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1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6-08-29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3 个时期大庆市区龙凤湿地土地利用变化图谱研究
    吴学伟,龚文峰,徐亚明等
    2016 (4):  451-45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4.001
    摘要 ( 989 )   PDF(2233KB) ( 492 )  

    以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以1990~2011 年多时相、长时间序列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研究1990~2011 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分布特征及其格局变化,采用地学信息图谱分析方法,定量获取、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模式,旨在为快速城市化区域的湿地保护提供基础数和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呈现出以沼泽、湖泊为主、居民工矿用地和耕地等镶嵌周围的土地利用格局;对比3 个时期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状况发现,沼泽、湖泊面积在不断减少,沙地和居民工矿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沼泽是耕地用地的主要来源;在图谱变化模式中,稳定型图谱单元面积最大,最大面积图谱模式为“沼泽—沼泽—沼泽”,其面积为35.6 km2;反复变化型图谱单元面积最小,最大面积图谱模式为“耕地—盐碱地—耕地”,其面积为2.35 km2;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导致城市沼泽退化,而人类活动是是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 种涉禽行为比较
    邵明勤,郭宏,胡斌华等
    2016 (4):  458-463.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4.002
    摘要 ( 1084 )   PDF(531KB) ( 580 )  

    2014 年12 月至2015 年3 月,对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域分布的3 种涉禽——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苍鹭(Ardea cinerea)和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的越冬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白鹤的主要行为是取食(82.60±6.57)%和警戒(10.38±3.93)%,其取食行为发生频次比例远高于苍鹭[(8.62±4.84)%]和白琵鹭[(25.70±25.15)%],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①边走边取食的白鹤和白琵鹭在取食时,比苍鹭消耗更多的能量,它们通过花费更多的取食时间,来弥补能量的消耗,②植食性动物(白鹤)相对于肉食性动物(苍鹭和白琵鹭)需投入大量时间摄取食物,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收入;白琵鹭和苍鹭的主要行为包括静栖和取食,但白琵鹭取食所占的比例高于苍鹭,静栖所占比例低于苍鹭,表明白琵鹭和苍鹭对能量的获取和消耗存在一定的权衡,分别采取不同的行为对策。3 种涉禽行为节律的研究结果显示,①白鹤仅警戒无显著节律变化,其余各行为节律都变化显著,各时段的取食行为频次比例较高;②苍鹭的静栖和取食无显著节律变化,各时段的取食发生频次比例较低;③白琵鹭的取食表现出早晨(7︰00~7︰59)、傍晚(17︰00~)发生频次比例较大,静栖发生频次比例峰值出现在13︰00~13︰59。3 种涉禽取食高峰时段不同步,利于它们获得最大化的适合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种间竞争,避免了食物资源利用的激烈竞争,以达到共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海岸互花米草分布现状及扩散研究
    潘良浩,史小芳,陶艳成等
    2016 (4):  464-470.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4.003
    摘要 ( 1267 )   PDF(684KB) ( 878 )  

    采用遥感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13 年广西海岸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分布现状,并分析其在广西海岸的扩散状况,旨在为全面了解和评价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在广西海岸的入侵状况和生态作用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①2013 年,广西互花米草的分布面积为602.27 hm²,以港湾划分,其在丹兜海的分布面积最大,其分布面积在铁山港湾、北海银滩至营盘镇、廉州湾、英罗港、大风江依次减小;②广西从1979 年开始引种互花米草,1979~2003 年互花米草的年平均扩散速率约为23.1%,2003~2008 年的为15.3%,2009~2013 年的约为9.1%,互花米草总体扩散速率呈现下降趋势;③近期,铁山港湾、北海东海岸(银滩至营盘镇)和廉州湾的互花米草依然在快速扩散,尤其是廉州湾的互花米草处于种群扩散的爆发期,未来几年,廉州湾很可能将会被互花米草占据;④互花米草在广西海岸的扩散总体上呈现出由东往西发展的趋势,并且有扩散进入越南的可能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77~2014 年枯水期普者黑湖面积的变化
    王妍,刘云根,梁启斌等
    2016 (4):  471-47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4.004
    摘要 ( 1052 )   PDF(1854KB) ( 320 )  

