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解析湿地定义与分类
    王瑞卿, 张明祥, 武海涛, 李媛辉
    湿地科学    2022, 20 (3): 404-41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3.014
    摘要2271)      PDF (474KB)(632)   
    2021 年12 月24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02 号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自2022 年6 月1 日起施行。从湿地生态系统整体性角度,探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湿地定义的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关于湿地的定义总体上来源于《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其中,“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是指被列入生态保护红线之内的或者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之外分布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植物物种或者省级重点保护动植物物种的;从中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现实需要角度考虑,“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被排除在湿地范畴之外;在介绍常见湿地分类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的湿地分类系统,湿地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滨海湿地和人工湿地;分析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的湿地数据,与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数据相比,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得到的湿地面积略有增加,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最小调查面积为8 hm2,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最小调查面积为600 m2;最后,从湿地的定义、管理体制、基本制度、特殊规定和法律责任等方面指出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湿地保护法规修订和配套制度建设的重点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5年黄河源区泥炭地分布及其空间差异性
    周冰玉, 李志威, 游宇驰, 鲁瀚友
    湿地科学    2021, 19 (5): 543-550.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1.05.003
    摘要1327)      PDF (9266KB)(260)   
    泥炭地在黄河源区广泛发育,其空间分布与面积变化对黄河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以2015 年2 月、3 月、11 月和12 月分辨率为30 m且云量少于20%的覆盖研究区的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出黄河源区泥炭地的分布信息;利用1956~2015 年黄河源区各县的降水量和气温数据以及高程、坡度资料,分析地形因素和气象因素与典型泥炭地空间分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15 年,黄河源区泥炭地的总面积为10 750.84 km2;黄河源区中的14 个县有泥炭地分布,其中,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四川省若尔盖县和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的泥炭地面积分别为2 936.13 km2、2 117.45 km2和1 492.71 km2,位居14 个县泥炭地面积的前三位;在黄河源区,海拔为3 576~4 650 m、坡度为4°~5°的地方利于泥炭地的形成和发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扎陵湖-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
    巩匆然, 杨东东, 李印虎, 杨莹, 李皑菁, 曾晓明, 苏丽娜, 胡罕, 孙雨婷, 张威, 陈金明, 蔡琼, 刘艳, 李佩韦, 张洪峰, 吴晓民
    湿地科学    2022, 20 (1): 15-23.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1.002
    摘要1180)      PDF (1739KB)(230)   
    2019 年8 月至2020 年10 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在扎陵湖-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开展了鸟类调查,将调查结果与历史文献资料相结合,对在该湿地分布的鸟类进行了梳理和编目。研究结果显示,在扎陵湖-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共记录13 目28 科77 种鸟类,其中,有雀形目鸟类11 科23 种(占总物种数量的29.87%),有非雀形目鸟类17 科54 种(占总物种数量的70.13%);有水鸟6 目10 科35 种,占记录的总物种数量的45.45%,其个体数量占全部调查鸟类总个体数量的93.07%;在77 种鸟类中,有8 种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11 种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019 年8 月鸟类群落的Shannon-Weaver 多样性指数(2.67)和Pielou 均匀度指数(0.51)都相对最大,即8 月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扎陵湖-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是中亚鸟类迁徙路线上重要的候鸟繁殖地和停歇地,应该完善该湿地的鸟类监测与保护网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种化学药物灭杀洋湖国家湿地公园福寿螺的效果研究
