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海口市互花米草分布现状和扩散动态
    程 成, 雷金睿, 何 松, 杨 勇, 冯尔辉, 钟才荣
    湿地科学    2023, 21 (2): 151-15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2.001
    摘要330)      PDF (1418KB)(237)   
    2021年6月至7月,在海南省海口市,开展了互花米草分布区域的野外实地调查,利用多期遥感影像和调查数据,研究海口市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扩散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期间,海口市互花米草的总面积为2.978 hm2 ,有互花米草生长的谭崛溪-迈雅河出海口、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塔市保护站和万绿园区域的互花米草面积分别为2.958 hm2 、0.013 hm2 和0.007 hm2 ;2010年至2021年期间的7个时期,海口市互花米草的总面积在逐渐增大;谭崛溪-迈雅河出海口处互花米草的扩散过程符合“引入—定居—扩散”的规律,根据互花米草面积随时间变化曲线预测,该处的互花米草还处于扩散阶段,互花米草斑块的面积加权质心2010年至2020年总体上从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2020年至2021年又折回向西北方向移动,表明互花米草种群在向内陆扩张;来自外省的红树幼苗所携带土壤中的互花米草种子,是导致海口市被互花米草入侵的直接原因;在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万绿园,建议采用人工挖除互花米草的方法,将两区域的互花米草彻底清除;在谭崛溪-迈雅河出海口区域,建议采用刈割+遮荫、刈割+翻耕的综合防治方法,清除互花米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滨海湿地碳汇和碳负排放技术研究进展
    林家洋, 宋哲岳, 李自民, 李 远, 王义东, 王维奇, 付传城, 蒲玉琳, 胡宇坤, 方 引, 宋照亮
    湿地科学    2023, 21 (2): 302-311.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2.016
    摘要227)      PDF (559KB)(461)   
    以减缓气候变暖、降低大气中CO 2 浓度为核心目标的低碳和碳中和理念备受关注,应对气候变化,关键在于减排增汇。滨海湿地是介于海洋与陆地之间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多样的生态功能,其碳汇潜力巨大,因此,滨海湿地碳负排放关键技术的研发具有意义。综述了滨海湿地碳负排放关键技术、碳汇机理、碳汇潜力评估、碳汇潜力影响因素和维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对滨海湿地以碳汇功能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认识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南岛北部8处湿地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素的关系
    付瑞玉, 雷金睿, 申益春, 陈宗铸, 陈小花, 吴庭天, 李苑菱
    湿地科学    2023, 21 (2): 208-219.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2.007
    摘要224)      PDF (1369KB)(107)   
    2018年7月至9月期间,在海南岛北部的东寨港、五源河、美舍河、响水河、潭丰洋、三十六曲溪、铁炉溪和南丽湖湿地中,开展了3次植物调查和土壤样品采集工作,研究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分析了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海南岛北部8处湿地中,共记录107科330属434种植物,其中被子植物的物种数量为416种,其占总物种数量的95.85%;蕨类植物的物种数量为18种,其占总物种数量的4.15%;在8处湿地中,美舍河湿地中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相对最高,其植物群落结构相对最稳定;8处湿地的土壤容重、pH、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含盐量都对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直接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中种子植物科和属的区系分析
    李 杰, 黄学文, 王新城, 李 莉, 刘 琼, 谢 宾
    湿地科学    2023, 21 (2): 186-19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2.005
    摘要220)      PDF (625KB)(86)   
    在野外植物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中种子植物的科和属的组成以及区系特征,以期为该区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基础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中共有种子植物71科270属525种,分别占内蒙古自治区种子植物科、属、种数量的55.91%、39.19%和21.52%;菊科(37属86种)、禾本科(26属44种)、蔷薇科(18属42种)、毛茛科(15属35种)和豆科(10属25种)的合计属数和合计种数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39.26%和44.19%,其在该湿地公园的种子植物组成中占据主导地位;单种属和寡种属的数量分别占总属数的63.70%和27.80%;科的分布区类型分属4个分布区类型和2个变型,温带属性科的数量占非世界分布科数量的55.26%;属的分布区类型分属于12个类型及8个变型,其中温带属性属的数量占非世界分布属数量的94.57%,说明该该湿地公园的种子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在该湿地公园的种子植
    物中,无特有植物物种分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浙江省7处山地沼泽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和碳储量
    杨乐, 徐俊锋, 朱弘, 陆豪, 李贺鹏