    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利用11 期枯水期(4 月)的普者黑湖Landsat MSS/TM/ETM+/OLI 影像数据,研究1977~2014 年期间枯水期普者黑湖面积变化;从降水量、农田面积、总人口和GDP等角度,探讨其发生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1977~2014 年期间,普者黑湖面积波动变化,除2002 年和2009 年出现面积大幅增加外,其它时期湖面积在萎缩,且自1977 年以来,普者黑湖面积的萎缩速度在逐渐加快,2009 年湿地公园建成后,其面积萎缩速度有所减缓;②普者黑湖面积缩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干扰,湖面积萎缩与当地GDP和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显著负相关,与降水量不相关;③普者黑湖面积减少地段主要集中在天然堤带、泛滥平地带和湖泊洼地带以及中游人口集中的村庄附近,减少的湖面积44%被开垦成农田;④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的建成有效减缓了湖面积的萎缩态势,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达到了湿地保护的目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光谱遥感的扎龙湿地湖泡水深反演研究
    张艳红,李丽丽,郭花利等
    2016 (4):  477-483.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4.005
    摘要 ( 1008 )   PDF(4814KB) ( 499 )  

    以扎龙湿地龙泡子为研究对象,利用58 个实测水深数据和季相最接近的QuickBird 数据,建立湖泊水深的反演模型。探索性地建立了单波段和多波段组合的线性(多元)回归模型、指数模型、二次多项式模型、微分模型和对数模型等;通过对比模型的决定系数R2,比较模型精度;线性模型、对数模型、指数模型和幂指数模型的R2小于0.5,而二次多项式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R2大于0.5,精度相对较高;筛选出拟合度较高的模型,用20个实测验证样本,采用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进行模型精度评价;最后,利用精度较高的模型,进行龙泡子水深反演计算。水深反演结果表明,用选出的模型反演得到的龙泡子水深基本一致,为170~200 cm,即使有稀疏的水草覆盖,依然可以表现出水深渐变的趋势。以蓝、绿、红和近红外波段多光谱遥感反射率为自变量,建立的线性湖泡水深反演模型y=123.990-3.332B1+183.859B2-237.133B3-37.143B4(y 为水深;B1、B2、B3和B4分别为蓝、绿、红和近红外波段的水体反射率),能较好地反演扎龙湿地湖泡的水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UV-B 辐射时间对菹草表型可塑性的影响
    王锦旗,宋玉芝,郑建伟等
    2016 (4):  484-49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4.006
    摘要 ( 1008 )   PDF(503KB) ( 406 )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衰亡的原因一直是水体生态修复的研究热点。已有的研究认为,强光照是促进菹草衰亡的关键因素。分别将菹草幼苗置于150 μW/cm2剂量的中波紫外线(UV-B,波长为275~320 nm)辐射下,设置4 种UV-B 辐射持续时间处理,其每日的持续辐射时间分别设定为0 h(对照处理)、2 h、4 h 和6 h,对照处理下的菹草幼苗不接受UV-B 辐射,仅接受长波紫外线(UV-A)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监测各处理下菹草幼苗的生长、形态状况、石芽形成和萌发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每日6 h 的UV-B 辐射,能促进菹草分枝,且能促进菹草衰亡;2 h 和4 h 的UV-B 辐射,对菹草的影响较小,随着UV-B 辐射时间的延长,菹草植株的株高、节间距和单株鲜质量明显下降,每日2 h 的UV-B 辐射,能促进植株叶面积的增加;每日延长UV-B 辐射时间,可以促进石芽的形成,但形成的石芽随着变态率的增加,其长度增加、宽度减小,石芽质量减轻,下一个生长季的萌发率降低,萌发出二苗的比率降低,萌发苗的各项生长指标随着辐射剂量增加而逐渐降低。因此,在春末、夏初,随着太阳辐射时间的增加,阳光中累计的UV-B 辐射剂量增加,这可能是促进菹草大批衰亡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3 年8 月和11 月辽东湾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卞少伟,韩龙,张震等
    2016 (4):  493-498.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4.007
    摘要 ( 851 )   PDF(407KB) ( 418 )  

