有机质、有效磷和硝态氮含量几乎都最大,土壤阳
    离子含量和0~10 cm深度土壤pH都最小,即柽柳林对距离海洋较远的滨海滩涂土壤的改良效果相对最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都市6座湿地公园中昆虫群落的结构与多样性
    杨 欢, 张 韬, 曹雯星, 徐自强, 陈红星, 岳艳丽, 顾俊杰
    2023 (1):  44-5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1.006
    摘要 ( 20 )   PDF(1216KB) ( 32 )  
    2020年5月至9月,采用随机取样和系统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成都市的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白鹭湾湿地公园、香城湿地生态公园、青龙湖湿地公园和南湖湿地公园中的昆虫群落组成、结构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6座湿地公园中,共采集昆虫样本9993号,记录了16目141科486种昆虫,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蜻蜓目、直翅目和膜翅目昆虫为优势类群;桤木河湿地公园和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中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水平较高,昆虫群落结构复杂;在6座湿地公园中,植食性昆虫的科、物种和个体数量都远大于捕食性昆虫、中性昆虫、寄生性昆虫;只有少数湿地公园中的植食性昆虫与捕食性昆虫的个体数量之间、植食性昆虫与寄生性昆虫物种数量之间和个体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使用者行为特征及其满意度研究
    黄 宇, 刘义炼, 张旻桓, 叶 烨, 刘路云, 丁子容
    2023 (1):  58-6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1.007
    摘要 ( 14 )   PDF(1274KB) ( 18 )  
    以湖南省长沙市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从公园使用者的角度,根据环境行为学理论、场所理论和环境心理学理论,研究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使用者的状况和该公园满足使用者各种需求的程度,分析使用者的使用偏好、行为特征和其与公园环境的互动关系,评价该公园使用者的满意度,指出了该公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洋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男性与女性使用者在活动空间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男性使用者的活动空间范围更广;该公园的使用者以年龄为19~30岁的人居多;该公园使用者的行为以休闲类和观赏类行为为主;每天10 ∶ 00至11 ∶ 00和15 ∶ 00至17 ∶ 30,该公园使用者的人数较多;在8个调查日中,2021年2月21日(周日),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使用者的人流量最多;至少有58%的公园使用者在半个月以内来公园1次;该公园的使用者主要乘坐公交车和私家车来到公园;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使用者对该公园的整体美观性、公园面积和自然野趣性满
    意度很高,其对该公园的植物郁闭度、水文连通度、设施维护、健身娱乐设施、出入口和水环境质量很不满意;洋湖湿地公园在交通、种植的植物、活动空间和类型、基础设施方面存在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泥炭地中8种植物叶片凋落物的元素含量特征
    马国宝, 孙晓新, 王宪伟, 王淑洁, 陈 宁, 高思齐, 左云江, 张振刚
    2023 (1):  67-7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1.008
    摘要 ( 14 )   PDF(834KB) ( 15 )  
    2019年9月上旬,在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图强镇连续性多年冻土区和新林区不连续性多年冻土区的泥炭地中,采集了落叶灌木、常绿灌木、草本植物和藓类植物功能群的柴桦(Betula fruticosa)、笃斯越橘(Vaccinium dodendron capitatum)、玉簪薹草(Carex globularis)、粗叶泥炭藓(Sphagnum squarrosum)和真藓(Bryum argenteum)的叶片凋落物样品,测定各种植物叶片凋落物中的碳、氮、磷、钾、钠、钙、镁、锰、铝和铁元素含量以及碳、氮同位素自然丰度(δ 13 C、δ 15 N)值。研究结果表明,图强镇连续性多年冻土区与新林区不连续性多年冻土区泥炭地中的狭叶杜香、甸杜、小叶杜鹃(常绿灌木)和粗叶泥炭藓、真藓(藓类植物)叶片凋落物的总有机碳含量相当,图强镇泥炭地中的柴桦、笃斯越橘(落叶灌木)和玉簪薹草(草本植物)叶片凋落物的总有机碳含量显著小于新林区泥炭地中的相同植物;图强镇泥炭地中的柴桦、笃斯越橘(落叶灌木)和粗叶泥炭藓、真藓(藓类植物)叶片凋落物的全氮含量分别显著大于新林区泥炭地中的相同植物,图强镇与新林区泥炭地中的其它4种植物叶片凋落物的全氮含量相当;图强镇泥炭地中的柴桦、小叶杜鹃叶片凋落物的全磷含量显著大于新林区泥炭地中的相同植物,图强镇泥炭地中的笃斯越橘、甸杜叶片凋落物的全磷含量显著小于新林区泥炭地中的相同植物,图强镇与新林区泥炭地中的其它4种植物叶片凋落物的全磷含量相当;总体上,新林区泥炭地中的8种植物叶片凋落物的碳氮比都明显大于图强镇泥炭地中的同一种植物,而其氮磷比都明显小于图强镇泥炭地中的同一种植物,图强镇和新林区泥炭地中的玉簪薹草叶片凋落物的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都明显大于其它功能群的植物;图强镇和新林区泥炭地中藓类植物凋落物的钠元素含量、铁元素含量、铝元素含量都远大于其它7种植物,常绿灌木和落叶灌木植物叶片凋落物的钾元素含量、镁元素含量、锰元素含量、钙元素含量都偏大,玉簪薹草的镁元素含量、锰元素含量、钙元素含量相对都最小;氮同位素自然丰度(δ 15 N)对植物叶片凋落物的总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及其比值的解释度最高达47.7%。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秦皇岛园博园湖泊中农药含量的风险评价