    湿地科学    2023, 21 (4): 517-523.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4.004
    摘要198)      PDF (427KB)(130)   
    选择浙江省海拔超过800 m的泥炭藓沼泽、草本沼泽、森林沼泽和退化沼泽等7处山地沼泽,采集土壤和植物地上部分的样品,研究土壤中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分布,计算单位面积土壤和植物的碳储量,最终估算出7处山地沼泽的碳储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沼泽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总体上逐渐减小,沼泽中植物的种类能影响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安吉龙王山泥炭藓沼泽各层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明显大于其他类型沼泽,龙王山、庆元黄皮村草本沼泽各层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大于景宁望东垟的森林沼泽,淳安千亩田退化沼泽各层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小于其他类型沼泽;沼泽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沼泽面积共同决定了7处山地沼泽的碳储量的大小;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千亩田天然泥炭藓沼泽、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的永久性积水草本沼泽、丽水市庆元县百山祖镇黄皮村上下湖的退化泥炭藓沼泽、余姚市四明山上水湖山塘上游的退化泥炭藓沼泽、景宁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中的森林沼泽、金华市磐安县七仙湖省级湿地公园中湖泊周边的季节性积水草本沼泽、杭州市淳安县千亩田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小区中完全干涸的沼泽的碳储量分别为17.90×104 kg6.87×104 kg59.80×10kg3.60×10kg422.00×10kg27.90×104kg304.00×104 kg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扎龙湿地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芦苇种群根茎长度和生物量动态研究
    焦德志, 杨建霄, 王昱深, 钟露朋
    湿地科学    2023, 21 (4): 493-500.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4.001
    摘要194)      PDF (430KB)(172)   
    根茎既是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营养繁殖器官,又是其养分贮藏器官。为了明确扎龙湿地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芦苇种群根茎生长和养分贮藏的规律,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理论上的演替早期、中期和晚期的植物群落区布设采样地,于2019年5月至10月期间,采集芦苇种群根茎和土壤样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各植物群落区芦苇种群根茎长度值、生物量值之间的差异;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芦苇种群根茎长度值、生物量值与土壤理化指标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以扎龙湿地中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芦苇群落、芦苇+羊草群落、芦苇群落分别代表该湿地植物群落演替早期、中期、晚期的植物群落,在植物的完整生长季中,其单位体积芦苇种群根茎的累积长度值在不断增大,芦苇种群根茎的生物量值呈单谷型变化,体现出芦苇种群克隆繁殖的遗传学特性;芦苇群落区土壤的含水量、各种养分含量、盐碱化程度都明显优于羊草+芦苇群落区和芦苇+羊草群落区,这种土壤环境抑制了中旱生植物羊草等的生长和繁殖,促进了湿生植物芦苇的生长和繁殖,土壤环境更适宜芦苇群落的生存;扎龙湿地长效补水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有利于退化湿地的自然恢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湄江湖及其上游湿地中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地理成分分析
    赵敬钊, 罗德义, 汪传华, 简文松
    湿地科学    2023, 21 (2): 157-16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2.002
    摘要194)      PDF (870KB)(148)   
    为了积累和完善贵州湄潭湄江湖国家湿地公园中植物的基础数据,采用调查样带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湿地公园内湄江湖及其上游河流和沼泽湿地中的植物开展了野外调查,分析了湄江湖及其上游河流和沼泽湿地中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地理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在湄江湖及其上游河流和沼泽湿地中,共记录了82科191属242种维管植物,其中,有2种为国家二级保护物种,有15种为外来入侵物种,有2种为贵州省特有分布物种;植物群落主要由被子植物组成,禾本科(Gramineae)和菊科(Compositae)物种是广泛分布的物种,分别有22属26种和21属27种;湿地中的维管植物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草本植物的物种数量占维管植物总物种数量的70.66%;湿地中维管植物的地理成分复杂,中国特有分布属匮乏,维管植物区系的个性特征不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鄱阳湖都昌段3处候鸟栖息地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研究
    王毛兰, 张娴丹, 熊莹莹, 郭 奔, 吴昊全, 万扬杰, 赵立月, 熊 鑫
    湿地科学    2023, 21 (3): 339-348.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3.001
    摘要189)      PDF (525KB)(112)   
