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1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3-05-3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小兴凯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袁宇翔, 于洪贤, 姜明
    2013 (2):  151-157. 
    摘要 ( 1255 )   PDF(507KB) ( 313 )  

    为了解小兴凯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营养状况,2011 年5~9 月对小兴凯湖12 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进
    行调查,对小兴凯湖浮游植物的种类、丰度、生物量和多样性及其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兴凯湖这5 个月
    共采集浮游植物7 门121 种及变种中,以硅藻门(Bacillariophyceae)、绿藻门(Chlorophyta)和蓝藻门(Cyanophyta)
    为主,分别约占44%、26%和22%;优势种有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小球藻
    (Chlorella vulgaris)和固氮鱼腥藻(Anabaena azotica);丰度变化范围在13.06×104~153.87×104 个/L 之间,生物量在
    0.11~1.73 mg/L 之间;多样性指数中,Shannon-Wiener 指数变化范围在2.64~4.64 之间,Margalef 指数在1.46~
    5.17 之间,Pielou 均匀度指数在0.35~0.86 之间。通过对小兴凯湖浮游植物的组成、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的综
    合评定,小兴凯湖浮游植物全年以蓝藻和硅藻为主,7 月浮游植物种类最多,9 月浮游植物种类最少;Shannon-
    Wiener 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 种类丰富度指数都在5 月最高,9 月最低;Pielou 均匀度指数在9 月最高,7 月
    最低;未受扰动湖区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湖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crobial Diversity of Planctomycetes and Related Bacteria in Wetlands with Different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YuWang, Guibing Zhu, Erwin van der Biezen
    2013 (2):  158-166. 
    摘要 ( 1302 )   PDF(520KB) ( 303 )  

    The diversity of Planctomycetes and related bacteria in 3 types of freshwater wetlands with different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were investigated by cloning and sequencing PCR-amplified partial 16S rRNA genes. Three
    clone libraries were constructed using 16S rRNA-targeted forward PCR primer specific for Planctomycetales and
    general bacterial reverse primer.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16S rRNA gene sequences defined 95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 with 163 sequences. The clone libraries covered a wide microbial diversity of Proteobacteria and
    the Planctomycetes-Verrucomicrobia-Chlamydiales (PVC) superphylum. The majority of the OTUs were related to
    the phylum of Planctomycetes (33 OTUs), Proteobacteria (22 OTUs) and Verrucomicrobia (22 OTUs). Four known
    genera from the Planctomycetes phylum were all detected. The genus Pirellula (18 OTUs) dominated the Planctomycetes
    community, but different patterns of distribution were observed in the wetlands. The littoral wetlands of Baiyangdian
    Lake with the least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covered more species and showed the highest biodiversity.
    However, the Jiaxing paddy fields with the highest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showed a higher biodiversity than
    that in the riparian wetlands of the North Canal. Bacteria distantly related to anammox bacteria were also detected
    with a small proportion (4 OTUs). It showed that wetlands hold a great biodiversity of phyla Planctomycetes and related
    bacteria; furthermore, there is ample opportunity to discover novel phylotypes of Planctomycetes in the wetland
    ecosystems.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实测光谱的潮滩土壤含水量遥感反演模型研究
    顾燕, 张鹰, 李欢
    2013 (2):  167-172. 
    摘要 ( 1107 )   PDF(1142KB) ( 340 )  

    以王港潮滩为研究区,采集土壤样品,测量土样的光谱,分析不同含水量土壤的光谱特征;利用统计相关
    法,建立TM遥感影像各波段对应波长处的光谱反射率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干燥
    条件下,土壤颗粒越细小,土壤表面越光滑平整,土壤光谱反射率越高,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土壤反射率呈
    下降趋势;波长越长,土壤光谱反射率与含水量的相关性越高,其中2 220 nm处的土壤光谱反射率与含水量具
    有最高的相关性;通过不同的波段组合,建立新的土壤含水量反演因子,其中由490 nm与2 220 nm处光谱反射
    率的差值建立的因子与土壤含水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由单波段与波段差值因子建立的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
    的预测误差分别为4.590 和5.147,反演精度较高。因此所建模型可以用于获取潮滩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能
    够为研究潮滩土壤含水量与潮滩地形地貌之间的关系提供数据支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盐交互作用对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扁秆藨草幼苗生长的影响
    李惠芳, 章光新
    2013 (2):  173-177. 
    摘要 ( 1200 )   PDF(620KB) ( 345 )  

