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滨海湿地碳汇和碳负排放技术研究进展
    林家洋, 宋哲岳, 李自民, 李 远, 王义东, 王维奇, 付传城, 蒲玉琳, 胡宇坤, 方 引, 宋照亮
    湿地科学    2023, 21 (2): 302-311.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2.016
    摘要267)      PDF (559KB)(525)   
    以减缓气候变暖、降低大气中CO 2 浓度为核心目标的低碳和碳中和理念备受关注,应对气候变化,关键在于减排增汇。滨海湿地是介于海洋与陆地之间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多样的生态功能,其碳汇潜力巨大,因此,滨海湿地碳负排放关键技术的研发具有意义。综述了滨海湿地碳负排放关键技术、碳汇机理、碳汇潜力评估、碳汇潜力影响因素和维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对滨海湿地以碳汇功能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认识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文连通对湿地生态系统关键过程及功能影响研究进展
    张仲胜, 于小娟, 宋晓林
    湿地科学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9.01.001
    录用日期: 2021-09-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解析湿地定义与分类
    王瑞卿, 张明祥, 武海涛, 李媛辉
    湿地科学    2022, 20 (3): 404-41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3.014
    摘要2271)      PDF (474KB)(633)   
    2021 年12 月24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02 号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自2022 年6 月1 日起施行。从湿地生态系统整体性角度,探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湿地定义的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关于湿地的定义总体上来源于《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其中,“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是指被列入生态保护红线之内的或者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之外分布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植物物种或者省级重点保护动植物物种的;从中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现实需要角度考虑,“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被排除在湿地范畴之外;在介绍常见湿地分类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的湿地分类系统,湿地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滨海湿地和人工湿地;分析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的湿地数据,与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数据相比,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得到的湿地面积略有增加,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最小调查面积为8 hm2,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最小调查面积为600 m2;最后,从湿地的定义、管理体制、基本制度、特殊规定和法律责任等方面指出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湿地保护法规修订和配套制度建设的重点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气候变化下湿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研究进展
    宋长春, 宋艳宇, 王宪伟等
    湿地科学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8.03.020
    录用日期: 2022-08-18

    中国滨海湿地分类系统
    牟晓杰, 刘兴土, 阎百兴等
    湿地科学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5.01.004
    录用日期: 2022-08-19

    湿地保护和修复的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问题——第289 期双清论坛
    武海涛, 姜明, 吕宪国, 毛德华, 神祥金, 王国栋
    湿地科学    2022, 20 (1): 128-13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1.015
    摘要417)      PDF (390KB)(48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库消落带研究进展
    李姗泽, 邓玥, 施凤宁 等
    湿地科学    2019, 17 (6): 689-69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9.06.012
    摘要1243)      PDF (2920KB)(480)   