    李炫颖, 戈晓宇, 刘思瑶, 丁 锐
    2023 (1):  78-8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1.009
    摘要 ( 27 )   PDF(4802KB) ( 11 )  
    2021年4月24日,在秦皇岛园博园湖泊水体中布设7个采样点,采集水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水样中6种常用于园林的农药(高效氟氯氰菊酯、代森锰锌、多菌灵、吡虫啉、毒死蜱、三唑酮)的含量,检测结果显示,水样中有高效氟氯氰菊酯、多菌灵、吡虫啉和毒死蜱4种农药,这4种农药是该园区养护树木的常用农药,农药的检出率为64%,其中,高效氟氯氰菊酯的含量最大;以水体中的高效氟氯氰菊酯含量为研究对象,在2021年7月12日至13日和9月19日两次降雨过程的前、后,在该园区北湖的10个采样点,采集水样,测定水样中的高效氟氯氰菊酯含量,对高效氟氯氰菊酯含量进行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7月12日至13日的暴雨过后,北湖中与使用农药的树木分布区较近和水流速度大的6个采样点水体中的高效氟氯氰菊酯含量明显增加;7月12日至13日暴雨前、后,北湖10个采样点水体中的高效氟氯氰菊酯含量都对水生生物具有高生态风险;9月19日中
    雨前、后,北湖5个采样点水体中的高效氟氯氰菊酯含量对水生生物具有高生态风险,其它5个采样点水体中的高效氟氯氰菊酯含量对水生生物具有中生态风险;两场降水前、后,北湖10个采样点水体中的高效氟氯氰菊酯含量对人群健康危害风险等级都为低风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种化学药物灭杀洋湖国家湿地公园福寿螺的效果研究
    陈露露, 李 旭, 李 波, 谢永宏, 张晟娟, 钟家蓉, 孙 婷
    2023 (1):  86-9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1.010
    摘要 ( 27 )   PDF(452KB) ( 9 )  
    选用市面上常见的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6%聚醛·甲萘威颗粒剂和4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开展室内和野外福寿螺灭杀实验,研究3种药物对福寿螺的灭杀效果,筛选出相对安全的灭螺药物。研究结果表明,施用5种浓度的50%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和4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48 h后,福寿螺的死亡率几乎都达到100%,施药72 h后,3种药物都能灭杀86%以上的福寿螺,但是,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和4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的毒性较大;有效浓度为1.8 mg/L的6%聚醛·甲萘威颗粒剂对福寿螺的触杀效果最好,也最稳定;在洋湖国家湿地公园静水区的浅水中,施用有效浓度为1.8 mg/L的6%聚醛·甲萘威颗粒剂,施药1 d后,福寿螺的平均死亡率为70.79%,施药3 d后,福寿螺的平均死亡率达到最大值,为95.54%,施药5 d后,福寿螺的平均死亡率仍能达到77.96%。6%聚醛·甲萘威颗粒剂是一种低毒、高效的药物,能有效抑制湖泊浅水中福寿螺的爆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连云港市徐圩新区张圩湖和云湖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研究
    彭 颖, 崔 键, 李金凤, 杜 易, 邱 寒, 崔建伟, 陈 建, 程 铮, 葛正顺, 张 晗
    2023 (1):  93-103.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1.011
    摘要 ( 16 )   PDF(1125KB) ( 8 )  
    于2021年9月,在连云港徐圩新区的张圩湖和云湖,采集表层水体样品,鉴定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物种,分析浮游动物群落和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测定水样的理化指标,探讨浮游动物群落和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张圩湖和云湖表层水体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64种,云湖中的浮游植物物种数量较多,两座湖泊的相同优势物种为极小集胞藻(Synechocystis minuscula);鉴定出浮游动物3门20种,云湖中的浮游动物物种数量较多,两座湖泊的相同优势物种为无节幼体(nauplius)和桡足幼体(copepodid);张圩湖表层水体中浮游动物群落和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为贫乏—一般,水体污染程度为中重度,云湖表层水体中浮游动物群落和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为一般—较丰富,水体污染程度为轻中度,与张圩湖相比,实施生态工程10 a的云湖中的浮游动植物物种数量、生物多样性水平都显著提升;影响两座湖泊浮游动物群落和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水体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含量(两座湖泊)、总氮和硝氮含量(云湖)以及水体盐度、电导率和水深(张圩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杭州湾鹭科鸟类集群栖息区表层土壤的磷饱和度和磷流失风险