    采用模拟控制水盐的方法,以株高、株数、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为主要指标,研究不同水位(-5 cm、5 cm、
    10 cm、20 cm和30 cm)与不同盐度(300 mg/L、1 000 mg/L、3 000 mg/L、4 000 mg/L和5 000 mg/L)的交互作用,对
    莫莫格湿地植物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位、盐度和二者的交互作用都对
    扁秆藨草幼苗的株高增量和叶绿素含量产生了显著影响(p<0.01),但水位和盐度的作用有差异;其中,对扁秆
    藨草幼苗株高增量影响最大的是水位,其他依次为水盐交互作用和盐度;对扁秆藨草幼苗叶绿素含量影响最
    大的是水盐交互作用,其他依次为盐度和水位。扁秆藨草幼苗株高增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在10 cm和5 cm水
    位下取得最大值。此外,当盐度小于1 000 mg/L 时,幼苗株高增量和叶绿素含量受盐度影响不明显,当盐度大
    于1 000 mg/L 时,幼苗株高增量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小。扁秆藨草的株数增量和单株叶面积受水位影响显著
    (p<0.01),且二者都随水位上升而减小,尤其是株数增量,-5 cm 水位下幼苗株数增量远大于其他水位处理。
    适宜扁秆藨草幼苗生长的水位为-5~10 cm,盐度为<1 000 mg/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30 多年江苏省滨海淤长型滩涂中农业/渔业用地动态
    王磊, 张明娟, 刘茂松等
    2013 (2):  178-185. 
    摘要 ( 1102 )   PDF(767KB) ( 301 )  

    以4 期(1980 年前、1990 年前后、2002 年和2010 年)Landsat 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研究了近30 多年来江苏
    省滨海淤长型滩涂中,农业和渔业用地面积消长、土地的去向及来源变化情况。研究表明,从1980 年前至2010
    年,农业用地面积从436.56 km2增长至909.31 km2;渔业用地面积从31.67 km2增长至838.94 km2。其中,农业用
    地与渔业用地面积在前20 a 增长相对较快;但近10 a 来,随着天然湿地提供的土地资源被逐渐消耗,农业/渔业
    用地面积增长趋缓。在典型淤长型滩涂中,天然湿地被开垦为农业/渔业用地后,很少会再恢复为天然湿地;在
    过渡型淤长滩涂中,近10 a 来,恢复为天然湿地的农业/渔业用地比例分别达到了18.10%和13.44%。经过近30
    多年的围垦,天然湿地比例从74.59%下降为50.30%,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碱蓬(Suaeda sp.)沼泽等天
    然湿地转化为农业/渔业用地趋势减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鄱阳湖典型洲滩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许加星, 徐力刚, 姜加虎等
    2013 (2):  186-191. 
    摘要 ( 1498 )   PDF(709KB) ( 350 )  

    由于鄱阳湖独特的水文特征与潜育化的土壤环境,湿地植物根系生长过程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机制近年来
    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2011 年,以鄱阳湖典型洲滩3 种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统计
    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鄱阳湖典型洲滩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和群落分布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
    表明,从水体到泥滩至阶地,鄱阳湖典型洲滩植物呈现带状演替,沿泥滩到阶地的方向,植物群落分别为虉草
    (Phalaris arundinacea)群落带、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群落带和篱蒿(Artemisia selengensis)群落带;3 种植物群
    落的优势种高度与地表生物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月降水量越大,则篱蒿群落的Shannon-Wiener 生物多样性指
    数越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能影响植物群落优势种的高度。加强鄱阳湖典型洲滩植物群落结构变化
    对湿地土壤环境的适应性过程与机制的研究,对于了解鄱阳湖洲滩湿地植物群落的生态演替及演化机制具有
    重要科学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闽东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格局
    廖小娟, 何东进, 王韧等
    2013 (2):  192-197. 
    摘要 ( 1326 )   PDF(475KB) ( 318 )  

