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1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8-08-3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湿地产权确权理论基础与实现途径研究
    唐小平, 程良, 张阳武等
    2018 (4):  451-45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8.04.001
    摘要 ( 836 )   PDF(414KB) ( 230 )  

    湿地产权确权是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湿地生态系统处于动态之中,系统结构、权属关系等复杂多样,湿地相关立法模糊,造成湿地空间确权难度极大。按照物权法定、权责清晰、权属衔接和权力连续的原则,明确了湿地确权的对象和内涵,梳理了湿地空间的所有权与用益物权主要类型及依据,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试点的基础上,明确了与不动产登记、自然资源资产登记相关联的湿地产权确权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南省红树林景观设计方法调查与研究
    张世杰, 许乃升, 崔佳瑞等
    2018 (4):  457-46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8.04.002
    摘要 ( 929 )   PDF(17945KB) ( 392 )  

    海南省拥有丰富的红树林资源。除了具有防风消浪、海岸卫士的生态价值外,红树林还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以海南省红树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昌雅居乐月亮湾、陵水雅居乐清水湾、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门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富力红树湾等滨海湿地的调查,分析红树林景观要素的设计特点,从红树林景观的观赏方式、潮汐影响、濒危植物保护、景观文化衍生等方面,探讨滨海红树林景观设计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河源区沼泽退化机制及其恢复技术研究
    李其江, 张杨, 付雷等
    2018 (4):  466-471.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8.04.003
    摘要 ( 1011 )   PDF(2434KB) ( 148 )  

    黄河源区主要发育台地型高位沼泽、扇前缘型低位沼泽、山前坡麓型和山间带状河谷平原型复合沼泽。除其它原因外,新构造隆升与河流溯源侵蚀、多年冻土退化、水资源减少是导致沼泽退化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退化沼泽的水文—水文地质过程,针对沼泽退化严重、基本丧失自我恢复功能等特点,根据现代水工学和生态水工学理论,提出“提高侵蚀基准面,控制水文网下切侵蚀,合理利用水资源,截取过境弃水补给含水层,遏制冻结层上水水位下降”的基本思路,建议采取合理调配水资源、建设地下水人工补给场、修筑地下截流暗坝和降雨面流集水等工程技术,恢复退化沼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盐城滨海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与污染评价
    欧阳凯, 刘强, 张晓飞等
    2018 (4):  472-478.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8.04.004
    摘要 ( 736 )   PDF(5551KB) ( 155 )  

    于2014~2016 年,采集并测定盐城滨海湿地陆域和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其中的重金属(Cu、Pb、Zn、Cr、Cd、As、Hg)含量,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盐城滨海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Cu、Zn、Cd、Pb、As 和Hg的平均质量比分别为64.78 μg/g、23.33 μg/g、67.70 μg/g、0.17 μg/g、20.14 μg/g、10.4 μg/g 和0.05 μg/g,都低于国家Ⅰ类土壤质量标准和Ⅰ类海洋沉积物标准。Cd在王港乡附近海域为中等污染,局部地区存在轻度污染现象。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显示,研究区大部分地区为清洁区,中山河口至灌河口沿海一带、新洋港、大丰港附近为尚清洁区,轻污染区仅在新洋港、王港乡以及斗龙港附近有零星分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Landsat 8 多光谱数据的湿地信息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邹青青, 戚晓明, 王晶等
    2018 (4):  479-48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8.04.005
    摘要 ( 938 )   PDF(6901KB) ( 266 )  

    以淮河流域蚌埠段为研究区,利用2014 年3 景Landsat 8 多光谱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决策树和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研究区中的河流、湖泊、滩地和库塘(包括水田、水库、坑塘和水渠)进行遥感分类。由于各类型湿地在Landsat 8 各波段影像中的光谱特征相似度较高,不利于分类,所以,在利用影像光谱数据的同时,借助于影像
    数据中的空间信息和温度信息,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的河流、湖泊的用户精度较高;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的滩地、库塘的用户精度较高;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提取的河流、湖泊、库塘的用户精度较高,但是在河流、湖泊的分类中出现了椒盐现象,在滩地分类中出现了错分;与另两种方法相
    比,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的河流或狭长湖泊末梢信息更准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65 年以来6 个时期广东潼湖湿地的景观格局和生境质量
    陈一萌, 于竹筱, 许尔琪
    2018 (4):  486-49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8.04.006
    摘要 ( 754 )   PDF(4616KB) ( 181 )  