    陈露露, 李 旭, 李 波, 谢永宏, 张晟娟, 钟家蓉, 孙 婷
    湿地科学    2023, 21 (1): 86-9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1.010
    摘要1146)      PDF (452KB)(144)   
    选用市面上常见的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6%聚醛·甲萘威颗粒剂和4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开展室内和野外福寿螺灭杀实验,研究3种药物对福寿螺的灭杀效果,筛选出相对安全的灭螺药物。研究结果表明,施用5种浓度的50%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和4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48 h后,福寿螺的死亡率几乎都达到100%,施药72 h后,3种药物都能灭杀86%以上的福寿螺,但是,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和4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的毒性较大;有效浓度为1.8 mg/L的6%聚醛·甲萘威颗粒剂对福寿螺的触杀效果最好,也最稳定;在洋湖国家湿地公园静水区的浅水中,施用有效浓度为1.8 mg/L的6%聚醛·甲萘威颗粒剂,施药1 d后,福寿螺的平均死亡率为70.79%,施药3 d后,福寿螺的平均死亡率达到最大值,为95.54%,施药5 d后,福寿螺的平均死亡率仍能达到77.96%。6%聚醛·甲萘威颗粒剂是一种低毒、高效的药物,能有效抑制湖泊浅水中福寿螺的爆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红树林中乡土伴生藤本植物鱼藤研究概述
    张韫, 廖宝文, 杨丽芳, 姜仲茂, 辛琨
    湿地科学    2022, 20 (3): 421-42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3.016
    摘要1033)      PDF (3450KB)(155)   
    近年来,乡土伴生植物鱼藤(Derris trifoliata)在红树林中快速扩散,并且覆盖在红树植物冠层,导致红树植物因光照、资源和空间等的不足而逐渐枯萎和塌陷,造成红树植物连片死亡。鱼藤是继团水虱(Sphaeroma sp.)、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之后,红树林生态系统面临的又一个生态问题,被认为是红树林退化的指示物种。主要综述了鱼藤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在红树林中的分布特点及其研究现状,对鱼藤未来的研究方向与防控提出了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界和功能区范围调整初探
    刘晓辉, 姜明, 朱庆龙, 邹畅林, 侯光雷
    湿地科学    2021, 19 (5): 527-533.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1.05.001
    摘要1006)      PDF (7216KB)(223)   
    从吉林省自然资源、湿地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角度出发,在科学调查和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和功能区范围调整的方案,即将该保护区的部分边界调整至与镇赉县的对应边界重合,将缓冲区、实验区中的社区用地和实验区中的基本农田用地划出保护区范围。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和功能区范围调整后,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减小为127 482.21 hm2,核心区面积和缓冲区面积占保护区面积的比例分别增大为43.46%和43.97%,实验区面积占保护区面积的比例减小为13.4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湿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结构和稳定性研究进展
    廖抒蔚, 孔维凤, 梁嫦娥, 王腊梅, 李坤桐, 王纯, 仝川
    湿地科学    2021, 19 (5): 623-628.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1.05.012
    摘要999)      PDF (388KB)(384)   
    土壤水盐条件变化会影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结构和稳定性。综述了不同水盐条件下湿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结构和稳定性,水淹环境可以提高较小粒径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阻碍大团聚体的形成;盐离子通过干扰土壤颗粒间的静电力影响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其影响效应与离子种类和数量有关,Na+和K+等单价阳离子和专性吸附作用的阴离子易破坏团聚体;Ca2+和Mg2+等多价阳离子会降低腐殖质与黏粒间的静电斥力,利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当离子含量超过一定范围时,电荷量增大带来的团聚效果将减弱,离子性质对团聚体的分散作用凸显;今后可以进一步开展土壤孔隙结构变化与有机碳矿化速率的关系、有机胶结物质的官能团结合效率、团聚体内部各碳库组分间的转变速率等方面的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施用咪唑烟酸除草剂去除漳江口红树林中互花米草的短期实验