    为了揭示闽东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分布格局,对闽东滨海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了测定和
    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湿地类型0~6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介于5.34~12.94 g/kg 之间,平均值为7.78 g/kg。其
    中,红树林的有机碳含量为12.94 g/kg;稻田的有机碳含量为8.67 g/kg;水产养殖场的有机碳含量为6.64 g/kg;水
    域的有机碳含量为5.81 g/kg;潮间裸滩的有机碳含量为5.33 g/kg。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格局为裸滩和水
    域由表及里逐渐减少;稻田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红树林与水产养殖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都在20~40
    cm土层达到最大值。闽东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水平分布格局为霞浦县最大,蕉城区次之,福鼎市最低。不同
    湿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也不同,红树林的有机碳储量为5.66 kt/km2;稻田的有机碳储量为3.42 kt/km2;水产养
    殖场的有机碳储量为2.75 kt/km2;水域的有机碳储量为2.69 kt/km2;潮间裸滩的有机碳储量为2.11 kt/km2。土壤
    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碳氮比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pH呈显著负相关(p<0.01),表明在土壤中的氮主要
    以有机氮的形态存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铅、锌及其复合胁迫对花菖蒲幼苗生长及生理抗性的影响
    付佳佳, 韩玉林, 赵九洲等
    2013 (2):  198-203. 
    摘要 ( 966 )   PDF(445KB) ( 375 )  

    通过水培方法,研究了铅(Pn)和锌(Zn)及其复合胁迫对花菖蒲(Iris ensata)幼苗生长与生理指标的影响。将
    花菖蒲栽植于300 mL 培养瓶中,以1/2 Hoagland 营养液培养7 d,在0.5 mmol/L Pb+1 mmol/L Pb处理下,花菖蒲
    幼苗地上部干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其他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在所有Pb 和Zn及其复合胁迫
    处理下,花菖蒲地下部干重与对照处理相比没有显著差异。除了在1 mmol/L Zn 处理下,花菖蒲光合色素含量
    与对照处理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之外,其他处理的光合色素含量都比对照处理有所减少。高浓度Pb 和Pb+Zn的
    复合胁迫对花菖蒲幼苗地上部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诱导能力很强,在0.5 mmol/LPb+1 mmol/LZn复合胁迫下,花
    菖蒲幼苗地上部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比对照处理高81.8%;而其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在高浓度Pb 和Zn 处理
    下受到一定抑制;在0.5 mmol/LZn胁迫下,花菖蒲地上部超氧物歧化酶活性最高,是对照处理的1.1 倍。除单因
    子Zn 处理外,花菖蒲植株地上部丙二醛的含量与对照处理相比都显著上升。研究结果说明,过氧化物酶在花
    菖蒲抗单因子Pb 和Zn 及其复合胁迫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花菖蒲对Pb 和Zn 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可以用
    于修复Pb和Zn及其复合污染的环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刈割治理互花米草对河口沼泽CO2和CH4排放通量的短期效应
    何清华, 黄佳芳, 王维奇等
    2013 (2):  204-211. 
    摘要 ( 1418 )   PDF(761KB) ( 442 )  

    河口沼泽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极易遭受外来生物的入侵。刈割是治理河口沼泽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
    (Spartina alterniflora)常用的物理方法之一。在涨潮前和落潮后两个时段,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7 d 采
    集气样,研究了刈割治理对闽江河口鳝鱼滩互花米草沼泽生态系统CO2和CH4排放通量的短期影响。结果表
    明, 经刈割治理的互花米草沼泽样地CO2和CH4排放通量都显著低于对照样地(p<0.05);其中,CO2排放通量减
    小的幅度大于CH4排放通量;涨潮前,刈割样地CO2排放通量在第6 天开始恢复上升,CH4排放通量的增加早于
    CO2。落潮后,刈割样地CO2排放通量与5 cm土温显著负相关(n=21,r=-0.704,p<0.01);对照样地CH4排放通量
    与表层土壤盐度显著负相关(n=21,r=-0.611,p<0.01)。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旅游干扰对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土壤酶活性及大型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
    王立龙, 陆林
    2013 (2):  212-218. 
    摘要 ( 1349 )   PDF(580KB) ( 387 )  

