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1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6-12-29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淮北采煤塌陷区湿地鸟类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
    王松,简兴,张财文等
    2016 (6):  755-76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6.001
    摘要 ( 1005 )   PDF(584KB) ( 846 )  

    2014 年1~12 月,采用路线调查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淮北市采煤塌陷区(南湖湿地和东湖湿地)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13 目36 科123 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 种(白头鹤Grus monacha),国家Ⅱ级保护鸟类4 种(白额雁Anser albifron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灰鹤Grus Grus 和小鸦鹃Centropus bengalensis),安徽省地方重点保护鸟类29 种。季节型中,有留鸟31 种(占25.2%),夏候鸟24 种(占19.5%),冬候鸟37 种(占30.1%),旅鸟31 种(占25.2%)。区系组成包括古北界种69 种(占56.1%)、东洋界种10 种(占8.1%)和两界广布种44 种(占35.8%)。该区鸟类优势种有6 种,广性分布种16 种。对鸟类数量和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鸟类数量最多;春季和秋季鸟类种类较多,鸟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较高。在5 类生境中,树林灌丛中的物种数和个体数最多,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高于其它生境;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荡生境鸟类数量最少;大面积水域内鸟类的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较低。土地复垦和盲目开发导致鸟类栖息地被破坏和丧失,影响鸟类多样性。因此,应该加强本地区湿地保护的力度,实施水生植物恢复工程,维持塌陷区湿地丰富的鸟类多样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3 年乌梁素海湖滨带土壤—植物系统甲烷和一氧化二氮通量及生态系统总呼吸研究
    王立新,吴忠伟,刘华民等
    2016 (6):  763-77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6.002
    摘要 ( 877 )   PDF(789KB) ( 626 )  

    作为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梁素海,它是全球范围内干旱草原、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多功能湖泊湿地。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于2013 年6 月末至11 月中旬期间,每逢周末对乌梁素海湖滨带岸上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群落→近岸碱蓬(Suaeda salsa)群落→湖中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CH4和N2O排放通量、生态系统总呼吸及相关环境变量(包括5 cm深度土壤温度、0~6 cm深度土壤湿度、0~10 cm深度土壤铵态氮含量和硝态氮含量、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乌梁素海湖滨带土壤—植物系统整体上是CH4排放源;8 月和9 月土壤—植物系统为N2O的汇,其它月份为N2O的源;各植物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CH4通量、生态系统总呼吸都分别与5 cm深度土壤温度显著相关,芦苇群落区和碱蓬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N2O通量与5 cm深度土壤温度显著相关;当湿地土壤湿度减小时,土壤产生的CH4易被氧化层氧化,导致其CH4产量降低,而此时N2O通量增加,另外土壤湿度对生态系统总呼吸也有显著影响;随着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增加,各植物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CH4通量在减小,芦苇群落区和碱蓬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N2O通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各植物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CH4通量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芦苇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生态系统总呼吸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5 年鄱阳湖区夏季水鸟多样性初步研究
    曾南京,朱奇,刘观华等
    2016 (6):  773-780.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6.003
    摘要 ( 891 )   PDF(696KB) ( 476 )  

    2015 年5 月中旬和6 月中旬,采用直接计数法,对鄱阳湖沿湖16 个县和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两次夏季水鸟调查。结果显示,共记录到水鸟71 种,隶属6 目15 科,其中,鸻形目水鸟的种类最多,为35 种,其次是雁形目和鹳形目,分别为22 种和16 种;在鄱阳湖夏季水鸟中,有5 种优势种,都为鹳形目鹭科,按照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白鹭(Egretta garzetta)、牛背鹭(Bubulcus ibis)、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苍鹭(Ardea cinerea)和池鹭(Ardeola bacchus);都昌县的水鸟物种数最多,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次之,共青城的水鸟物种数最少;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以瑞昌市最高2.59,九江县最低1.25;Pielou 均匀度指数以彭泽县最高0.84;九江县最低0.42。与冬季水鸟相比,夏季水鸟种类更多,表明鄱阳湖夏季水鸟物种资源较为丰富。根据调查结果,对鄱阳湖不同区域夏季水鸟多样性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南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初步评价
    吴后建,但新球,刘世好等
    2016 (6):  781-78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6.004
    摘要 ( 1124 )   PDF(407KB) ( 436 )  

