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1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9-12-3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鄱阳湖区鸟类区系和多样性分析
    曾南京, 朱奇, 俞长好 等
    2019 (6):  611-62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9.06.001
    摘要 ( 1267 )   PDF(731KB) ( 395 )  
    以《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为分类系统标准,在2016 年鄱阳湖区和2018 年江西省鸟类种类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对鄱阳湖区鸟类种类进行了重新梳理,形成了最新的鸟类名录。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区现有鸟类20 目76 科235 属462 种,占中国鸟类总种数(1 445 种)的31.97%。其中,以古北界种最多,共有244 种(占52.82%),东洋界种112 种(占24.24%),广布种106 种(占22.94%);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1 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70 种,江西省重点保护鸟类89 种,中国特有种9 种,IUCN 极危物种4 种,濒危物种7 种,易危物种20种,CITES 附录I 物种13 种,附录II 物种52 种。从居留型分析,有冬候鸟162 种,占35.07%,反映了鄱阳湖作为东亚地区最大和最重要水鸟越冬地的特点;留鸟132 种,占28.57%;夏候鸟109 种,占23.59%;旅鸟48 种,占10.39%;迷鸟11 种,占2.38%。鄱阳湖区鸟类多样性指数G 指数、F 指数和G-F 指数分别是5.020、42.908 和0.883,略高于江西省东北部山区的相应鸟类多样性指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图谱的4 个时期若尔盖县湿地演变分区
    张雪, 张学霞, 余新晓 等
    2019 (6):  623-630.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9.06.002
    摘要 ( 842 )   PDF(9005KB) ( 74 )  
    以若尔盖县为研究区,利用2000 年、2006 年、2010 年和2015 年的遥感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解译出4 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提取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信息;根据合成的若尔盖县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划分出4 类湿地演变区;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4 个时期若尔盖县的沼泽在持续退化,4 个时期湿地稳定区的面积合计为1 477.97 km2,湿地变化区面积合计为1 843.75 km2;若尔盖县的湿地按照“水域→沼泽→沼泽化草甸→高寒草甸”发生退化演变或相反方向的演变,高寒草甸与沼泽化草甸间的互相演变是湿地波动变化区、趋水演变区和退化演变区最常见的湿地演变现象;人类活动是驱动若尔盖县湿地退化的关键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塘生态恢复前、后水鸟群落多样性对比#br#
    孙莉莉, 刘云珠, 贾亦飞 等
    2019 (6):  631-63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9.06.003
    摘要 ( 857 )   PDF(2139KB) ( 92 )  
    深圳湾是水鸟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内的重要滨海湿地之一,为数以万计的迁飞水鸟提供了重要的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通过比较深圳湾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2 号~4 号鱼塘生态恢复前、后的水鸟物种和种群数量,以水鸟为指示物种,分析2 号~4 号鱼塘生态恢复项目的具体成效。研究结果表明,2 号~4 号鱼塘进行生态恢复后,水鸟群落的物种和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与2015 年9 月至2016 年5 月期间(恢复前)相比,2018 年9 月~2019 年5 月期间(恢复后),水鸟物种数量和种群数量分别增加了28 种和13 737 只;鸻鹬类是生态恢复区域的主要栖息类群;水鸟群落的Margalef 指数逐年增大;2017 年9 月~2018 年5 月期间(恢复后),鱼塘生态恢复区水鸟群落的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2.621)、Pielou 均匀度指数(0.688)都最大,说明该时间段水鸟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最高且群落中不同物种种群数量分布相对均衡;鱼塘生态恢复后,春、秋迁徙季水鸟群落的物种和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78 年以来5 个时期南四湖区土地利用格局及土壤有机碳储量
    赵娣, 董峻宇, 季舒平 等
    2019 (6):  637-644. 