    在辽东湾水体中设置8 个采样点,于2013 年8 月11 日和11 月26 日,在8 个采样点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利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研究两次采样和各采样点之间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群落关系。本次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65 种,其中8 月记录53 种,11 月记录43 种;浮游植物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还有少量的绿藻、蓝藻、裸藻和金藻,优势种为硅藻;8 月,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主要为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8 月,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主要为星脐圆筛藻、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和中心圆筛藻(Coscinodiscus centralis),8 月与11 月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组成存在差异,说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随季节发生变化。8 月,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6.34×
    104~286.43×104 cells/L,平均值为104.52×104 cells/L;11 月,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2.31×104~16.4×104 cells/L,平均值为8.28×104 cells/L。8 月,各采样点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为3.25~4.62,平均值为3.94;11月,各采样点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为2.25~3.39,平均值为2.80,表明8 月调查海域的生境质量好于11月。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多维分析结果显示,辽东湾沿岸与近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春季大潮日闽江河口沼泽土壤间隙水中的溶解性N2O含量
    杨平,仝川,胡智强
    2016 (4):  499-50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4.008
    摘要 ( 820 )   PDF(903KB) ( 386 )  

    于2010 年4 月大潮日(14~15 日),连续24 h 采样,测定闽江河口潮汐沼泽土壤间隙水中的N2O含量,同时测定了土壤间隙水中的营养盐含量和水温等。土壤间隙水中的N2O摩尔质量浓度日变化范围为14.65~16.42 μmol/L,平均值为(15.25±0.09) μmol/L,且白天高、夜晚低,但差异不显著;在涨潮阶段,土壤间隙水中的N2O含量较高,表明潮汐水会增加土壤间隙水中的N2O含量;土壤间隙水中的N2O含量与土壤温度、电导率显著负相关(n=25,p<0.05),与间隙水中的NH4
    +—N、NO3-—N含量显著正相关(n=25,p<0.01)。春季大潮日闽江河口潮汐沼泽土壤间隙水中的溶解性N2O含量日变化受土壤温度、盐度、间隙水中的营养盐含量和潮汐的综合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鄱阳湖湿地典型植物群落沿高程分布特征
    谭志强,张奇,李云良等
    2016 (4):  506-51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4.009
    摘要 ( 1222 )   PDF(3030KB) ( 670 )  

    鄱阳湖湿地植物群落沿高程呈现不规则的带状分异。利用遥感解译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采用高斯回归方法,分析鄱阳湖湿地3 种典型植物群落在全湖的分布特征及其在不同湖区的分布差异。结果表明,从全湖范围来看,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群落、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群落、薹草(Carex spp.)—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群落分布的最适高程分别为14.3 m、13.2 m、12.5 m,依次降低;茵陈蒿—狗牙根群落的生态幅宽大于其它两种群落;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3 种群落的分布都有向低处延伸的趋向。从典型湖区的比较来看,3 种群落在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高程都大于在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分布高程,高程差接近1 m。通过比较康山和都昌水文站的日平均水位发现,不同群落分布的高程差异及同一群落在不同湖区的分布差异与水文条件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大型湖泊湿地植物分布特征动态,对维护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降低区域生态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和价值评价
    钱逸凡,楼毅,初映雪等
    2016 (4):  516-523.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4.010
    摘要 ( 998 )   PDF(492KB) ( 661 )  