    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定量评价,可以为区域湿地保护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结合湖南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数据和其它相关资料,运用市场价值法和替代法等方法,以2013 年为基准年,评价了湖南省湿地所提供的13 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湖南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8 631.61×108 元,占当年湖南省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5.2%,其中,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分别为1 340.53×108 元和7 291.08×108 元,间接价值是直接价值的5.4 倍;所计算的13 类服务按其价值量依次为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调蓄洪水、旅游休闲、提供食物与原材料、供水、水电、维持生物多样性、文化教育、航运、固碳释氧、净化水质和保持土壤;湖南省湿地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84.65×108 元/hm2,是2013 年湖南省单位国土面积GDP的7.3 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etermination of Water Quality of Rivers under Various Land Use Activities Using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Bacterial Populations in Northern Peninsular Malaysia
    Ezatul Huda Muhd Redzuan Cheah, Suhaila Abdul Hamid
    2016 (6):  788-798.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6.005
    摘要 ( 631 )   PDF(283KB) ( 655 )  

    A study on water quality of rivers with different land use activities by using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bacterial population was conducted around Kedah, Penang and Perak, Malaysia. The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such as dissolved oxygen (DO), five-day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5),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total dissolved solids (TDS), total suspended solids (TSS), nitrate, pH, ammonia-nitrogen, water temperature, water depth and velocity were measured and the densities of bacteria which were total coliform (TC) and fecal coliform (FC) were monitored simultaneously using IDEXX-Colilert® technique from selected rivers. The greatest population of TC and FC (>2 419.6 nMPN/100ml) were recorded from industrial rivers while the lowest reading recorded in less disturbed rivers with less than 1 MPN/100ml. Total coliform count categorized all rivers into Class I and FC count showed five rivers fell into Class I (Sungai Sedim, Bukit Hijau, Teluk Bahang, Kurau and Tukun), two rivers fell into Class IIA (Sungai Batu Hampar and Salleh) and eight rivers fell into IIB categories (Sungai Jerejak, Pinang, Air Hitam, Kluang, Chelong, Titi Hayun and Cherok Toku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C population with TSS content (r=0.43), TDS content (r=0.813), river depth (r=0.513) and DO level (r=-0.401) from all selected rivers. Fecal coliform population was greatly influenced by contents of BOD5 (r=0.456), COD (r=0.531), TSS (r=0.813), TDS (r=0.724), and water temperature (r=0.711). The rivers with industrial land-use setting recorded the highest range of water quality index scores and fell into Class III (Sungai Jerejak, Air Hitam and Kluang) and Class V (Sungai Pinang). Both plantation rivers (Sungai Chelong and Sungai Salleh) fell into Class II and all recreational and less disturbed rivers fell into Class I.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龙江省嫩江县湿地鸟类多样性特征
    李显达,郭玉民,方克艰等
    2016 (6):  799-809.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6.006
    摘要 ( 791 )   PDF(567KB) ( 424 )  

    1997 年以来,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共记录到鸟类250 种,隶属于17 目53 科;其中,有非雀形目鸟类121 种(占48.4%),雀形目鸟类129 种(51.6%)。在区系成分方面,有古北界鸟类28 种(11.2%),东洋界鸟类3 种(1.2%),广布种219 种(87.6%)。在居留型方面,有夏候鸟174 种(69.6%),冬候鸟14 种(5.6%),留鸟30 种(12.0%),旅鸟25 种(10.0%),迷鸟7 种(2.8%)。嫩江县鸟类以常见种为主,有185 种,占总数的74.0%;优势种为17 种,占总数的6.8%;稀有种为30 种,占总数的12.0%;偶见种为18 种,占总数的7.2%;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7 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36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包头南海湿地冰封期水质特征
    于玲红,王晓云,李卫平等
    2016 (6):  810-81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6.007
    摘要 ( 792 )   PDF(1327KB) ( 615 )  

