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4-3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胶州湾北岸滨海地区4 个时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功能区划分研究
    李淑娟, 高琳
    2020 (2):  129-140.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2.001
    摘要 ( 813 )   PDF(9019KB) ( 91 )  
    生态功能分区是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环节,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密切相关,对小尺度区域进行生态功能分区,有助于实现精细化资源管理。以位于胶州湾北岸的青岛市城阳区和胶州市为研究区,采用当量因子法,计算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采用相关分析和双变量局部自相关分析方法,揭示1990 年、2000 年、2010年和2017 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集聚特征,分析生态系统各种服务价值间权衡与协同关系;采用K-means 聚类分析方法,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划分生态功能区。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7 年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1990 年、2000 年、2010 年和2017 年胶州湾北岸滨海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在波动减少,其中,水域、盐田、其它用地和居住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波动增加,滩涂、养殖池、耕地、工矿仓储用地和商服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波动减少;生态系统服务的集聚区都为沿海滩涂区域,但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冷点区域不断向东北部和西南部扩张;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间的主导关系为协同关系;食物生产与水资源供给、食物生产与土壤保持、食物生产与提供美学景观的关系为权衡关系;胶州湾北岸滨海地区可以划分为生态保护区、旅游发展区、渔业养殖区和混合发展区4个功能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北京市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陈科屹, 林田苗, 赵晓迪, 黄三祥, 高函宇, 何友均
    2020 (2):  141-149.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2.002
    摘要 ( 745 )   PDF(442KB) ( 158 )  
    在湿地屡遭威胁的情况下,需要加强湿地保护力度和提高湿地保护效率。湿地生态补偿作为一种利益调节机制,已经成为保护湿地的重要手段。只有构建起适宜的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才能确保北京市的湿地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对北京市典型湿地区域的实地走访和调研,对现行湿地保护政策和法规的解读,以及对北京市湿地保护现状的解析,分析了北京市开展湿地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晰了北京市构建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条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了北京市构建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注意事项,以期为北京市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地方到中央:中国湿地保护制度的现实与未来
    郑惠, 刘瑞婷, 李媛辉
    2020 (2):  150-15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2.003
    摘要 ( 821 )   PDF(434KB) ( 198 )  
    2003 年,黑龙江省颁布了中国首部湿地保护地方性法规,经过10 余年的立法探索,中国已经有27 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颁布了湿地保护条例,形成湿地保护制度27 项,构建了包括湿地保护基础制度、湿地开发利用制度、湿地修复制度、湿地监管制度和法律责任制度在内的湿地保护制度体系,为湿地中央立法积累了有益的经验。目前,湿地地方立法存在地方湿地保护制度框架体系不完整、制度配套不齐全和部分制度有待完善等问题。在未来湿地中央立法时,应该在地方湿地保护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细节完善,使制度之间得以相互配合,发挥其保护湿地的最大功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州市南沙区红树林资源现状与保护
    李海生, 吴灿雄, 欧阳美霞, 曾婷, 刘经健, 杨光华, 董华杰, 张彩婵, 刘阳
    2020 (2):  158-16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2.004
    摘要 ( 2433 )   PDF(515KB) ( 519 )  
