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刘士龙, 秦旭东, 王广军等 %T 2017 年夏季北海市冯家江入海口红树林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0 Journal Article %D 2019 %J 湿地科学 %R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9.03.012 %P 352-358 %V 17 %N 3 %U {http://wetlands.neigae.ac.cn/CN/abstract/article_9705.shtml} %8 2019-06-28 %X

大型底栖动物作为迁徙鸟类重要的食物来源,维持着红树林生态系统中许多重要的生态过程。为了揭示夏季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于2017 年6 月,在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内冯家江入海口红树林潮间带,从冯家江入海口向东依次布设了5 个断面,在调查断面中采集泥样或砂样,经筛选和鉴定,共得到大型底栖动物31 种,隶属于4 门7 纲11 目21 科,其中,软体动物门的物种数最多,节肢动物门的物种数次之,软体动物对总生物量做出的贡献最大,纵带滩栖螺(Batillaria zonalis)和突畸心蛤(Cryptonema producta)为调查区域的优势种;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为245.12 g/m3,平均密度为172.54 ind./m3;5 个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 指数介于2.01~3.01 之间,表明水体被轻度污染,河口处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最高,垃圾堆放场附近断面的多样性水平最低,5 个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优势种以纵带滩栖螺、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e)和沙蚕(Nereis succinea)等耐污种为主。与北部湾其它地区相比,研究区域的大型底栖动物总物种数明显偏少。近年来,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受到垃圾堆放场和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较大,冯家江入海口附近水体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导致其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