    为了掌握鄱阳湖区候鸟栖息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在鄱阳湖都昌段3处候鸟栖息地中,设置了采样地,采集表层(01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样品中的镉、铬、锌、铜、镍和铅元素含量,利用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负荷指数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3处候鸟栖息地表层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其带来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马影湖湿地候鸟保护站候鸟栖息地8个采样点表层土壤中铬、镍、铜、锌、铅和镉质量比分别为54.03113.14 mg/kg5.7512.39 mg/kg4.0112.22 mg/kg14.7540.82 mg/kg20.8826.32 mg/kg0.050.11 mg/kg;黄金咀湖心洲滩候鸟栖息地 8 个采样点表层土壤中铬、镍、铜、锌、铅和镉质量比分别为53.6061.80 mg/kg16.2022.72 mg/kg16.5534.99 mg/kg67.89105.20 mg/kg34.4244.17 mg/kg 0.130.63 mg/kg;界石刘家湖岸候鸟栖息地 10 个采样点表层土壤中铬、镍、铜、锌、铅和镉质量比分别为65.0275.65 mg/kg22.4432.54 mg/kg20.1255.88 mg/kg73.82168.53 mg/kg28.2747.39 mg/kg 0.271.35 mg/kg;马影湖湿地候鸟保护站的候鸟栖息地大部分采样点表层土壤未被锌、镉和镍元素污染,而被铬元素中度或重度污染;黄金咀湖心洲滩候鸟栖息地大部分采样点表层土壤未被镉元素污染,而被铜和铅元素重度污染;界石刘家湖岸候鸟栖息地5个采样点表层土壤未被镉元素污染,多个采样点表层土壤被铜和铅元素重度污染;马影湖湿地候鸟保护站的候鸟栖息地所有采样点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为低风险,黄金咀湖心洲滩候鸟栖息地部分采样点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为中等风险,界石刘家湖岸候鸟栖息地4个采样点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为高风险,5个采样点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为中等风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辽东湾北部浅海中浮游植物群落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素的关系
    郑文军, 李 耕, 马 波, 张琥顺, 赵 静, 柳晓雪, 李忠红
    湿地科学    2023, 21 (2): 168-17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2.003
    摘要187)      PDF (1182KB)(129)   
    2018年4月、6月、9月和11月,在辽东湾北部浅海中的6个采样点,采集了浮游植物、水和沉积物样品,测定了水环境指标,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6个采样点,共记录2门26属50种浮游植物;浮游植物群落的优势物种为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等共22种;9月采样日的浮游植物丰度相对最大;4月、6月、9月和11月采样日,浮游植物群落的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值分别变化在1.55~3.93、1.53~3.85 和 0.42~0.95 之间;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物种的季节更替率、物种更替指数和迁移指数值分别变化在60.0%~88.2%、34.48%~67.44%和-17.24%~11.63%之间;水温、水体pH、沉积物pH、水体的盐度以及水体中的叶绿素a、化学需氧量、溶解无机氮、溶解氧、硝酸盐氮和氨氮含量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相关,优势物种的丰度与水环境因素关系密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80年以来太湖流域湿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董斯齐, 袁 军, 吴春生, 杨永峰, 路荣荣
    湿地科学    2023, 21 (2): 176-18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2.004
    摘要187)      PDF (5244KB)(181)   
    明确湿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开展湿地管理与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利用1980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太湖流域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模型、景观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了太湖流域湿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80年至2020年期间8个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湖流域的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面积共减少了6 328.17 km 2 ,其中,水田、滩涂和滩地面积呈减少趋势,河渠和水库坑塘面积呈增加趋势,湖泊面积相对稳定;太湖流域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大面积水田转变为建设用地,有6 383.90 km 2 湿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其中,有6 230.35 km 2 水田转变为建设用地;湿地景观形状趋于复杂,景观连通性逐渐降低,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趋于均衡化,景观异质性增加;湿地变化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是太湖流域湿地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土壤类型、地貌类型也是湿地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永年洼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王慧勇, 徐永新, 李 磊, 刘新侠, 焦月正