    水库消落带是因水库蓄水或泄洪而使土地周期性被水淹没或出露水面的特殊区域,消落带具有特殊的能量交换、物质循环和生态格局动态特征,从而成为对水库工程安全(如岸线稳定、地质灾害)和水生态环境演化(水质安全、水生态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的“生态交错区(ecotone)”,是当前水库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与可持续性管理实践的关注热点。对2008~2018 年期间发表的有关水库消落带研究的论文内容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文献综述结果表明,2008~2018 年有关水库消落带研究的论文发表数量快速增加,早期研究以水库岸线稳定、水库工程安全问题为侧重点,新的研究则注重于水库消落带生态系统功能和健康,水库消落带的变化机制受到广泛关注,水库消落带植被抗逆演替及格局动态、消落带物质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消落带土壤(沉积物)的环境微生物作用、消落带生态格局与水库水质动态的互馈影响关系等问题成为研究前沿。未来,在水库消落带植被抗逆演替、干湿交替环境物质循环的微生物作用、消落带生态系统自组织完善、消落带与流域生态格局演化的协同发展等方面,还有待加强理论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
    柴子文, 雷维蟠, 莫训强, 阙品甲, 尚成海, 阳积文, 张正旺
    湿地科学    2020, 18 (6): 667-678.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6.005
    摘要802)      PDF (3751KB)(692)   
    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因为拥有丰富的水鸟资源,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2017 年3 月至2019 年11 月,对北大港湿地的鸟类进行了野外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和观鸟记录,在北大港湿地共记录到鸟类22 目57 科279 种,其中有水鸟9 目18 科142 种;在279 种鸟类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1 种,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6 种,有3 种、8 种和14 种鸟类分别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濒危物种和易危物种,有10 种和29 种鸟类分别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CITES)附录I 和附录II 的物种;从居留型上看,有留鸟19 种、旅鸟174 种、夏候鸟52种和冬候鸟28 种,旅鸟和候鸟物种数量之和占记录到的鸟类总物种数量的91.04%,体现了北大港湿地作为迁徙候鸟重要栖息地的特点。北大港湿地水鸟群落的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的最大值为3.064,表明该湿地的水鸟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加强对北大港湿地的保护和水鸟监测力度,可以为该国际重要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和该区域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申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体中沉积物氮和磷的释放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李乾岗, 田颖, 刘玲, 张光明, 王洪杰
    湿地科学    2022, 20 (1): 94-103.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1.010
    摘要919)      PDF (544KB)(403)   
    水体中沉积物氮和磷的释放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综述了水体中沉积物氮和磷的主要赋存形态,总结了沉积物氮和磷释放途径及其描述方法;从沉积物性质、上覆水的理化性质、生物、水体的水量变化、扰动作用5 个方面,归纳了水体沉积物氮和磷释放过程的影响因素;阐述了水体中溶解氧含量、水体pH和水温对沉积物氮和磷释放的影响;最后,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流湿地的鱼类栖息地修复效果评价
    杨富亿, 文波龙, 李晓宇, 刘宏远, 邹畅林
    湿地科学    2024, 22 (1): 1-1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4.01.001
    摘要225)      PDF (583KB)(263)   
    鱼类是水禽栖息地及其迁徙停歇地中的重要食物基础。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白鹤(Grus leucogeranus)和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等珍稀濒危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歇地。针对该保护区中的鱼类资源增殖能力下降、水禽栖息地及其迁徙停歇地的适宜性水平降低的现状,2016年至2017年期间,采用湿地水文和基底修复的方法,对嫩江近岸浅水区和洪泛区中鱼类的自然栖息地进行了修复;鱼类栖息地修复前、后,分别于20159月和201711月至20219月期间,在鱼类栖息地,开展了鱼类样本采集和调查,研究了鱼类栖息地修复前、后鱼类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特征,评价了鱼类栖息地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鱼类自然栖息地相比,修复栖息地的鱼类物种数量明显增多,而经济鱼类的相对种群生物量和相对种群数量却分别减小了16.02%39.98%,小型非经济鱼类的相对种群生物量和相对种群数量比自然栖息地分别增大了1.43倍和63.54%,鱼类现存资源量、平均年鱼类现存资源量和平均年鱼类分布密度大幅增加;修复栖息地鱼类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比自然栖息地分别减小了31.98%34.42%。所采用的湿地水文和基底修复方法,提高了修复栖息地对鱼类的适宜性,促进了鱼类资源自然增殖和种群自我发展,实现了嫩江近岸浅水区和洪泛区作为水禽栖息地及其迁徙停歇地功能的可持续性,弥补了自然栖息地适宜性差、鱼类自然增殖能力低和种群发展不可持续的缺陷。该修复方法可以为松嫩平原湿地型自然保护区鱼类栖息地修复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世界泥炭分布规律
    王铭, 刘子刚, 马学慧等
    湿地科学    2013, 11 (3): 339-346.  