    摘要 ( 626 )   PDF(1928KB) ( 136 )  
    以1978 年、1987 年、1998 年、2008 年和2018 年南四湖区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得到5 个时期南四湖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和面积数据;在沼泽、水产养殖区、水稻田和旱地中各设置了8 个采样点,采集表层(0~15 cm深度)土样,测定土样中的溶解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的含量,计算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和碳储量。研究结果表明,受水文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5 个时期南四湖区天然湿地(湖泊、河流、沼泽)面积在不断减少,人工湿地面积(水产养殖区、水稻田、人工水渠)在不断增加;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南四湖区土壤碳储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沼泽表层土壤的溶解性有机碳密度和轻组有机碳密度都相对最大,水稻田表层土壤的重组有机碳密度相对最大。虽然水产养殖区和水稻田面积的增加,使其表层土壤重组有机碳储量增加了921.58×103 t,但是,天然湿地的丧失,使得2018年南四湖区表层土壤碳储量比1978 年减少了136.34×103 t。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河三角洲盐沼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及其官能团结构特征
    李哲, 张仲胜, 李敏 等
    2019 (6):  645-650.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9.06.005
    摘要 ( 848 )   PDF(1832KB) ( 207 )  
    于2018 年7 月6~8 日,在黄河三角洲芦苇(Phragmites anstralis)盐沼、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盐沼、柽柳(Tamarix chinensis)盐沼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盐沼中,分别采集了0~20 cm深度土柱,按2 cm一层,将采集的土柱分层,测定了不同深度土层的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了土样中可溶性有机碳的官能团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芦苇盐沼、盐地碱蓬盐沼、柽柳盐沼和互花米草盐沼表层土壤中的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都在0~2 cm深度层最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二者都在逐渐减小,其陆源有机碳的贡献率分别为79.81%、42.73%、63.45%和34.91%,海源有机碳的贡献率分别为20.19%、57.27%、36.55%和65.09%;生长着4 种植物群落的盐沼表层土壤中的可溶性有机碳的红外光谱特征类似,其官能团结构
    以醇酚类和芳烃类为主,还包括脂肪族、烯烃、卤代烃和仲酰胺类;在波数为1 580~1 660 cm-1与2 800~3 010 cm-1处,芦苇盐沼、互花米草盐沼、柽柳盐沼和盐地碱蓬盐沼表层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红外光谱的峰面积比分别为0.13、0.61、2.27 和5.14,盐地碱蓬盐沼表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中惰性碳含量最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苏句容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越冬水鸟种群动态研究
    雍凡, 张文文, 吴翼 等
    2019 (6):  651-65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9.06.006
    摘要 ( 879 )   PDF(1512KB) ( 161 )  
    为了探讨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对越冬水鸟种群的影响,分别在该湿地公园建设前(2013~2014 年)、建设期间(2015~2016 年)和建成后(2017~2018 年)的水鸟越冬季(12 月至翌年3 月),开展了逐月水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共记录越冬水鸟38 种,隶属于7 目10 科,雁鸭类是绝对优势类群,其中,斑嘴鸭(Anas zonorhyncha)的种群数量最大;1 月的水鸟物种和种群数量都最大,各月水鸟群落的物种组成变化较小,12 月至翌年3 月,水鸟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逐月增大;各年度越冬季水鸟总物种数几乎没有差异,2015~2016 年越冬季的水鸟种群数量最大。该湿地公园从建设前到建成后其越冬水鸟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在不断增大。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后,在此越冬的水鸟的觅食和栖息地质量得到改善,越冬水鸟群落结构更为优化,说明该公园的建成对越冬水鸟起到了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5 年以来7 个时期双台河口湿地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变化
    张德跃, 苏芳莉, 王铁良 等
    2019 (6):  658-66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9.06.007
    摘要 ( 741 )   PDF(5278KB) ( 88 )  
    选用1985 年、1989 年、1995 年、2000 年、2005 年、2009 年和2015 年Landsat TM/ ETM+/OLI 影像数据,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对双台河口湿地进行了土地利用分类;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了7 个时期双台河口湿地的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湿地面积由1985 年的1 168.73 km2减少为2015 年的886.97 km2,减少了24.11%。与1985 年相比,2015 年,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沼、芦苇+碱蓬(Suaeda glauca)盐沼和滩涂面积分别减少了8.86%、37.44%和72.29%,碱蓬盐沼和河流/浅海水域面积分别增加了25.80%和2.08%;人工湿地面积由1985年的62.06 km2增加为2015年的263.86 km2,增加了325.18%。与1985年相比,2015年,运河/沟渠面积减少了3.33%,水田、水产养殖场和水库/池塘面积分别增加了557.30%、1 940.32%和40.56%。1985~2015 年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7 个时期研究区的斑块密度在不断增大,景观的香农多样性指数在波动增大,优势度指数在波动减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邛海浅水湖带及其附近人工湿地中沉水植物底质以上植株中氮和磷含量