    湿地科学    2023, 21 (2): 197-20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2.006
    摘要179)      PDF (2285KB)(114)   
    永年洼湿地作为河北省南部唯一的内陆淡水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查明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是科学合理制定湿地保护和修复对策的重要依据。以1987—2017年8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野外实地调查,通过监督分类和目视解译法获得永年洼湿地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图,在此基础上,从面积变化、类型转换、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等方面,分析30 a来湿地的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明确影响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987—2017年,永年洼湿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整体减少了31.77 hm 2 (5.45%),其中,1987—2010年,湿地面积呈下降趋势,降幅达28.86%;2010—2017年,湿地面积呈增加趋势,2017年湿地面积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32.91%,且恢复到1987年湿地面积的94.55%;30 a来,永年洼湿地景观类型间转移强烈,且不同时段转移特征不同,湿地景观趋于破碎化和复杂化,景观异质性增强;永年洼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自然因素为主要驱动力,自然因素中的降水量、水面蒸发量与滏阳河径流量为主要影响因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崇明东滩典型越冬候鸟生境适宜性研究
    许海锋, 董 斌 , 任春秋, 高 祥, 卫泽柱, 刘 筱, 陆志鹏, 彭 亮
    湿地科学    2023, 21 (2): 259-269.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2.012
    摘要179)      PDF (4379KB)(111)   
    上海崇明东滩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越冬候鸟栖息地和停歇地。利用1986年至2020年期间10个时期崇明东滩的土地利用数据,根据各类型生境的人类活动干扰程度、食物丰富度、植物覆盖条件和湿润状况的权重和等级分值,估算出越冬候鸟生境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采用叠加分析方法,得到越冬候鸟各等级生存区域的面积和分布特征;分析白头鹤(Grus monacha)、灰鹤(Grus grus)、鸿雁(Ansercygnoide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和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的种群数量与越冬候鸟各等级生存区域面积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中,最适宜越冬候鸟生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2020年,该保护区中最适宜越冬候鸟生存的区域面积为32.97 km 2 ;次适宜越冬候鸟生存的区域大部分分布在缓冲区中,其次分布在农垦区和保护区中;不适宜越冬候鸟生存的区域主要为保护区中的深水水域;最不适宜越冬候鸟生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缓冲区中;2020年,在崇明东滩,最适
    宜、次适宜、不适宜和最不适宜越冬候鸟生存区域的面积分别为40.28 km 2 、127.60 km 2 、348.75 km 2 和38.40 km 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达里湖与五大连池和镜泊湖鱼类多样性比较研究
    杨富亿, 文波龙, 李晓宇, 杨艳丽, 万斯昂, 陈凤臻, 欧阳玲, 宋述芹, 赵胜男
    湿地科学    2023, 21 (2): 280-291.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2.014
    摘要177)      PDF (545KB)(45)   
    达里湖、五大连池和镜泊湖是分别位于内蒙古高原、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不同自然地理带的熔岩堰塞湖。参考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比较了达里湖、五大连池和镜泊湖的鱼类多样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达里湖、五大连池和镜泊湖中的鱼类群落物种数量分别为12种、50种和63种;3座湖泊中的鱼类都以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鱼类为主,其次为鳅科(Cobitidae)鱼类,这与中国内陆鱼类组成的特点相似;凌源鮈(Gobio lingyuanensis)、鲫(Carassius auratus)、北鳅(Lefua costata)、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达里湖高原鳅(Triplophysa dalaica)只在达里湖中分布;达里湖、五大连池和镜泊湖中的鱼类都包括冷水种和特有种,达里湖、五大连池和镜泊湖中的冷水种数量分别为5种、8种和14种,3座湖泊的共有冷水种为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 waleckii)和北方花鳅(Cobitis granoei),其特有种数量分别为2种、1种和4种;与达里湖不同,五大连池和镜泊湖中还分布有鱼类濒危物种和鲑科(Salmonoidae)鱼类;达里湖、五大连池和镜泊湖中的土著鱼类群落分别由5个、6个和7个区系生态类群构成,其中,江河平原、北方平原和新近纪区系生态类群为共有类群,中亚高山区系生态类群为达里湖中土著鱼类群落的独有类群;达里湖中鱼类群落的物种结构多样性和复杂性水平都低于五大连池和镜泊湖;达里湖中的鱼类群落与五大连池、镜泊湖中的鱼类群落的关联性差,而五大连池中的鱼类群落与镜泊湖中的鱼类群落的关联性较好;只有五大连池和镜泊湖的鱼类群落中有濒危物种;达里湖、五大连池和镜泊湖鱼类特有种的分布规律与中国内陆鱼类特有种的分布规律大致相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湖南江华涔天河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
