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粤港澳大湾区不同类型湿地水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越冬水鸟栖息地重要性评价
    周文莹, 张入匀, 李艳朋, 张剑坛, 黄依依, 练琚愉, 叶万辉
    湿地科学    2021, 19 (2): 178-190.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1.02.006
    摘要604)      PDF (1317KB)(609)   
    从中国观鸟记录平台的水鸟观测数据中,获取了2014 年12 月至2019 年2 月期间的粤港澳大湾区的水鸟观测数据,共记录了水鸟9 目21 科146 种;其中,4 种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 种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89.73%的水鸟物种分布在自然湿地中,56.16%的水鸟物种分布在人工湿地中。采用物种稀疏曲线、Jaccard 相似系数(Jaccard similarity coefficient)和CLAM方法(multinomial species classification method),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不同类型湿地的水鸟群落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117 处越冬水鸟栖息地的重要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研究区自然湿地中水鸟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远大于人工湿地;在自然湿地中,近海与海岸带湿地中水鸟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较高;在人工湿地中,水库、城市人工景观和娱乐湖泊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不同类型湿地的评价因子存在显著差异,自然湿地中越冬水鸟栖息地的重要性值高于人工湿地。此外,随着政府部门管理能力的提升和公众意识的提高,研究区水鸟群落物种数量有增大的趋势,但是,在湿地保护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应该加强对湿地的保护与管理,并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湿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解析湿地定义与分类
    王瑞卿, 张明祥, 武海涛, 李媛辉
    湿地科学    2022, 20 (3): 404-41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3.014
    摘要2227)      PDF (474KB)(599)   
    2021 年12 月24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02 号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自2022 年6 月1 日起施行。从湿地生态系统整体性角度,探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湿地定义的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关于湿地的定义总体上来源于《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其中,“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是指被列入生态保护红线之内的或者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之外分布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植物物种或者省级重点保护动植物物种的;从中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现实需要角度考虑,“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被排除在湿地范畴之外;在介绍常见湿地分类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的湿地分类系统,湿地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滨海湿地和人工湿地;分析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的湿地数据,与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数据相比,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得到的湿地面积略有增加,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最小调查面积为8 hm2,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最小调查面积为600 m2;最后,从湿地的定义、管理体制、基本制度、特殊规定和法律责任等方面指出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湿地保护法规修订和配套制度建设的重点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滨海湿地碳汇和碳负排放技术研究进展
    林家洋, 宋哲岳, 李自民, 李 远, 王义东, 王维奇, 付传城, 蒲玉琳, 胡宇坤, 方 引, 宋照亮
    湿地科学    2023, 21 (2): 302-311.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2.016
    摘要250)      PDF (559KB)(502)   
    以减缓气候变暖、降低大气中CO 2 浓度为核心目标的低碳和碳中和理念备受关注,应对气候变化,关键在于减排增汇。滨海湿地是介于海洋与陆地之间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多样的生态功能,其碳汇潜力巨大,因此,滨海湿地碳负排放关键技术的研发具有意义。综述了滨海湿地碳负排放关键技术、碳汇机理、碳汇潜力评估、碳汇潜力影响因素和维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对滨海湿地以碳汇功能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认识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湿地保护和修复的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问题——第289 期双清论坛
    武海涛, 姜明, 吕宪国, 毛德华, 神祥金, 王国栋