    赵亦欢, 邵学新, 余敏芬, 苑海静, 吴 明
    2023 (1):  104-11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1.012
    摘要 ( 12 )   PDF(454KB) ( 7 )  
    为了评估杭州湾鹭科(Ardeidae)鸟类栖息地土壤中磷元素的流失风险,在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中,选择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林地、女贞(Ligustrum lucidum)林地和无鹭科鸟类栖息的水杉林地、女贞林地(对照林地)布设采样地,分别于2018年11月(鹭科鸟类迁出后)、2019年5月(集群栖息且繁殖期)、2020年1月(鹭科鸟类迁入前),采集0~10 cm深度和10~2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水溶性磷含量、有效磷含量、pH和电导率;采用Mehlich-3浸提法和草酸铵提取法,估算土壤磷饱和度;以土壤的磷饱和度和有效磷含量作为土壤中磷的流失风险的评估指标,评估表层土壤中磷的流失风险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在杭州湾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水杉林地和女贞林地,0~10 cm深度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水溶性磷含量、电导率都显著大于10~20 cm深度土壤,而其0~10 cm深度土壤pH却小于10~20 cm深度土壤;有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水杉林地0~20 cm深度土壤的全磷含量和水溶性磷含量都大于无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水杉林地,有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女贞林地0~20 cm深度土壤的水溶性磷含量大于无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女贞林地;有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水杉林地0~20 cm深度土壤的磷饱和度和有效磷含量都大于无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水杉林地,有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女贞林地0~10 cm深度土壤的磷饱和度和有效磷含量都大于无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女贞林地;有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水杉林地0~20 cm深度土壤的磷饱和度和有效磷含量都明显大于有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女贞林地;采用草酸铵提取法得到的土壤磷饱和度和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可以作为杭州湾鹭科鸟类集群栖息地土壤中磷的流失风险评估指标;有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水杉林地0~20 cm深度土壤中磷的流失风险大于有鹭科鸟类集群栖息的女贞林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射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体污染状况
    于泽芳, 张凯奇, 夏 飞, 王海波, 刘耿炜, 华 勇, 闫鸣艳, 赵晓晨
    2023 (1):  113-121.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1.013
    摘要 ( 18 )   PDF(555KB) ( 18 )  
    于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的每月中下旬,对射阳湖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重点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并对射阳湖水体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射阳湖的浮游植物样品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57种,其中,绿藻门物种数量(61种)最多,其次为硅藻门(37种)、蓝藻门(29种)和裸藻门(18种)的物种数量,金藻门(5种)、隐藻门(4种)、甲藻门(2种)和黄藻门(1种)的物种数量较少;浮游植物群落的优势物种为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月牙藻(Selenastrum