    谢 娜, 严许进, 谢培丽, 何佳秀, 张小娜, 蒋慧娟, 周 宇, 张佑祥, 吴 涛
    湿地科学    2023, 21 (2): 331-33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2.019
    摘要176)      PDF (947KB)(91)   
    2021年1月、5月、7月和10月,在湖南江华涔天河国家湿地公园内,采用样线法,开展了鸟类调查,研究了该湿地公园的鸟类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记录鸟类128种,隶属于16目48科;其中,有雀形目鸟类28科80种(占记录的鸟类总物种数量的62.5%),有非雀形目鸟类20科48种(占37.5%);在鸟类区系方面,该湿地公园中的鸟类以广布物种(60种)和东洋界物种(55种)为主;在鸟类居留型方面,该湿地公园中的鸟类以留鸟(74种)为主;在128种鸟类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9种;该湿地公园中鸟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最大值都出现在5月,分别为4.39和1.06,其最小值都出现在1月,分别为3.51和0.89;地处大坝上方的4条调查样线的鸟类群落合计的物种数量、个体数量以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Pielou均匀度指数值明显小于大坝下方的4条调查样线;因调查样线沿途的生境基本相同,故同在大坝上方的漕滩样线与新庆村样线、同在大坝下方的豸山公园样线与栋
    青渡口样线的鸟类群落组成较相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湖北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外来入侵植物调查与风险评估
    王牧, 程丹丹, 阎惠香, 顾延生
    湿地科学    2023, 21 (3): 387-394.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3.006
    摘要171)      PDF (1120KB)(144)   
    近年来,湖北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外来入侵植物的逐渐增多,外来植物入侵带来的生态风险日益增大,因此,有必要对该湿地公园的外来植物进行系统的调查和风险评估。2021年6月、7月和9月,在湖北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了外来入侵植物实地调查,得到了该湿地公园的外来入侵植物名单,分析了各入侵物种的状态;筛选出入侵植物风险评估指标,建立了风险评估体系,对各项指标进行赋值,评估了每一种外来植物的入侵风险。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在湖北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中,有23种外来入侵植物,隶属6科20属;其中的21种入侵植物为原产于北美洲或者欧洲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在23种外来入侵植物中,有12种是有意引入的,其余的是自然传播(8种)或无意引入(3种)的;在23种外来入侵植物中,有9种为高风险外来入侵植物,有14种为中风险外来入侵植物;未来,必须加强对该湿地公园中的外来入侵植物的管理和治理。湖北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中的外来植物入侵状态分析和入侵风险评估信息,对于设计管理策略、控制和减少这些外来植物在该地区的负面影响至关重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围填海背景下唐山市滨海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寇财垚, 满卫东, 张永彬, 郑 浩, 杨晓芜, 刘明月, 李春景
    湿地科学    2023, 21 (4): 533-540.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4.006
    摘要171)      PDF (1877KB)(15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围填海活动导致唐山市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发生了演变。以唐山市南部的乐亭县、曹妃甸区和丰南区所辖范围为研究区,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利用 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Landsat TM/OLI影像数据,提取出唐山市滨海湿地的土地利用信息,分析了4个时期唐山市滨海湿地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研究区的滨海湿地(包括水域、沼泽、盐田、养殖池和滩涂)面积分别为1 496.25 km21 549.50 km21 208.97 km21 178.12 km2,与1990年相比,2020 年,研究区的滨海湿地面积减少了21.26%,其中,77.12%的滨海湿地被围填为人工表面;受围填海活动影响,4个时期研究区的各类型滨海湿地的质心位置持续移动,其中沼泽和滩涂质心位置变化较为明显;4个时期研究区盐田的破碎化程度低,滩涂的连通性好,2000年沼泽和水域的破碎化程度较高,养殖池在唐山市滨海湿地景观格局中占有绝对优势;围填海等人类活动是导致唐山市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流湿地的鱼类栖息地修复效果评价
    杨富亿, 文波龙, 李晓宇, 刘宏远, 邹畅林
    湿地科学    2024, 22 (1): 1-1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4.01.001
    摘要169)      PDF (583KB)(181)   