    莫雪, 吴博, 刘佳凯, 赵世强, 赵思齐, 周冬良, 李婷, 张明祥
    湿地科学    2022, 20 (2): 277-284.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2.016
    摘要998)      PDF (489KB)(297)   
    为验证咪唑烟酸除草剂对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去除作用,于2021 年5 月,在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潮间带红树林中的互花米草密集分布区,开展了施用不同剂量(0.5 L/亩、1.0 L/亩和1.5 L/亩)25%咪唑烟酸水剂去除互花米草的短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施用3 种剂量的25%咪唑烟酸水剂后的第60 天,互花米草植株密度的防除效率都大于90%,但是,互花米草的植株密度仍大于48 株/m2,因此,短期内施用25%咪唑烟酸水剂对互花米草的去除效果并不理想;在施用0.5 L/亩、1.0 L/亩和1.5 L/亩的25%咪唑烟酸水剂后的第60 天,互花米草叶片中的咪唑烟酸残留量分别为0.14 mg/g、0.53 mg/g 和0.94 mg/g,0~20 cm深度土壤中的咪唑烟酸残留量分别为0.10 mg/g、0.13 mg/g 和0.26 mg/g,咪唑烟酸在互花米草叶片和0~20 cm深度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30 d。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亚热带山区泥炭地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张明明, 黄咸雨, 陈旭
    湿地科学    2021, 19 (6): 753-761.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1.06.011
    摘要981)      PDF (1139KB)(376)   
    在中国,以往的泥炭普查主要围绕规模较大的泥炭资源展开,对零星分布在南方亚热带山区的泥炭地关注较少,而这些泥炭地正遭受着越来越强烈的人类活动干扰。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分布在中国亚热带山区的泥炭地的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开展研究。通过收集和整理具有年代学数据的亚热带山区泥炭地的文献资料,阐述了中国亚热带山区13 个省(直辖市)泥炭地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中国亚热带山区泥炭地以造炭植物为草本植物的埋藏型泥炭地为主,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气候相对冷湿的山区;20 处典型亚热带山区泥炭地分布区的年平均气温多为10~20 ℃,降水量多为1 500~2 000 mm,在气候略偏干的条件下,泥炭地全新世总有机质含量较大,泥炭的堆积速率较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体中沉积物氮和磷的释放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李乾岗, 田颖, 刘玲, 张光明, 王洪杰
    湿地科学    2022, 20 (1): 94-103.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1.010
    摘要919)      PDF (544KB)(403)   
    水体中沉积物氮和磷的释放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综述了水体中沉积物氮和磷的主要赋存形态,总结了沉积物氮和磷释放途径及其描述方法;从沉积物性质、上覆水的理化性质、生物、水体的水量变化、扰动作用5 个方面,归纳了水体沉积物氮和磷释放过程的影响因素;阐述了水体中溶解氧含量、水体pH和水温对沉积物氮和磷释放的影响;最后,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湿地保护状况和未来湿地保护的目标和重点
    马炜, 周天元, 蒋亚芳, 刘琼阁, 刘增力
    湿地科学    2021, 19 (4): 435-441.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1.04.005
    摘要907)      PDF (375KB)(439)   
    湿地保护对于维持国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运用湿地保护率和点密度分析法,评价中国湿地保护现状,识别湿地保护空白区与关键区,提出未来湿地保护目标与重点。研究结果表明,2015 年,中国的湿地保护率为44.68%,湿地保护和管理方式以自然保护区为主,各类湿地、各湿地分区、各一级流域、各省级行政区、各地理区的湿地保护率差异较大,中国重点保护湿地的面积为2 656.46×104 hm2,重点保护湿地面积占湿地总面积的52.29%,重点保护湿地的保护率为74.15%;未被保护湿地主要包括辽宁省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海岸带、松花江流域西北部片区、青海省中部地区、四川省北部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湿地保护关键区主要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组成的西部片区、东部海岸带、长江中下游地区、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组成的东北部片区,未来湿地保护一级关键区包括东部和南部海岸带、长江下游流域干流和湖泊、松花江流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湖泊和水库、四川省北部地区、江苏省西部地区;未来15 a,需要分省推进湿地保护工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湿地法律保护的不足与完善