    湿地科学    2022, 20 (1): 128-13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1.015
    摘要410)      PDF (390KB)(47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天津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水鸟群落多样性及其生境变化分析
    肖欢, 杨悦, 王子东, 刘子牧, 刘宪斌
    湿地科学    2021, 19 (2): 208-21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1.02.008
    摘要668)      PDF (2423KB)(449)   
    作为华北地区典型的沼泽湿地,天津大黄堡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路线的关键区段。在2017~2019 年每年的春季(3~4 月)和秋季(9~10 月)水鸟迁徙期,在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采用调查路线和观测点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水鸟群落生物多样性调查,共记录8 目12 科55 种水鸟,合计39 019 只;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南部的水鸟群落的Margalef 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和Pielou 均匀度指数都大于北部;2019 年调查期间,核心区南部与北部的水鸟群落最相似;利用2005 年、2008 年、2018 年和2019 年遥感影像,提取出4 个时期研究区的土地利用信息,结果显示,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中的天然湿地面积从2005 年的20.03 km2减少至2019 年的3.28 km2,水鸟群落多样性明显降低;天然湿地萎缩是水鸟群落生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湿地保护状况和未来湿地保护的目标和重点
    马炜, 周天元, 蒋亚芳, 刘琼阁, 刘增力
    湿地科学    2021, 19 (4): 435-441.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1.04.005
    摘要886)      PDF (375KB)(430)   
    湿地保护对于维持国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运用湿地保护率和点密度分析法,评价中国湿地保护现状,识别湿地保护空白区与关键区,提出未来湿地保护目标与重点。研究结果表明,2015 年,中国的湿地保护率为44.68%,湿地保护和管理方式以自然保护区为主,各类湿地、各湿地分区、各一级流域、各省级行政区、各地理区的湿地保护率差异较大,中国重点保护湿地的面积为2 656.46×104 hm2,重点保护湿地面积占湿地总面积的52.29%,重点保护湿地的保护率为74.15%;未被保护湿地主要包括辽宁省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海岸带、松花江流域西北部片区、青海省中部地区、四川省北部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湿地保护关键区主要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组成的西部片区、东部海岸带、长江中下游地区、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组成的东北部片区,未来湿地保护一级关键区包括东部和南部海岸带、长江下游流域干流和湖泊、松花江流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湖泊和水库、四川省北部地区、江苏省西部地区;未来15 a,需要分省推进湿地保护工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河三角洲湿地中4种典型植物地上生物量随地表高程的变化规律
    谢旭, 李晓文, 白军红, 智烈慧
    湿地科学    2021, 19 (2): 226-231.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1.02.010
    摘要688)      PDF (3633KB)(401)   
    为了研究黄河三角洲湿地中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ora)、盐地碱蓬(Suaeda salsa)、柽柳(Tamarix chinensis)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地上生物量随高程的变化,利用2020 年8 月的野外实地调查、高程测量和植物样品地上生物量测定数据,建立了黄河三角洲湿地中4 种植物地上生物量与地表高程间的一元二次拟合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在黄河三角洲湿地,入侵物种互花米草占据了地表高程最低的近海区域,在垂直河道的自潮滩向河流的方向,依次自然分布着盐地碱蓬群落、柽柳群落、芦苇群落;在采样带上,互花米草、盐地碱蓬、柽柳和芦苇生长区域的高程范围分别为-0.38~0.40 m、0.36~0.74 m、0.15~1.15 m和0.14~3.72 m;当互花米草、盐地碱蓬、柽柳和芦苇生长区域的地表高程分别为0.00 m、0.55 m、0.65 m和1.92 m时,其地上生物量达到最大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体中沉积物氮和磷的释放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李乾岗, 田颖, 刘玲, 张光明, 王洪杰
    湿地科学    2022, 20 (1): 94-103.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1.010
    摘要895)      PDF (544KB)(380)   
    水体中沉积物氮和磷的释放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综述了水体中沉积物氮和磷的主要赋存形态,总结了沉积物氮和磷释放途径及其描述方法;从沉积物性质、上覆水的理化性质、生物、水体的水量变化、扰动作用5 个方面,归纳了水体沉积物氮和磷释放过程的影响因素;阐述了水体中溶解氧含量、水体pH和水温对沉积物氮和磷释放的影响;最后,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亚热带山区泥炭地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张明明, 黄咸雨, 陈旭
    湿地科学    2021, 19 (6): 753-761.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1.06.011
    摘要972)      PDF (1139KB)(370)   