    以包头南海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寒旱区湿地冰封期的水环境特征。通过现场采集冰样和水样,分析其各项污染物在冰体和水体中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水体在结冰过程中,污染物由冰体向水体迁移,是冰封期湿地水体污染加重的原因之一;冰封期水体和冰体中各形态氮百分比差异较大,而磷污染物都
    以不溶性磷为主;水体中总氮含量与总磷含量显著相关;冰体中总氮含量、总磷含量分别与叶绿素a 含量显著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胶州湾湿地芦苇地上部分生长动态及其生物量估算经验公式
    郗敏,孔范龙,冯小敏等
    2016 (6):  816-824.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6.008
    摘要 ( 1004 )   PDF(508KB) ( 682 )  

    于2014 年4~11 月,在胶州湾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沼中,设置3 条采样带,在完整的芦苇生长期内,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生长期内,芦苇杆高和叶长总体变化规律一致,芦苇植株杆高9 月底达到最高,为194.40 cm,到凋落期减小;芦苇植株叶长在8 月18 日达到最长,为40.48 cm,8 月以后叶长逐渐变短。生长初期,芦苇植株的叶宽和叶厚持续生长,叶宽在9 月27 日达最大值,为3.28 cm,叶厚在5 月5 日达到最大值,为0.33 mm,之后叶宽和叶厚都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芦苇群落植株密度呈单峰型波动变化,在5 月22 日群落密度最高,之后波动变化;芦苇生长初期,芦苇含水量最高,随着芦苇的生长,含水量降低,进入抽穗期时,含水量再次升高;芦苇地上部生物量与芦苇植株及其各部分构成的干物质变化一致。温度、阳光、土壤养分和芦苇自身生长规律是影响胶州湾湿地芦苇地上部分生长动态的主要因素。芦苇杆茎干质量与杆高和直径都显著正相关(n=270,p<0.01),杆高和直径之间不相关,杆茎干质量和植株干质量显著正相关(n=270,p<0.01);芦苇样方干质量与植株干质量显著正相关(n=27,p<0.01),与植株密度不相关。建立芦苇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经验公式,结合芦苇群落密度,建立芦苇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经验公式,残差分析表明,该经验公式是可以应用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PSR模型的椒江河口生态系统环境质量评价
    黄备,邵君波,孟伟杰等
    2016 (6):  825-831.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6.009
    摘要 ( 781 )   PDF(480KB) ( 493 )  

    采用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研究方法,筛选出32 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状态相关指标,建立河口生态系统评价体系,评价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河口生态系统环境质量;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根据建立的河口生态系统评价体系,对2003~2011 年的椒江河口生态系统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为优、良、中、差和劣5 个等级。结果表明,2003 年的研究区河口生态系统指数最大,为0.502 5,生态系统评价结果为中;2004~2007 年,该河口生态系统指数都小于0.4,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等级为差;2008~2011 年,该河口生态系统指数有所增大,都大于0.4,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等级都为中。椒江口河口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压力是生境破坏,大规模的围海造地是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6 种水生植物腐烂过程中水质理化指标的变化室内模拟研究
    周林飞,赵言稳,关秀婷
    2016 (6):  832-839.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6.010
    摘要 ( 892 )   PDF(412KB) ( 643 )  