    摘要618)      PDF (839KB)(729)   

    全球地形复杂多样,泥炭资源分布也不均衡,根据泥炭的堆积强度,概括了全球泥炭的6个堆积带:①极地弱度泥炭堆积带;②中纬度弱度泥炭堆积带;③山地弱度泥炭堆积带;④热带和亚热带弱度泥炭堆积带;⑤温带强度泥炭堆积带;⑥ 潮湿热带强度泥炭堆积带。根据泥炭的地表形态,划分了以下主要泥炭地类型:苔原多边形泥炭地、冻结的丘状泥炭地、高低位镶嵌的泥炭地、毯状披盖式泥炭地、凸起的贫营养泥炭地和平坦的富营养泥炭地;论述了主要泥炭地类型的分布以及每类泥炭地的特点和赋存特征;总结了估算全球泥炭地面积的研究进展。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的大尺度泥炭地面积及分布规律的研究,提出了未来精确估算泥炭地面积的方法及泥炭地在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湿地土壤和沉积物异化铁还原过程研究进展
    朱晓艳, 袁宇翔, 宋长春, 姜明
    湿地科学    2020, 18 (1): 122-128.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1.017
    摘要1457)      PDF (506KB)(476)   
    异化铁还原是湿地土壤和沉积物中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也是有机质矿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湿地干湿交替等过程会使土壤的氧化还原状态发生改变,影响铁元素及与其相关的元素的迁移和转化。总结了湿地土壤和沉积物中异化铁还原过程及其与碳、磷、硫等元素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关键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阐述了湿地土壤和沉积物中异化铁还原过程对微量金属元素迁移和转化的影响,分析了影响湿地土壤和沉积物异化铁还原过程的主要环境因子。未来相关研究应集中于湿地土壤和沉积物中异化铁还原微生物分析和纯化、不同有机质形式对异化铁还原过程的影响以及异化铁还原对土壤有机质矿化的贡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与不同维度植物多样性的关系研究
    张文馨, 衣世杰, 范小莉, 张学峰, 刘幸红, 房用, 马海林, 刘方春, 梁玉
    湿地科学    2023, 21 (1): 1-8.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1.001
    摘要510)      PDF (471KB)(373)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重要驱动因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多功能性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物种丰富度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多功能性,而不同维度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机制仍然不清楚。研究黄河三角洲不同维度生物多样性、环境因素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同时受环境因素和生物多样性因素的影响,但是,生物多样性在维持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上的相对贡献明显高于环境因素;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谱系多样性和功能离散指数分别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显著正相关,而谱系亲缘关系指数和植物性状群落权重平均值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并无显著影响,这说明与分类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相比,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增加能够更有效地提升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丰富的植物功能多样性是维持黄河三角洲高水平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关键,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维持主要受互补效应的驱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87 以来海南省清澜港红树林变化的遥感监测与分析
    甄佳宁, 廖静娟, 沈国状
    湿地科学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9.01.006
    录用日期: 2021-09-16

    中国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和监测技术体系构建
    廖成章, 慈雪伦, 周天元等
    湿地科学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9.04.006
    录用日期: 2021-09-16

    鄱阳湖区鸟类区系和多样性分析
    曾南京, 朱奇, 俞长好 等
    湿地科学    2019, 17 (6): 611-62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9.06.001
    摘要1276)      PDF (731KB)(417)   
    以《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为分类系统标准,在2016 年鄱阳湖区和2018 年江西省鸟类种类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对鄱阳湖区鸟类种类进行了重新梳理,形成了最新的鸟类名录。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区现有鸟类20 目76 科235 属462 种,占中国鸟类总种数(1 445 种)的31.97%。其中,以古北界种最多,共有244 种(占52.82%),东洋界种112 种(占24.24%),广布种106 种(占22.94%);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1 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70 种,江西省重点保护鸟类89 种,中国特有种9 种,IUCN 极危物种4 种,濒危物种7 种,易危物种20种,CITES 附录I 物种13 种,附录II 物种52 种。从居留型分析,有冬候鸟162 种,占35.07%,反映了鄱阳湖作为东亚地区最大和最重要水鸟越冬地的特点;留鸟132 种,占28.57%;夏候鸟109 种,占23.59%;旅鸟48 种,占10.39%;迷鸟11 种,占2.38%。鄱阳湖区鸟类多样性指数G 指数、F 指数和G-F 指数分别是5.020、42.908 和0.883,略高于江西省东北部山区的相应鸟类多样性指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口市互花米草分布现状和扩散动态