    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验室测试、遥感解译和问卷调查,获得了研究数据,采用市场价格法、影子工程法和成果参照法等,对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3 处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等级都为中等级,湿地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湿地总价值达到
    273.86×108 元/a,单位面积价值为10.37×104元/(hm2·a),湿地发挥了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3 年5~10 月哈尔滨白鱼泡藻类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肖智顺,王玖龙,杨双等
    2016 (4):  524-531.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4.011
    摘要 ( 633 )   PDF(451KB) ( 422 )  

    2013 年5~10 月,对哈尔滨市道外区巨源镇白鱼泡中藻类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藻类植物178种,隶属于8门65属,其中,有绿藻门27属67种,占藻类植物总数的37%,硅藻门16 属64 种,占36%,裸藻门5 属27 种,占15%,有蓝藻门8 属9 种,占5%,其它藻类占7%;藻类植物细胞密度为7.45×105~103.85×106 ind./L,2013年5~10月白鱼泡藻类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17.79×106 ind./L,说明白鱼泡水体中营养化;藻类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为2.746~3.327,其5~10 月的平均值大于3,说明白鱼泡水质为轻污染状态,Pielou 均匀度指数为0.807~0.998,Simpson 多样性指数为0.890~0.953,说明白鱼泡藻类植物较丰富;水温和总磷含量是影响白鱼泡藻类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河岸缓冲带去除径流水中氮的研究
    孟亦奇,吴永波,朱颖等
    2016 (4):  532-53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4.012
    摘要 ( 811 )   PDF(415KB) ( 396 )  

    2015 年5 月7 日、7 月13 日和9 月10 日,以太湖流域构建的平缓坡度人工林河岸缓冲带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宽度(5 m、15 m、30 m和40 m)、不同植物类型(杨树林、中山杉林和杨树中山杉混交林)、不同植物密度(400 株/hm2、1 000 株/hm2和1 600 株/hm2)的河岸缓冲带对不同深度径流水中总氮(TN)、铵态氮(NH4
    +—N)和硝态氮(NO3-—N)的去除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缓冲带宽度的增加,对径流水中各形态氮的去除率增大。15 m宽的河岸缓冲带已经能很好地去除各种形态的氮。在同一宽度和植物类型条件下,缓冲带对40 cm深度的径流水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率较大,对20 cm深度的径流水中的总氮的去除率较大。种植混交林的缓冲带对总氮的去除率较高,种植杨树林的缓冲带对铵态氮的去除率较高。不同植物密度的缓冲带对各形态氮的去除率差异不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崇明岛东滩湿地芦苇光合作用对土壤水盐因子的响应
    戚志伟,姜楠,高艳娜等
    2016 (4):  538-54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4.013
    摘要 ( 1248 )   PDF(1032KB) ( 559 )  

    2015 年3~10 月,在崇明岛东滩湿地设置7 块采样地,以不同水盐条件下生长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材料,应用便携式光合系统分析仪(Li-6400),对芦苇的光响应特征进行实地测定,探讨芦苇光合过程对干旱和盐胁迫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①各月采样日的水位与土壤电导率显著负相关(n=420,p<0.01),适当增加土壤水位,有利于降低土壤电导率,从而缓解植物盐胁迫伤害;②8 月21 日的芦苇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与水位显著正相关(n=42,p<0.01),而与土壤电导率显著负相关(n=42,p<0.01);胞间CO2浓度与水位和土壤电导率不相关。当水位高于-50 cm,净光合速率随着水位下降而降低,非气孔因素可能是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当水位低于-50 cm时,土壤电导率高于10 mS/cm,叶片蒸腾速率快速降低,水分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芦苇叶片以较低的净光合速率来适应干旱胁迫和盐胁迫;芦苇叶片通过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等光合生理特征来适应干旱胁迫和盐胁迫;芦苇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对土壤水盐因子具有高度相关性,可以作为土壤水盐胁迫程度的反应指标。因此,在芦苇快速生长阶段,合理调控水位,对芦苇光合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衣江中游河滨草本植物生态位和物种多样性
    符饶,郝建锋,李艳等
    2016 (4):  546-55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4.014
    摘要 ( 935 )   PDF(473KB) ( 728 )  