    利用1965 年、1977 年、1986 年、1993 年、2006 年和2017 年的地形图或遥感影像数据,应用空间分析方法和InVEST模型,研究广东省潼湖湿地景观格局特征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965 年以来,潼湖湿地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与1965 年潼湖复杂的自然形状相比,1977 年,潼湖被改造成长约7 km、宽约1 km的长方形湖
    泊;天然湿地持续萎缩,到2017 年,天然湿地面积约减少了50%,人工湿地面积波动减少,非湿地不断扩张;1977~1993 年期间,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收益,约30%的水田被改造成鱼塘;受劳动力、水资源的制约和追求更高的经济收益,1993~2017 年期间有接近40%的水田被改造成旱地;1977~2017 年期间5 个时期研究区的生境质
    量指数从0.63 降至0.32,作为威胁源的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和生境适宜性高的湿地面积持续减少,导致研究区生境质量逐年下降,生物多样性水平降低,潼湖湿地的东北部和西南部生境退化严重;因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迅速,使得大量湿地被建设用地所侵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种河流水系阻力下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网络构建及对比研究
    吴晶晶, 栗云召, 高猛等
    2018 (4):  493-501.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8.04.007
    摘要 ( 804 )   PDF(8635KB) ( 196 )  

    构建生态网络是增加景观连通性的有效途径,对提高生态系统整体性和保护关键生境具有重要意义。阻力面设定是生态网络构建的前提。以黄河三角洲天然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成本路径方法,设置4 种河流水系阻力方案,即基础河流水系阻力、河流水系阻力减半、河流水系不设阻力和缩小阻力赋值区间,构建生态网络。并耦合网络分析方法和景观连通性指数,评价生态网络的连通性,探讨4 种河流水系阻力设定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网络构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河流水系阻力赋值方案产生的湿地生态网络存在显著差异,阻力赋值大小与赋值区间对构建的生态网络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基础河流水系阻力产生的生态网络1 和水系阻力减半构建的生态网络2 的空间分布相对一致,节点、潜在廊道和长度总体变化不大;河流水系不设阻力时,生态网络3 的空间分布发生较大改变,节点和潜在廊道长度增加,潜在廊道路径多与河流水系重叠,尤其是在黄河现行河道和黄河故道;缩小河流水系阻力的赋值区间,生态网络4 的结构更为复杂,节点数、廊道数量和长度都显著增加。网络结构评估结果进一步表明,4 种方案都能生成闭合的网络,当河流水系作为不适宜生境时,随着河流水系阻力的减小,网络闭合度(α指数)、线点率(β指数)、连接度(γ指数)、成本比(cost ratio)依次增大;缩小了阻力赋值区间,生态网络4 的网络连接度、连接数和闭合度都相对最高。随着距离阈值的增大,生态网络的景观连通性提高;当距离阈值小于12 km时,4 个生态网络的连通性小幅增加,当距离阈值大于12 km时,生态网络3的景观连通性明显高于其它3 个网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6年以来3个时期杭州湾南岸湿地分布及变化研究
    刘甲红, 胡潭高, 潘骁骏等
    2018 (4):  502-508.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8.04.008
    摘要 ( 736 )   PDF(6934KB) ( 181 )  

    杭州湾南岸湿地是环杭州湾地区重要的区域生态安全屏障。以杭州湾南岸湿地为研究区,利用2006 年、2011 年和2016 年3 期遥感影像,提取湿地空间分布信息;采用转移矩阵方法,分析湿地空间变化和各类型湿地的转移方向;利用景观指数,研究杭州湾南岸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6 年期间,研究区湿地总面积持续减少,淤泥质海滩被开发为海水养殖场,稻田转变为非湿地;各类型湿地在景观中均衡化分布,湿地景观趋于破碎化;总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城市快速发展、工业发展和政策导向是导致研究区湿地萎缩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白鹤生境需求的湿地生态水文调控研究——以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鹤湖为例
    崔桢, 章光新, 张蕾 等
    2018 (4):  509-51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8.04.009
    摘要 ( 727 )   PDF(2790KB) ( 153 )  

    针对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鹤湖水多或水少导致白鹤生境恶化的严峻现实问题,开展生态水文调控研究,以期满足白鹤(Grus leucogeranus)适宜生境需求,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利用遥感反演技术,分析了白鹤湖生态水文景观格局变化特征;采用野外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白鹤食源植物的生态特征和植物群落演替规律,确定了适宜白鹤的生境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白鹤的主要生境为挺水植物群落分布地带,食源植物为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和三江藨草(Scirpus nipponicus),适应水深为30~50 cm,适宜水位为132.4~132.6 m;在研究白鹤湖水文特性和水循环过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EFDC的湿地水动力模型,模拟了不同来水情景下白鹤湖水文情势变化,以适宜白鹤的生态水位为调控目标,提出了相应的白鹤湖生态水文调控对策和措施,以期为白鹤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9 年以来7 个时期黄河三角洲潮沟的形态特征及连通性研究
    于小娟, 张仲胜, 薛振山 等
    2018 (4):  517-523.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8.04.010
    摘要 ( 857 )   PDF(1903KB) ( 209 )  