    程 成, 雷金睿, 何 松, 杨 勇, 冯尔辉, 钟才荣
    湿地科学    2023, 21 (2): 151-15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2.001
    摘要342)      PDF (1418KB)(244)   
    2021年6月至7月,在海南省海口市,开展了互花米草分布区域的野外实地调查,利用多期遥感影像和调查数据,研究海口市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扩散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期间,海口市互花米草的总面积为2.978 hm2 ,有互花米草生长的谭崛溪-迈雅河出海口、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塔市保护站和万绿园区域的互花米草面积分别为2.958 hm2 、0.013 hm2 和0.007 hm2 ;2010年至2021年期间的7个时期,海口市互花米草的总面积在逐渐增大;谭崛溪-迈雅河出海口处互花米草的扩散过程符合“引入—定居—扩散”的规律,根据互花米草面积随时间变化曲线预测,该处的互花米草还处于扩散阶段,互花米草斑块的面积加权质心2010年至2020年总体上从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2020年至2021年又折回向西北方向移动,表明互花米草种群在向内陆扩张;来自外省的红树幼苗所携带土壤中的互花米草种子,是导致海口市被互花米草入侵的直接原因;在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万绿园,建议采用人工挖除互花米草的方法,将两区域的互花米草彻底清除;在谭崛溪-迈雅河出海口区域,建议采用刈割+遮荫、刈割+翻耕的综合防治方法,清除互花米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鸟监测:历史与现状及其在中国未来发展的建议
    李秀明, 程瑞梅, 肖文发, 盘凯筠, 钱法文
    湿地科学    2020, 18 (6): 633-64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6.001
    摘要1207)      PDF (568KB)(765)   
    水鸟监测是了解水鸟种群和分布动态、开展水鸟和湿地保护的最基础的实践活动。在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水鸟处于上层,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可以预示较低营养级生物类群的改变,因此,水鸟的变化可以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环境监测和评价的指标。英国鸟类学信托基金会(The British Trust for Ornithology,BTO)于1928 年开始的在全英国开展的苍鹭(Ardea cinerea)繁殖巢调查,是世界水鸟统一监测活动的开端,也是世界上运行时间最长的繁殖水鸟监测活动。自此以后,在欧洲和北美地区陆续开展了众多具有影响力的水鸟监测计划,从而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形成了国家层面、区域层面和全球性的水鸟监测计划和活动。中国的水鸟监测活动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和80 年代,主要针对濒危的鹤鹳类开展繁殖、迁徙和越冬调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特别是在有关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项目的推动下,中国逐渐形成了地区性的和针对物种的各类水鸟监测活动和计划,例如,中国的保护区参与了亚洲隆冬水鸟普查,开展了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等濒危物种的种群和分布的监测等。近年来,作为水鸟生态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中国的水鸟监测活动发展极为迅速。在总结全球水鸟监测的历史与发展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水鸟监测的发展和现状,通过分析中国水鸟监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全类群水鸟监测、通过培训以提高监测人员的鸟类识别和统计技术、动员公众力量参与监测活动等建议,以促进中国水鸟监测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深圳市红树植物群落碳储量的遥感估算研究
    姜刘志, 杨道运, 梅立永等
    湿地科学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8.05.007
    录用日期: 2022-08-18

    湿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结构和稳定性研究进展
    廖抒蔚, 孔维凤, 梁嫦娥, 王腊梅, 李坤桐, 王纯, 仝川
    湿地科学    2021, 19 (5): 623-628.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1.05.012
    摘要999)      PDF (388KB)(385)   
    土壤水盐条件变化会影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结构和稳定性。综述了不同水盐条件下湿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结构和稳定性,水淹环境可以提高较小粒径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阻碍大团聚体的形成;盐离子通过干扰土壤颗粒间的静电力影响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其影响效应与离子种类和数量有关,Na+和K+等单价阳离子和专性吸附作用的阴离子易破坏团聚体;Ca2+和Mg2+等多价阳离子会降低腐殖质与黏粒间的静电斥力,利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当离子含量超过一定范围时,电荷量增大带来的团聚效果将减弱,离子性质对团聚体的分散作用凸显;今后可以进一步开展土壤孔隙结构变化与有机碳矿化速率的关系、有机胶结物质的官能团结合效率、团聚体内部各碳库组分间的转变速率等方面的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