    为了研究各类水生植物腐烂过程中产生的营养盐对石佛寺人工湿地水体水质的持续影响,在室内模拟4类6 种水生植物[漂浮植物槐叶苹(Salvinia natans)、浮水植物丘角菱(Trapa japonica)、挺水植物水烛(Typha angustifolia)和荷花(Nelumbo nucifera)、沉水植物选择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的腐烂过程。漂浮植物和浮水植物组、挺水植物组、沉水植物组都进行了加底泥与不加底泥实验,沉水植物组同时还进行了不同生物量植物腐烂过程对比研究。测定的指标包括水温、水体pH 和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化学需氧量含量、总氮含量、总磷含量以及底泥的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漂浮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最易腐烂,挺水植物相对腐烂较慢,沉水植物腐烂、分解最彻底,植物生物量越大,其腐烂时释放的营养物质越多;放置同类植物实验桶内水的pH变化规律相同,加底泥与否不影响水的pH变化规律,挺水植物实验组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变化规律与其它实验组不同,主要与植物内部结构组织有关;挺水植物在腐烂过程中,释放有机物的过程最漫长,且释放量较大,底泥不影响水中总氮含量的变化规律,但影响水中总氮的含量;在漂浮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腐烂过程中,其向水中释放磷的速率高于沉水植物,是否加底泥和植物生物量能影响水中总磷含量,磷在水体和底泥之间存在明显的吸附、沉淀和迁移现象。在湖泊管理过程中,应减少向湖泊系统中输入过多的能量,及时清理湖中的底泥,以避免造成水体二次污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影响力占补平衡的湿地补偿比例
    田富强
    2016 (6):  840-84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6.011
    摘要 ( 1068 )   PDF(420KB) ( 593 )  

    采用生态影响力平衡分析方法,估算占用地生态平衡补偿比例,探讨生态盈余。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占补指标包括面积、生态量、生态功能和效益及其影响力;要实现占用地生态消费平衡,占用地生态影响力必须平衡;在消费与影响力平衡条件下,确定补偿比例;距离越远,新建湿地对占用地生态影响力衰减幅度越大,影响力系数越小,占用地生态消费水平越低;补偿比例与影响力系数互为倒数;生态影响力平衡的异地占补没有距离限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津七里海湿地水体的同位素和水化学特征
    张兵,陈清,王中良等
    2016 (6):  847-853.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6.012
    摘要 ( 725 )   PDF(1105KB) ( 696 )  

    为了研究天津七里海湿地水体及其周边水体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2015 年8 月10~12 日和12 月5~7日采集了湿地内的沼泽水、潮白新河水、永定新河水和周边地下水水样,分析水样的稳定氢、氧同位素和水化学组成。结果表明,无论是在8 月采样日还是在12 月采样日,沼泽水的电导率都比附近的河水高;河水和沼泽水的水化学类型为Na-Cl,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为Na-HCO3。天津七里海湿地的沼泽水和河水的水化学组成主要受控于蒸发结晶作用和人类活动,而地下水中的离子含量与岩石风化有关。8 月采样日和12 月采样日,沼泽水和河水的同位素组成富集,存在明显的变化;地下水的同位素组成贫化,年内变化小。潮白新河附近的沼泽水同位素组成与河水接近。沼泽水在8 月采样日受到强烈的蒸发作用,其过量氘值小于12 月采样日。潮白新河上的水闸对河水的同位素和水化学有直接影响,进而影响湿地水质。此外,在高含盐量的土壤环境下,七里海湿地的沼泽水中Na+和Cl-含量增加,可能导致水体盐分积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洞庭湖生态系统非使用价值评估
    张丽云,江波,甄泉等
    2016 (6):  854-859.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6.013
    摘要 ( 845 )   PDF(395KB) ( 538 )  