    在中国,以往的泥炭普查主要围绕规模较大的泥炭资源展开,对零星分布在南方亚热带山区的泥炭地关注较少,而这些泥炭地正遭受着越来越强烈的人类活动干扰。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分布在中国亚热带山区的泥炭地的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开展研究。通过收集和整理具有年代学数据的亚热带山区泥炭地的文献资料,阐述了中国亚热带山区13 个省(直辖市)泥炭地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中国亚热带山区泥炭地以造炭植物为草本植物的埋藏型泥炭地为主,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气候相对冷湿的山区;20 处典型亚热带山区泥炭地分布区的年平均气温多为10~20 ℃,降水量多为1 500~2 000 mm,在气候略偏干的条件下,泥炭地全新世总有机质含量较大,泥炭的堆积速率较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与不同维度植物多样性的关系研究
    张文馨, 衣世杰, 范小莉, 张学峰, 刘幸红, 房用, 马海林, 刘方春, 梁玉
    湿地科学    2023, 21 (1): 1-8.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1.001
    摘要494)      PDF (471KB)(368)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重要驱动因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多功能性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物种丰富度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多功能性,而不同维度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机制仍然不清楚。研究黄河三角洲不同维度生物多样性、环境因素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同时受环境因素和生物多样性因素的影响,但是,生物多样性在维持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上的相对贡献明显高于环境因素;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谱系多样性和功能离散指数分别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显著正相关,而谱系亲缘关系指数和植物性状群落权重平均值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并无显著影响,这说明与分类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相比,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增加能够更有效地提升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丰富的植物功能多样性是维持黄河三角洲高水平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关键,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维持主要受互补效应的驱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湿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结构和稳定性研究进展
    廖抒蔚, 孔维凤, 梁嫦娥, 王腊梅, 李坤桐, 王纯, 仝川
    湿地科学    2021, 19 (5): 623-628.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1.05.012
    摘要989)      PDF (388KB)(364)   
    土壤水盐条件变化会影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结构和稳定性。综述了不同水盐条件下湿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结构和稳定性,水淹环境可以提高较小粒径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阻碍大团聚体的形成;盐离子通过干扰土壤颗粒间的静电力影响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其影响效应与离子种类和数量有关,Na+和K+等单价阳离子和专性吸附作用的阴离子易破坏团聚体;Ca2+和Mg2+等多价阳离子会降低腐殖质与黏粒间的静电斥力,利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当离子含量超过一定范围时,电荷量增大带来的团聚效果将减弱,离子性质对团聚体的分散作用凸显;今后可以进一步开展土壤孔隙结构变化与有机碳矿化速率的关系、有机胶结物质的官能团结合效率、团聚体内部各碳库组分间的转变速率等方面的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渭河湿地生态功能评价
    王毅勇, 贺晓尘, 丁鹏程, 于冰, 张金瑕, 向一恒
    湿地科学    2021, 19 (4): 399-40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1.04.001
    摘要651)      PDF (4247KB)(335)   
    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物以及调节、支持、供给和社会文化功能7 方面,选取19 个评价指标,构建渭河湿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数据,评价渭河湿地生态功能。评价结果表明,渭河湿地生态功能的总体评价等级为良好,其生态功能正常,并且还有改善空间;在19 个四级评价指标中,湿地面积、人均可支配收入、动物物种丰富度、气温调节、湿度调节、降尘、鸟类物种丰富度、经济鱼类物种丰富度和国家保护物种丰富度9 个指标的评价等级为优秀,水域类别、污水处理率、植物物种丰富度、水文调节、CO2固定量、氮去除率、磷去除率和已建成湿地自然保护区8 个指标的评价等级为良好;十年内湿地退化率的评价等级为中等,人口密度的评价等级为差;在四级评价指标中,湿地面积的权重最大,说明湿地面积是影响渭河湿地生态功能的最主要因素,水域类别的权重次之。因此,最大限度地保护渭河湿地和开展河流生态修复是维持渭河湿地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浙江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研究
    孙海平, 陈严雪, 赵洪, 郭传良, 章旭日, 岳春雷, 李贺鹏, 房瑶瑶, 王珺
    湿地科学    2021, 19 (4): 423-434.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1.04.004
    摘要716)      PDF (529KB)(325)   