    刘瑞婷, 李媛辉
    湿地科学    2021, 19 (5): 567-57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1.05.006
    摘要873)      PDF (502KB)(144)   
    在中国现行的法律中,有8 部法律明确提及“湿地”一词,有2 部基础性法律和20 部环境资源类法律涉及滩涂、滩地、江河、湖泊、水域和沼泽地等与“湿地”相关的概念。中国湿地法律保护存在诸多不足,例如,没有针对湿地保护的专门性法律,有关湿地保护的规定散见于其它法律中,湿地法律概念模糊不清;现有法律更侧重于湿地的经济功能(重点在湿地的开发利用),未对湿地的生态功能给予重视;土地利用分类粗放,忽视了湿地的生态属性,将部分自然湿地划分为未利用地;现有的单项资源要素立法模式难以满足湿地整体保护的需要。解决中国湿地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的思路如下:一要明确湿地的法律概念,实行湿地全面保护;二要奉行保护优先原则,完善湿地保护制度;三要增设生态用地土地利用类型,重视湿地生态功能;四要颁布湿地保护法律,注重湿地整体保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雅鲁藏布江水系尖裸鲤的分布和食性差异研究
    李雷, 金洪宇, 张泽鹏, 吴松, 王念民, 金星, 马波
    湿地科学    2022, 20 (5): 704-708.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5.012
    摘要870)      PDF (425KB)(69)   
    为了保护与合理利用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资源,利用2015~2020 年对西藏自治区重点水域渔业资源调查的资料,研究了尖裸鲤的资源分布和食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西藏自治区,尖裸鲤仅在雅鲁藏布江水系分布,尖裸鲤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上游和中游(仲巴县至仁布县江段)及其支流,零星分布在朗县江段和派镇江段,在高原湖泊巴松措中也分布着尖裸鲤,分布的海拔范围为2900~4700 m;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仲巴县江段、萨嘎县江段、拉孜县江段和日喀则市江段分布的尖裸鲤都以鱼类为主要食物,随着海拔的降低,各江段尖裸鲤的食物组成无显著差异,但是尖裸鲤对食物的摄食强度存在差异,仲巴县江段和萨嘎县江段尖裸鲤的食物平均饱满指数值显著偏大,而拉孜县江段和日喀则市江段的尖裸鲤的食物平均饱满指数值较小。近年来,尖裸鲤资源呈现衰减趋势,因此,应该在雅鲁藏布江上游江段和中游的仲巴县江段建立尖裸鲤自然保护区,加强对尖裸鲤的保护和资源恢复力度,加强尖裸鲤的增殖放流和相关基础研究工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辽宁省新民市三处湿地鸟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白禄明, 马瑞瑶, 张静, 蒋一婷, 万冬梅, 张雷
    湿地科学    2021, 19 (5): 604-614.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1.05.010
    摘要867)      PDF (1038KB)(115)   
    辽宁省新民市地处辽河下游平原地区,该市所辖范围内的湿地是候鸟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和繁殖地。为了了解新民市湿地中鸟类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于2019 年6~11 月和2020 年3~5 月,采用样点法,在辽河新民段、仙子湖区和单坨子水库,进行了鸟类调查和观测。研究结果显示,在3 处湿地共记录到鸟类17 目43 科140 种;在140 种鸟类中,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白头鹤(Grus monacha)、青头潜鸭(Aythya baeri)和黑嘴鸥(Saundersilarus saundersi)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22 种鸟类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16 种鸟类被IUCN《世界濒危动物红皮书》收录,其中的青头潜鸭为极危物种;有115 种鸟类为迁徙鸟类(占记录鸟类总物种数的82.14%),包括67 种夏候鸟、45 种旅鸟和3 种冬候鸟;辽河新民段鸟类群落的物种数量(127 种)、Shannon-
    Wiener 多样性指数(3.303)和Pielou 均匀度指数(0.682)都相对最大;春季,鸟类群落的物种数量(96 种)和Simpson 群落优势度指数(0.112)都相对最大,夏季,鸟类群落的Pielou 均匀度指数(0.709)相对最大,秋季,鸟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3.020)相对最大;仙子湖区与辽河新民段、单坨子水库的鸟类群落组成差异较大;新民市3 处湿地β多样性总体物种周转组分(0.235)与总体嵌套组分(0.209)数值相近。因此,从保护鸟类的角度出发,辽河新民段、仙子湖区和单坨子水库都应该被重点保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松花江干流鲢种群数量变化和鲢资源合理利用
    鲁万桥, 李培伦, 唐富江, 尹增强, 王继隆