    鱼类是水禽栖息地及其迁徙停歇地中的重要食物基础。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白鹤(Grus leucogeranus)和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等珍稀濒危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歇地。针对该保护区中的鱼类资源增殖能力下降、水禽栖息地及其迁徙停歇地的适宜性水平降低的现状,2016年至2017年期间,采用湿地水文和基底修复的方法,对嫩江近岸浅水区和洪泛区中鱼类的自然栖息地进行了修复;鱼类栖息地修复前、后,分别于20159月和201711月至20219月期间,在鱼类栖息地,开展了鱼类样本采集和调查,研究了鱼类栖息地修复前、后鱼类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特征,评价了鱼类栖息地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鱼类自然栖息地相比,修复栖息地的鱼类物种数量明显增多,而经济鱼类的相对种群生物量和相对种群数量却分别减小了16.02%39.98%,小型非经济鱼类的相对种群生物量和相对种群数量比自然栖息地分别增大了1.43倍和63.54%,鱼类现存资源量、平均年鱼类现存资源量和平均年鱼类分布密度大幅增加;修复栖息地鱼类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比自然栖息地分别减小了31.98%34.42%。所采用的湿地水文和基底修复方法,提高了修复栖息地对鱼类的适宜性,促进了鱼类资源自然增殖和种群自我发展,实现了嫩江近岸浅水区和洪泛区作为水禽栖息地及其迁徙停歇地功能的可持续性,弥补了自然栖息地适宜性差、鱼类自然增殖能力低和种群发展不可持续的缺陷。该修复方法可以为松嫩平原湿地型自然保护区鱼类栖息地修复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岱海湖滨带裸地和不同植物群落区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特征
    张孝帅, 刘华民, 张 睿, 寇 欣, 马林芊, 温 璐, 曹晓霭, 刘东伟, 王立新
    湿地科学    2023, 21 (2): 312-32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2.017
    摘要167)      PDF (481KB)(89)   
    湖滨带是湖泊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渡区域,其土壤碳库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为了研究干旱、半干旱区湖泊萎缩后湖滨带不同植物群落区土壤碳库的特征,在典型内陆湖泊岱海湖滨带的裸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区和赖草(Leymus secalinus)群落区设置采样地,采集0~10 cm深度、>10~20 cm深度、>20~30 cm深度、>30~50 cm深度、>50~70 cm深度和>70~10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样品的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以及其他土壤理化指标值,研究裸地、芦苇群落区和赖草群落区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21年4月、7月和9月采样日,岱海湖滨带裸地、芦苇群落区和赖草群落区0~100 cm深度土壤中的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存在差异;总体上,各采样日芦苇群落区0~100 cm深度土壤中的总有机碳含量都大于裸地和赖草群落区;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土壤含水量、全氮含量是岱海湖滨带裸地、芦苇群落区和赖草群落区0~100 cm深度土壤中总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广州大观湿地公园中的鸟类食源植物研究
    梁易天, 柯华煜, 肖永豪, 周宇桐, 李海生
    湿地科学    2023, 21 (2): 323-330.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2.018
    摘要165)      PDF (580KB)(101)   
    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对广州大观湿地公园的鸟类食源植物和鸟类进行了调查。在广州大观湿地公园中,共记录33科54属71种鸟类食源植物和10目29科53种鸟类,其中有36种鸟类取食植物;取食植物的鸟类物种数量与鸟类食源植物物种数量成正比;为了丰富广州大观湿地公园的鸟类多样性,建议增加鸟类食源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丰富植物群落的配置层次,优先种植鸟类喜食、喜居的乡土植物,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滩涂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徐 磊, 刘笳旻, 明霄阳, 刘曼红
    湿地科学    2023, 21 (2): 270-279.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2.013
    摘要165)      PDF (604KB)(129)   
    于2021年3月30日(春季)和6月20日(夏季),在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中的自然滩涂和恢复滩涂(由养殖池塘恢复的滩涂)的8个采样点,采集了大型底栖动物和水样品,研究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滩涂和恢复滩涂中,共记录3门5纲11目19科42种大型底栖动物;摇蚊属一种(Chironomus sp.)和中华小长臂虾(Palaemoneetes sinensis)是自然滩涂和恢复滩涂中共有的优势物种;3月30日,恢复滩涂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大于自然滩涂,6月20日,自然滩涂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生物量和物种丰度大于恢复滩涂;两个采样日自然滩涂与恢复滩涂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无显著差异;3月30日,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优势物种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体中的总磷含量、溶解氧含量、水深、铵根离子含量和透明度;6月20日,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优势物种密度的主要影响
    因素是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总磷含量、铵根离子含量、水深和透明度;恢复滩涂与自然滩涂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分布都很相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