    利用条件价值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评估了洞庭湖的非使用价值。于2012 年和2014 年,在洞庭湖区,通过面对面调研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居民支付愿意率为60.24%,人均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值为14.12 元/(人·月);2013 年,洞庭湖生态系统的非使用价值为16.06×108元,其中,洞庭湖的存在价值最大,其它依次为遗产价值、选择价值;受访者不愿意支付洞庭湖生态系统的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他们认为生态保护的费用应该由政府或旅游企业支付,其二是他们的收入有限;受访者的年龄和教育程度对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21~30 岁年龄段且学历较高者的支付意愿较强;性别对支付意愿值有显著影响,男性支付意愿值较高;研究同时表明,在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对居民最为关注的水质、水量等问题予以重视,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出水回流对连续式折流潜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李怀,阎百兴,程龙等
    2016 (6):  860-86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6.014
    摘要 ( 915 )   PDF(443KB) ( 483 )  

    以模拟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构建两组基质分别为砾石、木块、炉渣和砾石、炉渣、木块配置方式的水平折流潜流人工湿地(HBSFs),探讨不同回流比(0%、50%和150%)对两组人工湿地系统(HB1 和HB2)脱氮除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2 d 时,出水回流对水中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提高效果显著,当回流比为150%时,氨氮平均去除率可达约60%,高于不回流时的氨氮去除率(45%),总氮的平均去除率(64%)也高于不回流时总氮的去除率(53%);同时,出水回流在一定程度抑制硝态氮的去除,对总磷的去除效果略有提高,但不明显;硝氮去除率从不回流时的95.4%~96.6%降至回流时的72.7%~87.2%。可见,与不回流相比,回流条件下对水中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都有所提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 个时期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和湿地水文连通性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崔桢,沈红,章光新
    2016 (6):  866-873.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6.015
    摘要 ( 1079 )   PDF(3129KB) ( 552 )  

    利用遥感影像数据的分类解译结果,从湿地面积时空变化、景观破碎度变化和水文连接度等角度,对1992年、2005 年和2015 年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和湿地水文连通性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该保护区湿地的景观格局和水文连通性;利用长时间序列的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年径流量和年平均水位数据,探讨了气候、水文和人类活动对该区湿地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与1992 年相比,2015 年莫莫格保护区湿地总面积共减少了45.99 km2,其中,沼泽和洪泛湿地的面积分别减少了95.27 km2和52.76 km2;与1992年相比,2005 年和2015 年湿地景观明显破碎化,尤其以沼泽区景观破碎最严重;与1992 年相比,受湿地景观破碎的影响,2005 年和2015 年湿地水文连接性变差。极端干旱和洪水事件直接影响整个莫莫格湿地的水源补给和水域覆盖面积;河流径流量和水位变化直接导致其与周边洪泛湿地的水力联系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洪泛湿地的消长;研究区的人类活动主要是保护区内的湿地开垦和流域内的水利工程建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5 年和2010 年中国沿海盐田和养殖池遥感监测
    姚云长,任春颖,王宗明等
    2016 (6):  874-88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6.016
    摘要 ( 1180 )   PDF(2439KB) ( 618 )  

    以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结合野外实地考察资料,采用目视判读法,提取得到1985 年和2010 年中国沿海盐田和养殖池的空间分布信息;采用动态度模型、质心迁移模型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了两个时期中国沿海盐田和养殖池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详细分析了盐田和养殖池的转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沿海盐田总面积从1985 年的1 639.12km2增加到2010 年的2 413.07 km2,山东省盐田面积增加最多,江苏省盐田面积大幅减少;养殖池总面积从1985年的2 606.62 km2增加到2010 年的12 099.52 km2,沿海各省市的养殖池面积都在明显增加,广东省的养殖池面积相对增幅最大,增加了3 567.19 km2;黄河三角洲沿海新增的盐田和养殖池,主要是由滩涂、盐沼和耕地等转化而来;中国沿海盐田和养殖池的时空变化不仅受区域自然环境(气候、水文和地形等)的制约,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土地开发政策(如“海洋经济规划”、“围填海”土地规划和“盐田复垦”等)、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发挥了重要的驱动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花江下游富锦段沿江恢复湿地植物多样性
    张冬杰,王雪宏,佟守正等
    2016 (6):  883-88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6.017
    摘要 ( 857 )   PDF(471KB) ( 600 )  