    为了研究旅游活动对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2009 年7 月,采用野外采样调查与实验
    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旅游干扰强度下的湿地公园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及
    土壤大型动物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 个样地采集的80 个土壤样品中,获得大型土壤动物1 439 只,隶
    属3 门9 纲20 目;大型土壤动物数量在一定范围内随旅游强度增加而减少,但存在边缘效应,且随着旅游强度的
    增加,边缘效应在远离游道的方向出现;复杂性指数能修正旅游干扰下小生境大型土壤动物的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表征的不足,较好地反映旅游干扰下的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土壤蔗糖酶活性和脲酶活性与土壤有
    机质含量、其他酶的活性以及土壤动物复杂性指数显著相关,土壤酶活性随着旅游强度的增加而降低;旅游活
    动已经对该湿地公园土壤生态系统和游道景观等造成破坏;土壤蔗糖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可以作为该湿地公园
    土壤健康状况的指示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世博园后滩湿地生态系统构建与水质调控效应研究
    董悦, 张饮江, 刘晓培等
    2013 (2):  219-226. 
    摘要 ( 1109 )   PDF(1198KB) ( 294 )  

    上海世博园后滩是中国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生态环境重点建设区域。后滩湿地生态系统构建历时6
    个月,对后滩湿地水质特征进行了3 a 多的研究,针对后滩水生态系统构建和后续维护两个阶段,测试分析了后
    滩水体溶解氧(DO)含量、化学需氧量(CODMn)、氨氮(NH3-N)含量、总氮(TN)含量和总磷(TP)含量等主要水质参
    数的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Pi)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Iwq),并对水体氮形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后滩
    湿地的生态净化作用,水质由V~IV 类提高为III~II 类;后滩湿地主要污染指标为TN,TN含量随NO3-N 含量
    变化而变化;两阶段的Iwq差异显著(p<0.05),目标水质所占比例随时间延续逐渐升高,湿地生态系统由适应性
    向稳定性过渡。该湿地生态系统构建方法与水质调控工艺对水质净化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株反硝化聚磷菌的脱氮、除磷能力及其固定化净化水体的研究
    慕庆峰, 文波龙, 贝丽霞等
    2013 (2):  227-232. 
    摘要 ( 1034 )   PDF(464KB) ( 352 )  

    主要研究了反硝化聚磷微生物对湿地受氮、磷污染水体的净化功能及在实践应用中的技术可行性。研
    究基于从大庆龙凤湿地富营养化水体中分离并鉴定到的一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将其命名为
    DQ1。结果表明,菌株DQ1 在以硝酸盐为唯一氮源,以柠檬酸为唯一碳源,在30 ℃的条件下静止培养30 h,能
    将培养液中91.64%的总氮去除,去除速率达到11.33 mg/(L·h);在厌氧条件下培养2 h,上清液总磷质量浓度上
    升27 mg/L,菌株DQ1 表现出明显的有氧反硝化聚磷的特性;静止培养28 h,聚磷量则可达到94.72 mg/L,磷去
    除率为99.6%。在高碳磷比和低碳磷比的污染体系中,菌株DQ1 都对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DQ1 固定化技术
    在湿地水体修复方面有很强的应用潜力,经过6 h,水体中的氮和磷都能被有效去除,氨氮质量浓度由5.38 mg/L
    降至检测限以下,而硝态氮去除率可达98.48%,磷去除率达到97.46%。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介质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氮和磷的去除效率研究
    于君宝, 侯小凯, 韩广轩等
    2013 (2):  233-239. 
    摘要 ( 1259 )   PDF(868KB) ( 312 )  

    分别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碗莲(Nelumbo nucifera)、水生美人蕉(Canna
    glauca)、睡莲(Nymphaea alb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金鱼藻为人工湿
    地净化植物,以沸石和无烟煤作为基质,构建6 种多介质人工湿地单元,分别对3 种浓度生活污水中的总氮
    (TN)、氨氮(NH4
    +—N)、硝态氮(NO3
    -—N)和总磷(TP)的净化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污水停留时间为5 d 时,4
    种有沸石和无烟煤作为基质的人工湿地单元,对TN、NH4
    +—N和TP的去除效率显著高于无基质的两种湿地单
    元(p<0.05),其中香蒲、碗莲和美人蕉湿地单元对3 种浓度污水的TN、NH4
    +—N、NO3
    -—N和TP的净化效率都达
    到90%以上,以美人蕉湿地单元的净化效率为最高。睡莲—金鱼藻湿地单元对氮和磷的净化效率总体上优于
    凤眼莲—金鱼藻湿地单元;但是,在凤眼莲—金鱼藻湿地单元处理后的污水中,溶解氧(DO)含量较高,出水清
    澈、透明。为此,在构建多级人工湿地时,美人蕉宜作为先锋种首先承载高浓度污水,香蒲、碗莲和芦苇次之,凤
    眼莲—金鱼藻适宜多级人工湿地的最后一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中不同宽度河流对滨河绿地四季温湿度的影响
    纪鹏, 朱春阳, 王洪义等
    2013 (2):  240-245. 
    摘要 ( 1152 )   PDF(448KB) ( 372 )  