    浙江省玉环市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候鸟的关键中转站和越冬地。为了掌握该湿地公园的鸟类状况,搜集、整理了该湿地公园的鸟类调查记录、鸟类实时监测系统的影像资料和观鸟爱好者的观鸟记录等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湿地公园共记录鸟类19 目55 科124 属203 种,其中,有水鸟97 种,有海鸟14 种。在203 种鸟类中,有8 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分别为小青脚鹬(Tringa guttifer)、黑嘴鸥(Saundersilarus saundersi)、黑鹳(Ciconia nigra)、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卷羽鹈鹕(Pelecanus crispus)和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有39 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收录鸟类5 种,有附录Ⅱ收录鸟类23 种;有5 种鸟类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有4 种鸟类为《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鸟类属、科物种多样性指数和G-F指数分别为4.630、25.817 和0.821。在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的203 种鸟类中,古北种鸟类物种数所占比例(56.16%)明显高于东洋种(19.21%);繁殖鸟东洋种物种数所占比例(39.36%)明显高于古北种(9.57%);候鸟物种数(137 种)明显高于留鸟物种数(65 种)。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虽然面积仅为31.48 km2,但是却承载着众多鸟类(特别是水鸟)在此栖息、停歇、越冬和繁殖,因此,加强对该湿地公园的保护,对保护鸟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个时期黄河流域湿地格局及其变化研究
    仇志强, 毛德华, 相恒星, 杜保佳, 王宗明
    湿地科学    2021, 19 (4): 518-52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1.04.017
    摘要749)      PDF (5005KB)(317)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已经备受关注,掌握该流域湿地格局的动态,是保护和修复该流域湿地的基础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1980 年、1990 年、2000 年、2010 年和2015 年的中国科学院湿地数据集(CASWetlands)中的黄河流域湿地空间分布数据,开展了整个黄河流域的湿地面积、湿地格局动态及其空间异质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黄河流域的湿地总面积为27 374.2 km2,其中,天然湿地面积占比为89.5%,天然湿地以草本沼泽为主,草本沼泽主要分布在黄河源区,人工湿地以水库/坑塘为主,水库/坑塘的面积占人工湿地总面积的比例为90.9%;1980 年、1990 年、2000 年、2010 年和2015 年黄河流域的湿地面积不断减少,与1980 年相比,2015 年天然湿地丧失了7 402.2 km2;5 个时期黄河源区、黄河中上游区和黄河下游区不同类型湿地面积的变化具有空间异质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滨海湿地蓝色碳汇研究进展
    蔡爱军, 马随随
    湿地科学    2022, 20 (6): 846-851.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6.015
    摘要579)      PDF (460KB)(306)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滨海湿地蓝色碳汇的概念、机理、功能、评估方法、增汇技术、制约因素、交易市场 和滨海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评述。滨海湿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多倾 向于采用广义概念;滨海湿地蓝色碳汇指生态系统吸收和固化碳的过程和机制;滨海湿地具有强大的固碳能 力,但是不同类型滨海湿地的固碳能力存在差异;还没有采用统一的计量方法评估滨海湿地的蓝色碳汇,因此, 采用不同的方法,评估各种生境的蓝色碳汇;固碳增汇技术主要包括植物物种选择与种植相结合技术、生境改 造技术、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当前,中国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总体上呈退化趋势、蓝色碳汇衡量和 标准化尚未成熟、蓝色碳汇交易市场建设缓慢共同制约着滨海湿地蓝色碳汇的发展;滨海湿地蓝色碳汇交易市 场建设包括蓝色碳汇标准体系建设和蓝色碳汇交易实施机制建设;在生态退化诊断、修复目标、修复措施、修复 监测、修复成效评估等方面开展了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的研究。未来,应该强化滨海湿地碳循环机理、固碳增 汇技术、系统量化方法、市场交易机制、国际合作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9 年夏季内蒙古呼伦湖的水生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状况
    赵美丽, 史小红, 赵胜男, 于海峰
    湿地科学    2022, 20 (2): 139-148.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2.002
    摘要784)      PDF (795KB)(301)   
    2019 年6 月和8 月,在呼伦湖布设了26 个采样点,开展了水生动植物(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大型水生植物和鱼类)多样性调查,研究呼伦湖水生动植物群落的结构的物种多样性;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呼伦湖的生态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共记录浮游植物8 门112 种,藻类类型为蓝-绿藻型;记录4 类38种浮游动物,原生动物类的个体数量最多,轮虫类的物种数量最大;记录5 目5 科11 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环足摇蚊(Cricotopus sp.)为优势物种;记录2 目2 科2 种大型水生植物,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主,其覆盖度仅占湖岸带水向区域面积的3.2%;记录4 目6 科21 种鱼类,鱼类呈个体小型化发展趋势,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和蒙古红鲌(Erythroculter mongolicus)已经在呼伦湖中消失;呼伦湖的水生动植物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呼伦湖生态处于亚健康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浅析中国湿地保护管理中的三种主流湿地定义