    采用典型样地方法,2014 年7~8 月,对青衣江中游4 种河滨生境的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 生态位宽度和Levins 生态位宽度、Pianka 生态位重叠和Schoener 生态位相似性指数,对各生境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共有草本植物91 种,隶属于30 科73 属,以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蓼科(Polygonaceae)和豆科(Leguminosae)植物为主;乔木林地草本植物的丰富度、多样性和优势度指数最大,河漫滩、灌木林地、弃耕地草本植物的各指数依次减小;各物种在不同生境中的生态位宽度存在差异,在乔木林地、灌木林地、河漫滩和弃耕地中,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8 的物种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2.12%、54.55%、50%和34.85%,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大于0.5 的物种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9.39%、83.33%、68.18%和51.52%。生态位宽度较大的两个物种,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大,其生态位重叠值也越大,但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间也可能存在较大的生态位重叠。由于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异质性,4 种生境草本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位存在较大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固里淖干湖区土壤理化因子空间分布特征
    赵望龙,郭中领,王仁德等
    2016 (4):  553-560.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4.015
    摘要 ( 1058 )   PDF(994KB) ( 459 )  

    对安固里淖干湖区的土壤粒度组成、含盐量、含水量、有机质和pH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区内土壤主要以粉粒(0.002~0.05 mm)为主,湖区外围土壤主要以粉粒(0.002~0.05 mm)、极细砂(0.05~0.1 mm)和细砂(0.1~0.25 mm)为主,湖区东部土壤比西部土壤质地更细。土壤含水量由湖区内部向外围逐渐减小,但湖岸边缘土壤含水量最高。研究区土壤盐碱化现象明显,含盐量和pH都较高,湖区东部土壤含盐量和pH都高于西部。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偏低,与西部相比,干湖区东部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研究区土壤含盐量、含水量与pH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含量与pH显著负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马齿对锌的耐性与富集特征
    林彦彦,高珊珊,陈婧芳等
    2016 (4):  561-56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4.016
    摘要 ( 1023 )   PDF(1507KB) ( 629 )  

    为了了解盐生植物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对Zn的耐性和富集特征,采用1/2 Hoagland营养液水培实验,进行不同质量浓度Zn处理(0 mg/L、10 mg/L、20 mg/L、30 mg/L、50 mg/L、90 mg/L和300 mg/L)30 d后,测定海马齿的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并测定其根、茎和叶的Fe、Mg、Cu和Zn含量;计算耐性指数、富集系数、转运系数和移除率。结果表明,Zn质量浓度为0~50 mg/L时,海马齿能正常生长;当Zn质量浓度大于50 mg/L时,海马齿生长受到抑制;当Zn质量浓度大于90 mg/L时,海马齿出现死亡,完全致死的Zn质量浓度为300 mg/L。Zn处理显著抑制了根部对Fe 的吸收,促进了叶对Mg的吸收。海马齿Zn含量最高的部位为根。海马齿的Zn富集系数远大于1,转运系数小于1。海马齿对Zn的移除作用主要体现在生物量大且富集能力强的地上部分。海马齿适用于修复Zn质量浓度小于90 mg/L水域的污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汉江中下游湿地面积减小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
    樊皓,刘金珍,王中敏
    2016 (4):  568-571.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4.017
    摘要 ( 602 )   PDF(518KB) ( 766 )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2018 年建成并实施后,将从丹江口库区引水7.70×108m3,为了研究其对汉江中下游干流河段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采用模糊数学方法,选择汉江中下游5 处重要湿地,对工程实施前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汉江中下游湿地面积减小64.8 hm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931×104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太湖贡湖湾滨岸带微生境特征与主要水质指标的关系分析
    陈怀艳,刘茂松,袁芳等
    2016 (4):  572-57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4.018
    摘要 ( 862 )   PDF(884KB) ( 554 )  