    通过对黑龙江省富锦市松花江下游沿江恢复湿地的植物群落调查和分类,研究其重要值、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在31 个调查样方中,共记录高等植物17 科24 属31 种,以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和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为主。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将31 个样方划分为3 种群落类型,分别为长芒野稗(Echinochloa caudate)群落、臌囊薹草(Carex schmidtii)群落、直穗薹草(Carex orthostachys)群落;优势种主要有长芒野稗、臌囊薹草、直穗薹草等、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菖蒲(Acorus calamus)等。在3 种植物群落中,长芒野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einer 指数都最高,直穗苔草群落的两种指数都最低;长芒野稗群落、臌囊薹草群落、直穗薹草群落的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依次减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适用于洪河湿地5 种植物分类的高光谱植被指数筛选
    黄锦,孙永华
    2016 (6):  888-894.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6.018
    摘要 ( 890 )   PDF(1097KB) ( 509 )  

    为了研究适用于湿地植物分类的高光谱植被指数及其分类效果,以三江平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使用HR-1024 光谱仪,获取了研究区内毛薹草(Carex lasiocarpa)、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乌拉草(Carex meyeriana)、漂筏薹草(Carex pseudocuraica)和大豆(Glycine max)5 种植物的冠层光谱数据,对获取的高光谱数据进行去水汽、平滑处理,以消除环境背景的影响;总结了前人文献中使用的38 种高光谱植被指数,研究这些高光谱植被指数对研究区内典型植物分类的的适用性;然后,采用方差分析方法,从所有高光谱植被指数中筛选出区分频率较高的25 种指数;最后,采用Fisher 线性判别分析法,进行植物类型的识别,并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光谱植被指数进行湿地植物分类的精度总体为85%,高光谱植被指数可以作为植物分类的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 个时期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变化
    井云清,张飞,张月等
    2016 (6):  895-900.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6.019
    摘要 ( 804 )   PDF(650KB) ( 463 )  

    以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选用1972 年、1998 年、2007 年和2013 年9 月或10 月的LandsatMSS、Landsat TM和Landsat OLI 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方法,得到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并将植被覆盖度分为3 个等级;运用转移矩阵法,分析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与1972 年相比,1998 年植被有大幅度的改善,1998 年低覆盖度(植被覆盖度≤30%)植被面积增加了708.80 km2(占22.30%),植被类型主要为荒漠草原,高、中覆盖度植被面积分别仅增加不到3 km2(占0.09%);与1998 年相比,2007 年该保护区的低覆盖度植被面积减少了943.82 km2(占29.69%),高覆盖度植被面积减少了1.24 km2(占0.04%),而中覆盖度植被面积增加了0.9 km2(占0.03%);与2007 年相比,2013 年该保护区的低覆盖度植被面积减少了232.73 km2(占7.32%),中覆盖度植被面积减少了0.84 km2(占0.03%),而高覆盖度植被面积增加了1.96 km2(占0.06%);与1972年相比,2013 年该保护区的低覆盖度植被面积减少了467.75 km2(占14.71%),高、中覆盖度植被面积都有所增加,分别增加了3.56 km2(占0.11%)和3.01 km2(占0.09%)。从空间变化来看,1972~2013 年,艾比湖湿地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植被减少了461.14 km2,1998~2013年期间,该保护区东部植被面积大幅减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鄱阳湖湿地CO2通量观测信号扰动特征
    王莉莉,杨涛
    2016 (6):  901-90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6.020
    摘要 ( 626 )   PDF(844KB) ( 357 )  