    李小艳, 王荣坤, 曾正明 等
    2019 (6):  663-669.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9.06.008
    摘要 ( 629 )   PDF(948KB) ( 173 )  
    2017 年4 月21~30 日,对邛海浅水湖带及其附近人工湖和沟渠中沉水植物的分布进行了野外调查;2018年4 月22~28 日,在邛海浅水湖带及其附近人工湖和沟渠中设置采样点,采集沉水植物底质以上植株的样品;在实验室中,测定了样品中的全氮和全磷含量。研究结果表明,2017 年4 月,在邛海浅水湖带及其附近人工湖和沟渠的水中,共发现了9 种沉水植物,分别为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穿叶眼子菜(Potamogeton perfoliatus)和大茨藻(Najas marina),其中,穗状狐尾藻和苦草分布最广;2018 年4 月,沉水植物底质以上植株的全氮和全磷含量存在差异,分布较广的7 种沉水植物金鱼藻、穗状狐尾藻、苦草、马来眼子菜、菹草、篦齿眼子菜和黑藻底质以上植株的全氮和全磷含量依次减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五月的梧桐河宝泉岭段河岸区鸟类群落多样性
    梦梦, 曹雨奇, 渠畅 等
    2019 (6):  670-67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9.06.009
    摘要 ( 725 )   PDF(438KB) ( 134 )  
    在2017 年5 月5~11 日和2018 年5 月15~23 日,采用样线法,调查梧桐河宝泉岭段宝泉岭大桥至梧桐河农场大桥河岸区的鸟类物种和种群数量,记录鸟类生境状况及其主要干扰因子;选用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Pielou 均匀度指数、Simpson 多样性指数和Jaccard 相似性指数,分析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和相似度。研究结果显示,共记录鸟类15 目34 科79 种,以夏候鸟为主(占74.68%);调查区鸟类生境类型主要为森林、灌丛、湿草甸、沼泽、河流/湖泡和农田,其中,河流/湖泡、森林和灌丛中的鸟类物种数量较多,分别为37种、34 种和28 种;森林中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都相对最大;灌丛中鸟类群落的优势度相对最大;灌丛与湿草甸和农田中鸟类群落的Jaccard 相似性指数最大,为中度相似;干扰鸟类生境的人类活动主要有灌木砍伐、烧荒、放牧和采沙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睦洞湖和古桂柳运河表层沉积物中汞和砷含量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黄宏伟, 李洁月, 王敦球 等
    2019 (6):  676-681.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9.06.010
    摘要 ( 754 )   PDF(770KB) ( 125 )  
    于2018年1月18~19日,在广西会仙喀斯特湿地的睦洞湖和古桂柳运河中,设置了13个采样点,采集了表层(0~10 cm深度)的沉积物样品,采用(1+1)王水水浴消解法,消解沉积物样品,利用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测定样品中的汞和砷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会仙湿地睦洞湖和古桂柳运河表层沉积物中汞和砷的污染等级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的汞质量比为0.29~1.81 mg/kg,平均值为0.51 mg/kg,其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汞含量背景值,表层沉积物中汞的地累积系数为0.40~1.22,表现为轻度污染或偏中度污染,并存在强潜在生态风险;表层沉积物中砷质量比为5.96~54.25 mg/kg,平均值为21.44 mg/kg,其略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砷含量背景值,表层沉积物中砷的地累积系数为-0.90~0.01,未出现明显的砷污染,但是,在部分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的砷含量极高,存在轻微潜在生态风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外来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和拉关木生态作用的思考
    卢昌义, 廖宝文
    2019 (6):  682-688.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9.06.011
    摘要 ( 1235 )   PDF(450KB) ( 268 )  
    由于外来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具有速生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红树林生态恢复中,并卓有成效。但是,这两种红树植物是否具有生态入侵性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全面梳理、分析了无瓣海桑和拉关木的各种可能扩散行为的生物学过程,结果表明,在中国这两种红树植物尚不具有生态入侵危害,仍然可以作为中国红树林修复工作重要的树种资源。但是,引进任何外来的生物,都应该有风险防范的意识,加强跟踪监控,确保生态安全。目前,可以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对这两种外来红树植物的监控水平,在有把握控制的情况下,采取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分类指导的方法,在恢复红树林生境条件困难的地域,可以适当引种这两种红树植物并进行推广,以满足现阶段国家红树林生态建设的重大需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库消落带研究进展
    李姗泽, 邓玥, 施凤宁 等
    2019 (6):  689-69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9.06.012
    摘要 ( 1226 )   PDF(2920KB) ( 466 )  