    选择北京市三环至五环区域内7 条不同宽度河流和滨河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尺度定量测定技术方
    法,分析城市河流宽度对滨河绿地温湿效应的影响,为城市河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在2010 年的1 月、4 月、7 月
    和10月中旬,各选3个晴天作为观测日,分别对7条不同宽度河流滨河绿地和对照地进行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同步
    观测。在观测日,每天8︰00~18︰00,每2 h 观测一次,每天共观测6 次。研究结果显示,春季、夏季和秋季,城
    市河流具有增湿、降温的效应,并且随着河流宽度的增加,河流对滨河绿地的温湿度效应也不断增强;其中,夏季
    河流的增湿、降温能力最强,春季和秋季河流对滨河绿地的温湿效应差别不大。春季、夏季和秋季滨河绿地的气
    温和相对湿度日变化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即早晚低、中午高,降温、增湿幅度最大的时段为14∶00~16∶00;冬
    季,河流也具有降温、增湿效应,但是降温幅度随着河流宽度的增加不断减弱直至消失、逆转;湿度效应随着河
    流宽度的增加不断增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州平原两种水稻品种稻田的CH4和N2O排放通量动态
    马永跃, 仝川, 王维奇
    2013 (2):  246-253. 
    摘要 ( 1211 )   PDF(390KB) ( 354 )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以常规稻为参照对象,研究福州平原地区目前正在广泛推广的超级稻稻田的
    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通量特征。结果表明,稻田CH4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分蘖期,其CH4排放量分
    别占常规稻和超级稻稻田总排放量的76.7%和64.1%;常规稻稻田CH4排放通量范围为0.09~16.90 mg/(m2·h),
    超级稻稻田CH4排放通量范围为0.11~14.30 mg/(m2·h);在整个水稻种植期,超级稻稻田平均CH4排放通量比常规
    稻稻田约减少3.6%;常规稻稻田的平均N2O通量为7.7 μg/(m2·h),超级稻稻田的平均N2O通量为18.0 μg/(m2·h);水
    稻成熟期常规稻和超级稻稻田的N2O通量占总通量的50%以上,分别达到了55.7%和66.9%。从综合温室效应
    看,常规稻稻田的综合增温潜势为2 264.5 kg/hm2 CO2,超级稻稻田的综合增温潜势为1 977.04 kg/hm2 CO2,超级
    稻稻田的综合增温潜势比常规稻稻田低12.7%。在相同管理条件下,种植超级稻可以降低稻田的综合温室效
    应,并提高水稻产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陕西渭南卤阳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措施探析
    郗敏, 孔范龙, 李悦等
    2013 (2):  254-258. 
    摘要 ( 1086 )   PDF(557KB) ( 379 )  

    卤阳湖湿地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的东北部,是古卤阳湖的一部分。卤阳湖湿地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和较
    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卤阳湖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许多天然湿地退化或消失,亟需通过生态技术和生态
    工程保护天然湿地和恢复退化湿地。在全面分析卤阳湖湿地功能、价值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恢
    复卤阳湖湿地的工程措施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洋淀台田结构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变化的关系研究
    高楠楠, 李晓文, 诸葛海锦
    2013 (2):  259-265. 
    摘要 ( 1359 )   PDF(706KB) ( 330 )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内陆湖泊,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近年来日益突出。为了提出一种通过优化
    白洋淀台田区中台田及其相间水道的结构治理白洋淀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利用白洋淀实测水体数据,计算了
    白洋淀台田水道不同取样位置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 指数),结合台田区结构指标——台田坡度、水道长度、
    水道宽度等,分析了台田区结构与白洋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白洋淀水体富营养化
    程度改善幅度西高东低,差异显著。水道水体的TLI 指数减小的关键阶段是水道水体与外界水体交换频繁的
    0~30 m;台田区的结构指标中,水道长度对台田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影响最大;0 m处的TLI 指数值影响该
    台田TLI指数的减小幅度。从白洋淀水体富营养化治理角度出发,建议改建台田结构为水道长度为175~209 m
    或293~340 m、台田坡度小于23°或33.5°~45.7°和水道宽度为5~7.7 m的贯通水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洋淀漂浮植物对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分布的影响
    王婷婷, 崔保山, 刘佩佩等
    2013 (2):  266-270. 
    摘要 ( 1290 )   PDF(588KB) ( 291 )  