    2014 年8 月26 日和2015 年1 月18 日,测量了太湖贡湖湾北侧的退圩还湖生态修复区滨岸带不同微生境下水体的主要水质指标,并进行了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微生境下水质指标的差异,结合冗余分析法,计算各微生境因子对水质指标变化的解释率。结果表明,8 月26 日各主要水质指标含量都高于1 月
    18 日,不同岸线段之间和不同水深采样点之间的水质指标的差异更大。1 月18 日凹形岸线段的总氮、总磷、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相对较高,而化学需氧量在凸形和平直岸线段含量相对较高;8 月26 日化学需氧量在凹形岸线段含量较高,而总磷和铵态氮在凸形岸线段含量相对较高。冗余分析发现,在1 月18 日岸线形态是影响各采样点主要水质指标最重要的因子,在8 月26 日水深对水体水质指标有较大影响。总体上,不同岸线形态段下水质指标随着水深的增加,变化不同,各岸线类型采样点之间的差异也不相同,构建相对复杂的岸线形态有利于提高水体水质指标的差异,增加滨岸带生境的多样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乌裕尔河滨河湿地不同退耕还湿方式下土壤养分恢复特征
    李勇,韩勤,刘新宇等
    2016 (4):  578-581.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4.019
    摘要 ( 988 )   PDF(433KB) ( 521 )  

    以乌裕尔河滨河湿地退耕还湿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湿地恢复方式下,研究典型湿地植物群落土壤的pH、有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和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退耕时间的增加,与人工修复方式相比,自然恢复方式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更显著;在不同植物群落中,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群落对实验区湿地的土壤养分恢复更具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5 年4 月末银川市鸣翠湖沉积物和水体污染特征
    梁东,钟艳霞,杨丽芳等
    2016 (4):  582-588.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4.020
    摘要 ( 790 )   PDF(693KB) ( 304 )  

    于2015 年4 月30 日,在鸣翠湖选择5 个有代表性的采样点,采集其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样品,测定其总磷、总氮、铵态氮和有机质的含量,分析其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鸣翠湖沉积物中全磷、全氮和铵态氮的质量比最高,分别为660 mg/kg、1 595.55 mg/kg 和59.77 mg/kg;其次为间隙水中的总磷、总氮和铵态氮的含量,其质量浓度分别为0.15 mg/L、3.83 mg/L 和2.23 mg/L;上覆水中的总磷、总氮和铵态氮的含量最低,分别为0.07 mg/L、2.17 mg/L 和0.24 mg/L。鸣翠湖沉积物有机污染较严重,沉积物营养盐含量处于较高水平。鸣翠湖水体已呈富营养化状态,在控制外源污染物进入鸣翠湖的同时,要注意沉积物中营养盐向水体的释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古生态记录制定湿地生态恢复目标的研究展望
    刘汉向,高传宇,于晓菲等
    2016 (4):  589-59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4.021
    摘要 ( 873 )   PDF(415KB) ( 644 )  

    介绍了湿地生态恢复中基准环境和弹性理论相关概念,对制定湿地生态恢复目标的主要方法进行了回顾,重点探讨了基于古生态记录制定湿地生态恢复目标的技术路线:根据湿地现代生态调查,建立生物指标与环境因子转换函数;通过对湿地沉积记录中生物指标的分析,重建湿地历史时期植物、水位、水环境要素等;结
    合历史资料和湿地沉积记录,确立未受人类活动扰动的湿地生态状况,以此作为湿地恢复的基准环境;参照弹性理论,制定湿地生态恢复目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