bibraianum)和湖泊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limnetica);浮游植物丰度为0.36×10 6 ~10.25×10 6 cell/L,平均值为3.27×10 6 cell/L;射阳湖的水体处于贫—中营养状态;夏季,浮游植物丰度最大,冬季的最小;浮游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2.72和0.87,射阳湖的水体为轻度—中度污染水体;射阳湖中浮游植物的丰度主要受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水温、高锰酸钾指数和透明度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因素对扁秆荆三棱生理生态特征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铃茜, 高英志, 何春光, 安 雨, 张红香
    2023 (1):  122-130.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1.014
    摘要 ( 35 )   PDF(950KB) ( 22 )  
    扁秆荆三棱(Bolboschoenus planiculmis)是中国东北内陆盐沼的优势植物,其地下球茎是水禽的主要食物来源,它是退化湿地恢复重建的重要物种。综述了水文、盐碱条件、养分水平等非生物因素和竞争等生物因素对其生长的影响,以期理解扁秆荆三棱的环境适应策略,为扁杆荆三棱的保护利用和退化湿地恢复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扁秆荆三棱能够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生命活动,而在较高的水位条件下,其生物量的积累减少,分配更倾向于地上部分。较低的土壤含盐量有利于扁秆荆三棱的生长,当含盐量超过其耐受范围,扁杆荆三棱的株高、根直径、球茎数、生物量等都显著降低;碱性盐比中性盐对其生长的负面影响更大。由于扁秆荆三棱具有克隆生长习性,其对高养分和异质性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未来研究除了应聚焦环境因素变化和水体富营养化对扁秆荆三棱生长、分布和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还应加强扁秆荆三棱地下根系、球茎和根茎性状的研究;在群落水平上,应重点开展扁杆荆三棱种内竞争、种间竞争、物种共存机制以及扁杆荆三棱与土壤动物、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丰水期和枯水期大樟溪下游表层水体不同形态硅含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俞新慧, 翟水晶, 邱思婷, 王 赛
    2023 (1):  131-139.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1.015
    摘要 ( 30 )   PDF(701KB) ( 10 )  
    硅元素是硅藻和水生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河流的水文特性对其形态和含量具有重要影响。2019年7月(丰水期)和11月(枯水期),在闽江支流大樟溪下游采集表层水样,比较水体中不同形态硅、溶解性氮磷以及其它理化指标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差异。结果表明,大樟溪下游表层水体溶解态硅、成岩硅和活性硅含量在丰水期高于枯水期,而生物硅和颗粒态硅含量则反之,这与水体pH、悬浮颗粒物、电导率和溶解性氮磷浓度相关;从水体中各营养元素的化学计量比来看,大樟溪下游表层水体表现为明显的磷限制,营养盐浓度和硅氮比都表明大樟溪水体有利于硅藻类的生长;大樟溪水体长期输入闽江,对闽江下游及河口水体的营养盐平衡具有一定威胁,容易导致近海水域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闽沪滨海感潮沼泽主要草本植物生物硅含量特征
    王昊羽, 张腊珠, 朱秋丽, 黄佳芳, 仝 川
    2023 (1):  140-149.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1.016
    摘要 ( 11 )   PDF(1402KB) ( 11 )  
    硅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生源元素之一,在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福建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的18处滨海感潮沼泽中,采集主要的草本植物样品,测定其生物硅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种植物的生物硅含量在不同纬度的河口或海湾差异显著,呈线性变化规律;在区域尺度,不同草本植物的生物硅含量差异明显,禾本科(Poaceae)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藨草(Scirpus triqueter)的生物硅含量显著高于藜科(Chenopodiaceae)植物南方碱蓬(Suaeda australis),其中芦苇的生物硅含量[(43.3±3.5) mg/g]最高,南方碱蓬的生物硅含量[(5.1±0.6) mg/g]最低;同种植物不同器官的生物硅含量也具有显著差异,互花米草叶片和叶鞘的生物硅含量显著高于茎和穗,芦苇叶鞘的生物硅含量显著高于叶片、茎和穗;互花米草、芦苇、短叶茳芏和南方碱蓬植株的生物硅含量随着纬度增加呈降低趋势,但是与降水量无显著相关性;协方差分析表明,气温是
    影响不同纬度间滨海感潮沼泽草本植物生物硅含量差异的主要气候因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