    为了探究白洋淀地区漂浮植物对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分布的影响,于植物生物量达到最高峰时的8 月,获
    得了6 个主要淀区的18 条样带水生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和水深数据,对有或无漂浮植物对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地
    上生物量及二者与水深之间的关系是否具有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有漂浮植物区挺水植物和沉水
    植物地上生物量显著小于同等环境下无漂浮植物区,漂浮植物对沉水植物地上生物量与水深的关系具有调节
    作用,而对挺水植物地上生物量与水深的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洋淀沼泽化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剖面分布特征——以烧车淀为例
    白军红, 赵庆庆, 卢琼琼等
    2013 (2):  271-275. 
    摘要 ( 1283 )   PDF(371KB) ( 323 )  

    以烧车淀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白洋淀沼泽化区域7 种重金属在土壤剖面(深度0~70 cm)中的含量分布
    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烧车淀3 块样地剖面中,各层土壤的As和Cd含量都超过了国家土壤质量一级标准;烧
    车淀入口剖面各层土壤中的Cr、Ni、Cu、Pb 和Zn含量总体上低于国家土壤质量一级标准;而烧车淀台地和淀区
    剖面大部分土层的重金属含量,特别是Cu、Zn和Ni 的含量都超过了国家土壤质量一级标准。在烧车淀入口土
    壤中,沿剖面重金属含量基本上呈由表层向下逐渐减少的变化规律,而台地和淀区土壤重金属则在中下部土层
    发生显著累积。烧车淀土壤中,As和Cd分别来源于不同的源;Cr、Ni、Cu、Pb 和Zn具有相似的源。烧车淀土壤
    有机质是土壤中Cd、Ni、Cu、Pb 和Zn 的重要载体;除As 外,土壤pH对其他重金属含量没有明显影响。烧车淀
    土壤重金属的剖面分布规律可能与历史时期该区域的污染情况、底泥施肥方式以及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影响有
    关。区内生活污水、渔业、养殖业、淀区周边工业污水等污染源可能是烧车淀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洋淀台田沟渠水生植物营养盐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蓝艳, 崔保山, 韩祯等
    2013 (2):  276-281. 
    摘要 ( 1219 )   PDF(549KB) ( 360 )  

    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湖泊的营养状态和营养循环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于2012 年
    5 月和9 月,对白洋淀台田沟渠水生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分析水生植物的营养盐特征及其与水体理化因子的
    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台田沟渠共有水生植物14 种,分别分布于台田内、外边缘及内部水域。芦苇(Phrag?
    mites australis)、紫背浮萍(Spirodela polyhiza)、水鳖(Hydracharis dubt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菹草
    (Potamogeton crispus)、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和光叶眼子菜(Potamogeton lucens)营养盐含量相对较
    高,而轮藻(Chara sp.)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营养盐含量较低;植物全氮含量分别与全碳含量、全
    磷含量显著相关。水体营养盐和光照是决定台田区水生植物营养盐特征的关键环境因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荷花治理白洋淀水体富营养化的原位围隔研究
    何连生, 孟繁丽, 孟睿等
    2013 (2):  282-285. 
    摘要 ( 1416 )   PDF(346KB) ( 446 )  