    选择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以1989~2016 年期间7 个时期的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利用ArcGIS 软件,采用目视解译方法,提取黄河三角洲潮沟信息;通过计算不同年份潮沟曲率、频数和网络连通性指数等指标,研究20多年来黄河三角洲潮沟发育过程及连通性变化。结果表明,1989~2016 年期间,Ⅰ级、Ⅱ级和Ⅲ级潮沟数量依次增加,除2003 年的潮沟数量和长度异常增大外,潮沟数量和长度呈波动变化;黄河三角洲潮沟发育的弯曲度整体较小,平均值为1.145,方差为0.000 19,说明潮沟曲度发育较为稳定;黄河口平均每年的潮沟频数为0.811条/km2,在波动增大(不包括2003 年),除1989 年和1992 年外,黄河三角洲北部的潮沟频数一直小于南部;黄河三角洲北部潮沟发育演化的水文网络连通性特征相对较好,网络结构复杂度较高,而南部潮沟的水文连通性相对较差,网络结构较为简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移民前、后神农架大九湖沼泽内锯齿藓中的重金属含量变化
    张永锋, 米雨川, 梁莉莉 等
    2018 (4):  524-529.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8.04.011
    摘要 ( 655 )   PDF(1868KB) ( 222 )  

    苔藓作为监测大气污染的指示生物,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大气重金属沉降分布。为了研究神农架大九湖沼泽生态移民前、后大气重金属沉降变化状况,于2012 年7 月29 日和2016 年10 月25 日,在野外采集锯齿藓(Prionidium setschwanicum)样品,并测定其中的As、Cd、Cr、Co、Cu、Fe、Pb 和Zn 的含量,分析生态移民前、
    后大九湖沼泽锯齿藓中8 种重金属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移民4 a 后,锯齿藓中As、Cd、Cr、Cu、Pb 和Zn含量都显著减少,分别减少了100%、43%、68%、42%、56%和76%。这与生态移民后该区人类活动减少有关,虽然仍存在因少量旅游交通造成的大气重金属沉降,但是,相对生态移民前,大九湖沼泽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可持续生计评价与分析
    侯雨峰, 陈传明, 胡国建
    2018 (4):  530-53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8.04.012
    摘要 ( 1030 )   PDF(502KB) ( 165 )  

    为了解决对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与当地社区居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之间的矛盾,利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对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居民可持续生计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居民生计可持续性评价指数为0.593,表明社区居民生计可持续性一般,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指数处于中等水平,社区居民生计面临人力资本水平低、缺乏生态补偿制度、生计类型简单和缺乏生计技能等问题,提出了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居民生计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管理方式下东洞庭湖越冬雁类栖息地中短尖薹草的生长指标对比研究
    左奥杰, 雷佳琳, 王玉玉 等
    2018 (4):  537-54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8.04.013
    摘要 ( 807 )   PDF(602KB) ( 170 )  

    东洞庭湖是雁类尤其是小白额雁(Anser erythropus)全球种群主要的越冬栖息地之一。三峡大坝的运行导致东洞庭湖区的江湖关系发生变化,使洞庭湖枯水期提前、洲滩提前出露和以薹草(Carex spp.)为优势植物的洲滩植物提前生长,进而造成在雁类抵达洞庭湖越冬时自然洲滩上可适宜其取食的食物资源减少。如何应对洞庭湖新的水文情势变化对越冬雁类栖息地的影响,是长江中下游候鸟保护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在洲滩提前出露情景下,对洞庭湖薹草植物群落洲滩实施了火烧、刈割和翻耕3 种栖息地管理方式,并开展了原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火烧对短尖薹草(Carex brevicuspis)地上生物量累积和株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其分别约提前了20 d 和11 d 达到最大增长速率;刈割对短尖薹草地上生物量累积和株数的生长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其分别约提前21 d 和11 d 达到最大生长速率;翻耕对短尖薹草株高、株数、地上生物量累积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株数、株高、地上生物量在缓慢增加,可以持续为越冬雁类提供优质的食物资源,改善了栖息地质量,是雁类越冬栖息地有效的管理对策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若尔盖泥炭沼泽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张晓雅, 胡益珩, 安菁 等
    2018 (4):  546-551.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8.04.014
    摘要 ( 725 )   PDF(424KB) ( 148 )  