    在高动态水位影响下,鄱阳湖区的水面积范围、形态和分布发生着显著的年际变化。受水位变化的影响,鄱阳湖周边湿地植物种群与景观变化十分明显。周期性水位变化和植物变化直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CO2的吸收与释放。鄱阳湖及其周边湿地作为特殊的吞吐性湖泊生态系统,对其地球化学过程基本规律的探索,是研
    究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了野外综合实验站。该站位于鄱阳湖主湖区南部,是赣江前缘三角洲与鄱阳湖之间的水陆过渡地带,是鄱阳湖湿地的典型代表。利用该实验站GHG-Biomet LI-COR涡度相关能量平衡系统2015 年4~8 月获取的CO2通量监测数据,分析通量观测信号的扰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观测期间,7 月9~15 日CO2通量的信号强度最好,8 月9~31 日信号强度最差,信号强度日变化中,较好的时段为0︰00~4︰00(凌晨时段),较差的时间段主要是4︰00~8︰00 (日出时段)与19︰00~22︰00 (日落时段);②CO2通量的信号强度受到环境水热要素的综合影响,但与气温、降水量不直接相关,水热要素影响风速、露点温度和空气中水汽含量,扰动CO2通量信号强度的稳定性,在风速强、空气中水分含量高、光合有效辐射低的情况下,CO2通量的信号强度低,不利于涡度相关技术监测生态系统的CO2通量;③利用涡度相关技术监测高动态水位变化条件下湿地生态系统的CO2通量,密集的日常数据检查和仪器维护十分必要,确保监测数据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津市芦苇沼泽底泥中的碳、氮和磷分布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刘丹,陈清,王义东等
    2016 (6):  908-91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6.021
    摘要 ( 1283 )   PDF(631KB) ( 565 )  

    2013 年8 月15~17 日,以天津市七里海、北大港和大黄堡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为研究区,在3 处芦苇沼泽中,分别采集0~25 cm、25~50 cm、50~75 cm和75~100 cm深度的底泥样品,测定其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分析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芦苇沼泽(0~25 cm深度)底泥中的平均有机碳、全氮和全磷质量比分别为14.98 g/kg、1.60 g/kg 和0.50 g/kg;平均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分别为9.47、29.59 和3.13。七里海芦苇沼泽氮负荷高,其0~25 cm深度底泥全氮含量约为北大港沼泽和大黄堡沼泽的2 倍,而25~100 cm深度底泥中的全氮含量与大黄堡沼泽差异不显著。3 处芦苇沼泽底泥中的全氮含量是决定其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差异的关键因子;底泥盐度与碳氮比显著负相关;底泥pH与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碳磷比和氮磷比都显著负相关;底泥pH是影响天津市3 处芦苇沼泽底泥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与国内其它湿地相比,天津市3 处芦苇沼泽0~25 cm深度底泥全氮含量较高,全磷含量较低,有机碳含量与其它湿地接近;此外,天津市3 处芦苇沼泽碳氮比较低,氮磷比和碳磷比较高,表明天津市3 处芦苇沼泽可能存在氮相对富足和磷相对较少的状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谭小爱,王平,王倩等
    2016 (6):  916-92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6.022
    摘要 ( 927 )   PDF(705KB) ( 527 )  

    2014 年9~11 月,在测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基础上,分析其重金属的来源;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潜在的生态危害。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的Cu、Zn、Cr、Pb、Cd、Ni、As 和Hg 的平均质量比分别为159.73 mg/kg、133.35mg/kg、16.53 mg/kg、39.6 mg/kg、1.26 mg/kg、34.76 mg/kg、5.19 mg/kg 和0.08 mg/kg;其中,Cd 和Hg 含量都高于云南省背景值,大多数采样点土壤中的As、Cu、Pb 和Zn 含量也高于云南省背景值,Cr 和Ni 含量低于云南省背景值;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Cu、Zn、Pb、Ni、Hg、As 和Cr 污染,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Cd、Hg、Cu、As、Pb、Zn和Cr 生态危害。退耕4 a 的土壤综合污染程度和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最高,其次为自然土壤的,退耕10 a 土壤的最低;研究区土壤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中等至强等危害程度,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Cd是第一污染物。土壤退耕年限越长,土壤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越低。研究区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可能会对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的取食和健康造成危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泥炭植物碳和氧同位素研究进展
    张东良,杨运鹏,兰波
    2016 (6):  923-930.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6.023
    摘要 ( 958 )   PDF(465KB) ( 684 )  