    为了研究水生植物荷花(Nelumbo nucifera)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效果,在白洋淀建成18 个围隔,种植不同密
    度的荷花,研究荷花种植密度对富营养化的影响。荷花种植密度分别为0株/m2、1株/m2 、2株/m2、3株/m2、4株/m2
    和5 株/m2,考察荷花在水华爆发前后70 d 内对水质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当荷花种植密度为3 株/m2时,总体
    水质改善效果最好,水体中的总氮、总磷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7.11%、49.14%和42.88%,优势藻从绿藻
    (Chlorophyta)和蓝藻(Cyanophyta)转变为绿藻和硅藻(Bacillariophyta)。绿藻细胞生物量的抑制率为44.46%。白
    洋淀荷花种植区域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从重度转为中度。荷花种植密度低于3 株/m2,对水体中营养盐的吸收
    效果较差;荷花种植密度高于3 株/m2,主要伴生种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光合作用受阻而大量死亡,腐
    败的植物会造成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升高。因此合理的荷花种植密度有利于治理白洋淀水体富营养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洋淀不同年龄芦苇根状茎中氮和磷含量
    张永涛, 崔保山, 蓝艳等
    2013 (2):  286-291. 
    摘要 ( 1745 )   PDF(373KB) ( 301 )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是白洋淀水陆交错带区域典型的湿地植物,其具有庞大的地下根状茎,面积约6
    000 hm2。2011 年11 月,在白洋淀马堡村苇地采集了土壤和芦苇根状茎样品;依据等级结构等指标,将芦苇根状
    茎分为3 个年龄组;对不同年龄组芦苇根状茎中氮和磷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别计算了氮磷比率和生物富集系
    数。结果表明,0~1 a 年龄组的芦苇根状茎中氮和磷含量分别为0.700%~1.297%和0.054%~0.122%;2~3 a 年
    龄组的芦苇根状茎中氮和磷含量分别为0.718%~0.911%和0.063%~0.084%;>3 a 年龄组的芦苇根状茎中氮
    和磷含量分别为0.460%~0.663%和0.025%~0.069%。对比年龄为0~1 a、2~3 a 和>3 a 的白洋淀马堡村芦苇
    根状茎氮和磷含量发现,总体上,随着芦苇根状茎年龄的增加,其氮和磷含量在减少。在0~100 cm土壤深度
    中,各年龄组的芦苇根状茎氮含量与磷含量显著相关(p<0.05)。与磷元素相比,氮元素是白洋淀马堡村芦苇生
    长的主要限制因子。白洋淀马堡村芦苇根状茎中的氮和磷元素的富集系数大体上随着根状茎年龄的增加而减
    小,这可能与不同年龄芦苇根状茎的代谢能力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洋淀草型与藻型水域溶解氧含量的差异性
    孟繁丽, 何连生, 李一葳等
    2013 (2):  292-296. 
    摘要 ( 1009 )   PDF(444KB) ( 321 )  

    为了揭示白洋淀草型与藻型水域溶解氧变化规律,通过连续调查,并用多元统计分析建立了不同水域溶
    解氧与环境因子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草型水域与藻型水域的溶解氧平均含量变化规律相似,均在平水期
    上升、丰水期下降;在一定范围内,草型水域中溶解氧含量与叶绿素a 含量及沉水植物呈现出二次多项式关系;
    藻型水域中溶解氧含量与叶绿素a 含量为二次多项式关系,与浮游植物生物量为指数关系;草型水域中溶解氧
    含量与氨氮含量呈正相关,与硝态氮含量呈负相关,藻型水域中溶解氧含量与氨氮含量呈正相关,与硝态氮、总
    氮、总磷和总有机碳含量呈负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围填海活动对我国河口三角洲湿地的影响
    宋红丽, 刘兴土
    2013 (2):  297-304. 
    摘要 ( 1132 )   PDF(466KB) ( 531 )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向海洋进军的热潮,围填海活动成为缓解滨海用地紧缺、促进滨海城市发展的
    重要方式。围填海活动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近岸资源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河口
    三角洲地区位于河流的末端,是由河流、海洋和陆地等多系统水文过程交互作用形成的动态平衡系统,由于其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往往成为围填海活动的密集地区,为此综述了我国典型河口三角洲(辽河三角洲、黄河三角
    洲、长江三角洲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围填海活动的现状,以及围填海活动对河口三角洲植物、动物、土壤、水文
    等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的影响。以期引起对河口三角洲围填海活动的关注,合理进行围填海,保护河口三角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