    袁军, 史良树, 唐小平
    湿地科学    2022, 20 (5): 607-61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5.001
    摘要756)      PDF (348KB)(299)   
    对湿地定义的不同理解是长期困扰中国湿地管理的一个问题。湿地是水域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区域,其本质特征是永久或间断性被水淹覆或者生长季土壤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这是目前中国湿地保护管理中三种主流湿地定义的科学基础。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湿地定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的湿地定义都是在《湿地公约》的湿地定义基础上,为了满足国内管理需求衍生发展而来。对这三种湿地定义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湿地公约》的湿地定义的倡导性质,使其对湿地边界没有也没有必要做出严格规定,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的湿地定义的管理属性都需要明确精准的湿地边界。《湿地公约》的湿地定义包括的湿地范围最广,完全包含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的湿地定义规定的湿地范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湿地定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的湿地定义并非绝对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只有“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湿地地类和湿地相关地类才能归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的湿地范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湿地保护标准体系优化研究
    卓凌, 黄桂林, 唐小平, 廖成章, 侯盟
    湿地科学    2022, 20 (2): 133-138.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2.001
    摘要505)      PDF (424KB)(298)   
    湿地保护标准体系是湿地保护领域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框架蓝图”,开展标准体系的优化研究,能提高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水平。在系统梳理中国湿地保护标准化发展历程、现行标准和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湿地保护标准优化的需求,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湿地保护标准体系的两级七类优化方案,以期为推动中国湿地保护标准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潍坊市4座湿地公园的维管植物资源现状
    王明阳, 胡泓, 陈刚, 马超群, 张可玟, 谢丹
    湿地科学    2021, 19 (2): 191-20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1.02.007
    摘要800)      PDF (1819KB)(298)   
    为了系统了解山东省潍坊市湿地公园维管植物资源现状,于2019 年10 月2~10 日和2020 年8 月15~23日,对该市4 座湿地公园中的维管植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结合相关历史资料,研究了维管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分布、生态型和生活型。研究结果表明,在4 座湿地公园中,共记录维管植物51 目108 科352 属533 种;其中,有399 种资源植物、9 种保护植物、3 种山东省稀有植物以及52 种入侵和归化植物;禾本科(Poaceae)、菊科(Asteraceae)、豆科(Fabaceae)和蔷薇科(Rosaceae)为优势科,单属(种)科和寡属(种)科占优势;在区系组成上,有15 种类型、9 变型,北温带分布属最多(占21.60%),其次是泛热带分布属(占16.48%)。总体上,4 座湿地公园中的维管植物种类比较丰富,但是,各湿地公园中的乔木过多,人工种植植物的比例和数量较大,野生物种和水生维管植物相对匮乏,存在一定数量自然混入或人为引进的入侵和有害植物物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施用咪唑烟酸除草剂去除漳江口红树林中互花米草的短期实验
    莫雪, 吴博, 刘佳凯, 赵世强, 赵思齐, 周冬良, 李婷, 张明祥
    湿地科学    2022, 20 (2): 277-284.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2.016
    摘要970)      PDF (489KB)(286)   
    为验证咪唑烟酸除草剂对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去除作用,于2021 年5 月,在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潮间带红树林中的互花米草密集分布区,开展了施用不同剂量(0.5 L/亩、1.0 L/亩和1.5 L/亩)25%咪唑烟酸水剂去除互花米草的短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施用3 种剂量的25%咪唑烟酸水剂后的第60 天,互花米草植株密度的防除效率都大于90%,但是,互花米草的植株密度仍大于48 株/m2,因此,短期内施用25%咪唑烟酸水剂对互花米草的去除效果并不理想;在施用0.5 L/亩、1.0 L/亩和1.5 L/亩的25%咪唑烟酸水剂后的第60 天,互花米草叶片中的咪唑烟酸残留量分别为0.14 mg/g、0.53 mg/g 和0.94 mg/g,0~20 cm深度土壤中的咪唑烟酸残留量分别为0.10 mg/g、0.13 mg/g 和0.26 mg/g,咪唑烟酸在互花米草叶片和0~20 cm深度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30 d。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