    湿地科学    2021, 19 (5): 551-55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1.05.004
    摘要846)      PDF (728KB)(118)   
    根据2016~2019 年获取的松花江干流的肇源段、新甸段、汤原段、桦川段、富锦段和同江段鲢的生物学资料,采用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Von Bertalanffy growth function,VBGF)、体长股分析法(electronic length frequency analysis- I,ELEFAN-I)、Beverton- Holt(B-H)动态综合模型和生物量估算方法(length- based Bayesian biomass estimator,LBB),估算了松花江干流鲢种群的特征参数和资源量,旨在掌握松花江干流鲢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和资源现状,为松花江干流鲢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松花江干流鲢种群的体质量生长拐点年龄为4.224 a,临界年龄为3.538 a,总瞬时死亡率为1.12,开发率为60.27%,存活率为32.63%;种群的资源生物量约为2.36×104 t,数量约977×104 尾。松花江干流鲢种群资源量大幅度减少,鲢种群资源被过度开发;未来应该控制松花江干流鲢的捕捞强度,鲢个体的捕捞规格应该限定在542.98 mm以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甘肃省湿地数据差异分析
    张鸿刚, 徐凤英, 陈国强, 牛虎林, 刘晓峰
    湿地科学    2022, 20 (3): 311-31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3.003
    摘要826)      PDF (8781KB)(186)   
    从湿地认定标准、调查对象尺度、遥感影像数据的时期和时相、湿地是否被开发利用和基础底图尺度角度,分析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得到的甘肃省湿地分布和面积存在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得到的甘肃省湿地面积为1 688 220 hm2;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中的湿地与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中的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和沟渠合并,称之为“三调湿地”)得到的甘肃省空间分布完全重合的湿地面积为961 793.33 hm2,甘肃省“三调湿地”面积明显小于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湿地面积;两次调查得到的甘肃省湿地面积的差值为726 426.67 hm2,在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中,这726 426.67 hm2的湿地主要为沼泽湿地(占72.08%)和河流湿地(占25.86%),而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其都为非湿地。由于第二次全国湿地调查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在湿地认定标准、调查对象尺度、遥感影像数据的时期和时相、基础底图尺度存在明显差异以及有些湿地已经被开发利用,导致两次调查得到的甘肃省湿地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即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中的部分沼泽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和湖泊湿地,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已经变为草地、林地、其它土地和耕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福建省围填海管控的政策演进、存在的问题和优化建议
    姚少慧, 孙志高
    湿地科学    2021, 19 (3): 387-393.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1.03.015
    摘要823)      PDF (500KB)(149)   
    围填海作为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重要方式,在促进福建省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当前,随着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国家对海洋环境保护愈加重视,福建省的围填海管控政策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梳理了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的福建省围填海管控政策,揭示出福建省围填海政策由鼓励开发到严格管控、由国家制定到引导自主拟定、由开发为重到开发保护并举的演变规律;在分析福建省围填海管控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围填海管控前期、过渡期、中期和后期的工作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9 年夏季内蒙古呼伦湖的水生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状况
    赵美丽, 史小红, 赵胜男, 于海峰
    湿地科学    2022, 20 (2): 139-148.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2.002
    摘要794)      PDF (795KB)(308)   