    作为重要地质档案的泥炭已经成为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最有价值的陆地载体之一,尤其是在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最有潜力。有综述指出,中国泥炭碳、氧同位素古气候研究缺乏现代过程的验证。通过总结国内外泥炭植物纤维素碳、氧同位素现代过程及其在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其中包括泥炭植物应用于古气候重建的
    材料选择、维管束和非维管束植物纤维素碳、氧同位素的指示意义研究进展。进一步分析已有研究中泥炭碳、氧同位素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泥炭植物碳、氧同位素古气候研究现状,为中国后续开展泥炭相关工作提供思路指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8 个时期哈素海芦苇群落扩张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孙标,杨志岩,赵胜男
    2016 (6):  931-93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6.024
    摘要 ( 837 )   PDF(1309KB) ( 540 )  

    以1986 年、1990 年、1994 年、1998 年、2002 年、2007 年、2011 年和2014 年的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方法,研究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淡水湖泊哈素海的湖区总面积、明水区面积、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区面积29 a 来的变化。结果表明,1986~2014 年期间,哈素海湖区总面积变化在29.12~30.13 km2之间,变化幅度很小,主要原因是在哈素海周边修筑的堤坝控制了水体和芦苇群落的向外扩张;明水区面积从1986 年的18.74 km2减少到2014 年的14.90 km2,有不断减少的趋势,到2014 年,明水区面积已不足湖区总面积的一半;芦苇区面积从1986 年的10.86 km2增大到2014 年的14.98 km2,其占湖区总面积的比例由36.68%增加到50.13%,年增长率约为0.48%;从空间上看,芦苇群落扩张的主要位置为湖区的北端、南端和近东岸部分区域,说明在适宜的浅水区域芦苇群落极易扩张,说明底泥淤积和水深可能是制约哈素海芦苇群落扩张的主要因素。哈素海芦苇群落的扩张,说明哈素海底泥淤积严重,沼泽化进程明显,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底泥清淤等措施,减少湖区淤泥,增加有效水深,以达到增加库容并控制芦苇群落扩张态势的目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5 年8 月呼伦湖水化学特征
    梁丽娥,李畅游,史小红等
    2016 (6):  936-941.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6.025
    摘要 ( 744 )   PDF(681KB) ( 326 )  

    2015 年8 月14 日,在呼伦湖设置采样点,采集水样,分析呼伦湖水体的化学特征,以揭示呼伦湖水化学特征、水体中的离子来源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呼伦湖湖水的pH为9.06~9.23,湖水为弱碱性水,湖东南部水体的pH相对较大;湖水中溶解性总固体质量浓度为670~843 mg/L,平均值为784.17 mg/L,总体上东北部和中部湖水中的溶解性总固体质量浓度较大;以CaCO3计的水硬度为141.80~250.36 mg/L,平均值为210.20 mg/L,湖水属于硬水;湖水中的优势阳离子为Na+,其占阳离子总数的80%;优势阴离子为HCO3-,其占阴离子总数的73%;呼伦湖水体水化学类型为[C]NaⅠ型或HCO3--Na+型;湖泊水体水化学特征受蒸发岩盐和碳酸盐岩的控制,水体离子来源不受大气降水控制,主要受蒸发—结晶和岩石风化共同作用,且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对离子组成和来源也有影响;自20 世纪60 年代至70 年代以来,呼伦湖呈现淡水湖、微咸水湖不断交替的特征,与区域气候特征存在良好的响应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