    水库消落带是因水库蓄水或泄洪而使土地周期性被水淹没或出露水面的特殊区域,消落带具有特殊的能量交换、物质循环和生态格局动态特征,从而成为对水库工程安全(如岸线稳定、地质灾害)和水生态环境演化(水质安全、水生态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的“生态交错区(ecotone)”,是当前水库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与可持续性管理实践的关注热点。对2008~2018 年期间发表的有关水库消落带研究的论文内容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文献综述结果表明,2008~2018 年有关水库消落带研究的论文发表数量快速增加,早期研究以水库岸线稳定、水库工程安全问题为侧重点,新的研究则注重于水库消落带生态系统功能和健康,水库消落带的变化机制受到广泛关注,水库消落带植被抗逆演替及格局动态、消落带物质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消落带土壤(沉积物)的环境微生物作用、消落带生态格局与水库水质动态的互馈影响关系等问题成为研究前沿。未来,在水库消落带植被抗逆演替、干湿交替环境物质循环的微生物作用、消落带生态系统自组织完善、消落带与流域生态格局演化的协同发展等方面,还有待加强理论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土壤种子库的湿地植物恢复研究概述
    尹新卫, 姜志翔, 纪书华 等
    2019 (6):  697-704.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9.06.013
    摘要 ( 752 )   PDF(491KB) ( 227 )  
    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恢复与重建是湿地研究的热点。土壤种子库是退化湿地的植物自然恢复的潜在植物种子来源。总结了利用土壤种子库的湿地植物恢复研究成果,梳理了湿地植物恢复技术路线,重点综述了原位恢复和异位恢复方法、影响湿地植物恢复效果的因素及其评价指标体系;评述了水文条件和养分对湿地植物恢复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湿地植物恢复研究应侧重于土壤种子库技术与其它技术的结合、非目标种和外来入侵物种的控制与去除、植物恢复后长期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关键土壤理化特性指标调控等方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室内模拟水位下退耕还湿地表层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张天宝, 刘晓辉, 安雨 等
    2019 (6):  705-71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9.06.014
    摘要 ( 720 )   PDF(1992KB) ( 89 )  
    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科研温室中,进行了实验期为60 d的室内模拟实验,在-5 cm、0 cm和5 cm的模拟水位下,测定和计算出采集自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2010 年、2014 年、2016 年弃耕的退耕还湿地和天然小叶章沼泽表层(0~20 cm深度)土壤的CO2、CH4和N2O排放通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位的上升,2010 年、2014 年、2016 年弃耕的退耕还湿地和天然小叶章沼泽表层土壤的CO2和N2O排放通量在减小;与-5 cm和5 cm的模拟水位下相比,0 cm水位下表层土壤的CH4排放通量相对最大;随着实验天数的增加,2014年、2016 年弃耕的退耕还湿地和天然小叶章沼泽表层土壤CH4排放通量在波动增大;水位越高,其对退耕还湿地表层土壤CO2、N2O总排放量和温室气体的全球增温潜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江平原洪河农场天然沼泽、退耕还湿地和农田表层土壤中55 种元素的含量
    刘兆宁, 王国栋, 方玉龙 等
    2019 (6):  713-71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9.06.015
    摘要 ( 458 )   PDF(380KB) ( 109 )  
    在三江平原洪河农场中的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的实验场内,选择天然沼泽、退耕还湿地和由湿地开垦的农田为采样地,于2016 年8 月15~16 日,采集表层(0~10 cm深度)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样品中55 种元素的含量,并分析其与土壤理化指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沼泽表层土壤中的V、Li、B、Mg、Al、Zn、In、N、Ti 和Fe 含量相对最大,其在退耕还湿地表层土壤中的含量次之,其在农田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相对最小;退耕还湿地表层土壤中的Cu、Sn、Sc、Rb、Y、Cs、Nb、Se、Tl、Zr、Ho、Tm和K元素含量相对最大,Ni、Mn、Sb、P元素含量相对最小;冗余分析结果显示,表层土壤电导率是影响表层土壤中55种元素含量的主要因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河三角洲清水沟和清八汊河口表层土壤金属元素含量对比
    李晓, 赵心怡, 于淼 等
    2019 (6):  718-72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9.06.016
    摘要 ( 554 )   PDF(417KB) ( 81 )  
    于2015 年10 月28~29 日,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清水沟和清八汊河口,分别采集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沼、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盐沼和柽柳(Tamarix chinensis)盐沼表层(0~10 cm深度)土壤样品,测定了土样中17 种金属(V、Cr、Co、Ni、Cu、Zn、Ga、Pb、Sr、Mn、Ti、Na、Mg、K、Fe、Ca、Al)的含量,并对两个河口土壤中的各元素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清八汊和清水沟河口表层土壤中,与其它金属元素含量相比,Co质量比都相对最小,分别为7.97 mg/kg 和8.35 mg/kg;Al 质量比都相对最大,分别为86 664.06 mg/kg和102 319.51 mg/kg;除Na 外,清水沟河口表层土壤中的其它金属元素(V、Cr、Co、Ni、Cu、Zn、Ga、Sr、Pb、Mg、Al、K、Ca、Ti、Mn、Fe)含量都高于清八汊河口;在清八汊河口,芦苇盐沼表层土壤中的各金属元素含量较高,而在清水沟河口,柽柳盐沼表层土壤中的各金属元素含量较高;在清八汊河口,表层土壤中Mg含量与Co、Ni、Zn、Ga、Pb、Al、Ca、Mn和Fe 含量显著正相关,在清水沟河口,表层土壤中Co 含量与Ni、Cu、Zn、Ga、Pb、Mg、Al、K、Ca、Mn和Fe含量显著正相关,说明这些金属元素可能具有同源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