    2019 年6 月和8 月,在呼伦湖布设了26 个采样点,开展了水生动植物(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大型水生植物和鱼类)多样性调查,研究呼伦湖水生动植物群落的结构的物种多样性;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呼伦湖的生态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共记录浮游植物8 门112 种,藻类类型为蓝-绿藻型;记录4 类38种浮游动物,原生动物类的个体数量最多,轮虫类的物种数量最大;记录5 目5 科11 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环足摇蚊(Cricotopus sp.)为优势物种;记录2 目2 科2 种大型水生植物,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主,其覆盖度仅占湖岸带水向区域面积的3.2%;记录4 目6 科21 种鱼类,鱼类呈个体小型化发展趋势,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和蒙古红鲌(Erythroculter mongolicus)已经在呼伦湖中消失;呼伦湖的水生动植物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呼伦湖生态处于亚健康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泥炭地土壤性质与微生物呼吸活性研究
    王宪伟, 孙丽, 杜宇, 谭稳稳, 宋长春, 宋艳宇, 郭跃东, 陈宁, 张豪
    湿地科学    2021, 19 (6): 682-690.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1.06.005
    摘要774)      PDF (437KB)(154)   
    以大兴安岭北部黑龙江省漠河市图强林业局多年冻土区的一块泥炭地作为采样地,2012 年9 月3 日,采集腐殖质层和0~40 cm深度土层(以10 cm厚度为一层)的样品,分析腐殖质层和土壤样品的基础理化指标、生态化学计量、养分元素和微生物呼吸活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0~40 cm深度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都在减小,其粗灰分含量、pH、容重和钠元素含量都在增大,其镁和钾元素含量波动增大,其钙元素含量波动减小;泥炭地30~40 cm深度的粘土层的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都显著小于腐殖质层和0~30 cm深度的泥炭层(p<0.05),其粗灰分含量、pH、容重、钠元素含量、镁元素含量和钾元素含量都显著大于腐殖质层和0~30 cm深度的泥炭层(p<0.05),其钙元素含量显著小于腐殖质层和0~20 cm深度的泥炭层(p<0.05);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0~30 cm深度泥炭层的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都在增大,碳钠比和碳钙比都在减小,碳镁比和碳钾比都呈单峰型变化;泥炭地腐殖质层的碳氮比、碳磷比和碳钠比都显著大于0~40 cm深度土壤(p<0.05);而30~40 cm深度的粘土层的碳氮比、碳磷比、碳钠比、碳镁比、碳钾比和碳钙比都显著小于腐殖质层和0~30 cm深度泥炭层(p<0.05);泥炭地0~40 cm深度土壤中的镁含量分别与钾含量、钙含量显著正相关(n=15,p<0.01),钾含量与钙含量显著负相关(n=15,p<0.01),表明泥炭地土壤中的养分元素的来源各异;泥炭地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相对较大和它们之间具有相关关系可能与其在历史上受到火灾干扰有关;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泥炭地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指标值相对较小,腐殖质层的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基础呼吸强度都最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基础呼吸强度在不断减小,但是,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利用率较大,微生物活性所需要的能量较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个时期黄河流域湿地格局及其变化研究
    仇志强, 毛德华, 相恒星, 杜保佳, 王宗明
    湿地科学    2021, 19 (4): 518-52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1.04.017
    摘要772)      PDF (5005KB)(328)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已经备受关注,掌握该流域湿地格局的动态,是保护和修复该流域湿地的基础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1980 年、1990 年、2000 年、2010 年和2015 年的中国科学院湿地数据集(CASWetlands)中的黄河流域湿地空间分布数据,开展了整个黄河流域的湿地面积、湿地格局动态及其空间异质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黄河流域的湿地总面积为27 374.2 km2,其中,天然湿地面积占比为89.5%,天然湿地以草本沼泽为主,草本沼泽主要分布在黄河源区,人工湿地以水库/坑塘为主,水库/坑塘的面积占人工湿地总面积的比例为90.9%;1980 年、1990 年、2000 年、2010 年和2015 年黄河流域的湿地面积不断减少,与1980 年相比,2015 年天然湿地丧失了7 402.2 km2;5 个时期黄河源区、黄河中上游区和黄河下游区不同类型湿地面积的变化具有空间异质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