    为了研究湿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对降水变化的响应,于2016 年7~9 月,以若尔盖高寒湿地为研究区,开展了野外原位控制实验。设置了100%实际降水量、70%降水量和高、中和低3 种降水频率共6 种模拟情景,测定了各情景下不同深度土壤中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析了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及其稳定性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对土壤含水量有显著影响(n=648,p<0.001)。0~15 cm、15~30 cm 和30~50 cm 深度土壤可溶性有机碳质量比分别为(477.46±18.65) μg/g、(442.39±13.93) μg/g 和(341.92±20.91) μg/g。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减少。在100%降水量条件下,在低、中和高降水频率时,土壤可溶性有机碳质量比分别为(499±26.76) μg/g、(354.39±38.68) μg/g 和(419.08±35.99) μg/g;在70%降水量条件下,在低、中和高降水频率时,土壤可溶性有机碳质量比分别为(479.14±14.93) μg/g、(397.81±23.04) μg/g 和(373.98±10.81) μg/g。随着降水频率降低和降水量减少,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减少。在30~50 cm 深度,在70%降水量和高降水频率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稳定性最差(RS=0.32)。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湿地沉积硅藻记录及其古环境应用研究进展
    孙阳, 王菊, 高传宇 等
    2018 (4):  552-558.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8.04.015
    摘要 ( 725 )   PDF(423KB) ( 232 )  

    湿地是由陆地和水体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等的影响,湿地出现了一系列生态问题。为了将湿地恢复到较为健康的状态,需要根据湿地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或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时期的生态特征,制定湿地恢复目标,因此,首先要追溯历史时期湿地的环境变化。硅藻是一类广泛地分布在世界大洋和淡水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由于湿地特殊的积水环境,硅藻同样广泛地分布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硅藻生命周期较短、对环境变化敏感,容易鉴定和量化,适合作为其生境变化的指示生物。研究湿地中的硅藻,对探讨湿地生态系统中环境因子的变化和重建区域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湿地生态系统中硅藻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整理,参照其它生态系统中硅藻的研究工作,对湿地生态系统中硅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5 年7 月末不同淹水条件下闽江河口沼泽土壤中有机碳和氮的分布
    王杰, 孙志高, 李家兵 等
    2018 (4):  559-56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8.04.016
    摘要 ( 573 )   PDF(687KB) ( 141 )  

    在闽江河口鳝鱼滩,选择了不同淹水状况的两条采样带(采样带A,远离主潮沟且退潮后无淹水;采样带B,靠近主潮沟且退潮后有淹水),以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沼泽、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沼泽和扁穗沙草(Cyperus compressus)沼泽为研究对象,于2015 年7 月26 日(小潮日),在采样带中的6 个采样点,采集了0~60 cm深度的土样,测定土样的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采样带A中的短叶茳芏沼泽、互花米草沼泽和扁穗莎草沼泽土壤有机碳质量比分别为(26.46±4.18) g/kg、(25.29±1.49) g/kg 和(33.58±2.74) g/kg,采样带B中的短叶茳芏沼泽、互花米草沼泽和扁穗莎草沼泽土壤有机碳质量比
    分别为(16.63±3.43) g/kg、(13.01±1.48) g/kg 和(13.56±0.82) g/kg,长期淹水环境使采样带B各群落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都明显低于采样带A,分别低37.14%、48.57%和59.60%;与采样带A相比,长期淹水环境降低了采样带B中的短叶茳芏沼泽的土壤全氮含量及其垂直变异性,但增加了扁穗莎草沼泽土壤全氮含量及其垂直变异性,互花米草沼泽土壤全氮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受淹水环境的影响不明显。采样带B各群落区0~10 cm深度土壤铵态氮含量较小,而在其它土壤深度的含量都高于采样带A;与之相反,互花米草沼泽和扁穗莎草沼泽0~10 cm深度土壤硝态氮含量较大,在其它深度的含量都低于采样带A。淹水条件是导致采样带A和B相同植物群落沼泽土壤碳、氮含量空间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6 年图们江流域水稻田土壤质量评价
    张亚男, 田乐, 金日 等
    2018 (4):  568-574.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8.04.017
    摘要 ( 731 )   PDF(417KB) ( 139 )  

    在图们江流域布尔哈通河、海兰江、珲春河和凉水河流域的水稻田翻地前期,于2016 年5 月2~25 日,在水稻田中,采集0~2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采用隶属度模型,评价土壤肥力;采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法,评价土壤质量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布尔哈通河流
    域、海兰江流域、珲春河流域和凉水河流域水稻田土壤的平均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依次减小;土壤中Cd元素污染最严重。图们江流域水稻田土壤肥力指数为0.48~0.97,平均值为0.78,整体土壤肥力处于二级水平;海兰江流域、布尔哈通河流域、凉水河流域和珲春河流域水稻田土壤肥力水平依次降低;凉水河流域、珲春河流域、布尔哈通河流域和海兰江流域水稻田土壤综合质量指数依次减小。布尔哈通河流域和海兰江流域水稻田土壤肥力较高,但重金属污染较严重,土壤综合质量较差;珲春河流域和凉水河流域水稻田土壤肥力较低,但土壤重金属污染较轻,土壤综合质量较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