    2018 年3 月至2019 年7 月,对广州市南沙区红树林资源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南沙区共有红树植物12 科15 属16 种,包括真红树植物6 科7 属8 种和半红树植物7 科8 属8 种;红树林主要分布于南沙湿地公园、洪奇沥东岸14 涌至17 涌滩涂、仁隆围和义隆围东部河岸、蕉西水闸、大角山海滨公园、沥心沙大桥桥脚、沙仔岛、坦头村等地;红树林群落可以分为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群落、无瓣海桑群落、桐花树群落、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群落、无瓣海桑+老鼠簕群落、卤蕨(Acrostichum aureum)群落、秋茄(Kandelia obvata)群落、假茉莉(Clerodendrum inerme)群落、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群落、黄槿(Hibiscus tiliaceus)群落、桐花树+老鼠簕群落、秋茄+桐花树群落、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群落、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群落和海杧果(Cerbera manghas)群落等15 种主要群落类型。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南沙区的红树林资源,建议在宜林地补种红树植物,划定红树林重点保护区域,加强红树林监测和对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治理,积极开展红树林生态旅游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口羊山湿地区的多用途管理区规划
    张华, 袁兴中, 贾恩睿, 陈松, 董凯, 方奕袭, 贾伟
    2020 (2):  166-17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2.005
    摘要 ( 1268 )   PDF(15798KB) ( 240 )  
    羊山湿地区是由一万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熔岩地貌区。该区所涵养的地下水在低洼处以涌泉形式流出,形成了独特的火山熔岩湿地。该区原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体现出与火山熔岩地貌区自然环境的高度适应性,是人与湿地和谐共生的典范。羊山湿地是海口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绿色屏障,被誉为“海口之肾”。在羊山湿地区,根据湿地呈多片分布及其与当地文化结合紧密的特点,提出构建羊山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的设想,深入分析资源现状,进行总体布局和专项规划,以期为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都河上游高寒湿地退化风险评估
    李超, 李雪梅, 罗栋梁, 王少昆
    2020 (2):  173-18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2.006
    摘要 ( 690 )   PDF(9658KB) ( 148 )  
    随着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加剧,高寒湿地正在退化甚至消失。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都河上游高寒湿地分布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影像、地形数据和气象数据等,从生态系统胁迫度和退化度角度出发,采用专家打分、层次分析、综合指数和马尔柯夫模型等方法,选取11 个指标,构建了研究区高寒湿地退化风险评价体系,对2000 年和2018 年研究区高寒湿地退化风险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开都河上游地区平均胁迫度指数由2000 年的0.35 增大到2018 年的0.37,增幅为0.06%;平均退化度指数由2000 年的0.21 增大到2018 年的0.32,增幅为52.4%;研究区平均湿地退化风险指数由2000 年的0.28 增大到2018 年的0.34,增幅为21.43%;湿地退化风险指数略增大区和增大区面积合计2 378.14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4.70%,其主要分布在小尤路都斯盆地和大尤路都斯盆地的东、西部;与2000 年相比,2018 年,低风险区转变为中风险区和高风险区的面积分别为569.97 km2和465.99 km2;中风险区转变为高风险区的面积为878.98 km2;研究区湿地退化高风险区的面积明显增加;人口数量增加、水源涵养量减少、景观破碎程度增大、栖息地适宜性变差、净初级生产力和平均弹性度减小都反映了研究区高寒湿地的生态环境在向负面方向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景宁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沼泽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
    刘旭川, 邵学新, 陶吉兴, 徐端妙, 吴明, 姜小三, 季碧勇, 杨慧, 盛宣才
    2020 (2):  183-190.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2.007
    摘要 ( 815 )   PDF(436KB) ( 131 )  
    为了研究山地沼泽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在浙江省南部景宁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沼泽、草本沼泽和针阔混交林地中,设置采样地,于2018 年9 月6~8 日,分别采集0~10 cm、10~30 cm、30~60 cm和60~10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活性组分含量,并分析其与其它土壤理化指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森林沼泽、草本沼泽和针阔混交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上逐渐减小,10~30 cm深度土壤轻组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0~10 cm深度土壤,各深度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差异不大;在0~10 cm、10~30 cm和30~60 cm深度土层,森林沼泽土壤中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占有机碳含量的比例显著高于草本沼泽,草本沼泽土壤中的颗粒有机碳含量占有机碳含量的比例显著高于森林沼泽和针阔混交林地,草本沼泽土壤有机碳库较稳定;森林沼泽和针阔混交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中的全氮和全磷含量显著相关,森林沼泽、草本沼泽和针阔混交林地土壤中的有机碳各活性组分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衡水湖底泥中7 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布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王贺年, 张曼胤, 郭子良王大安, 刘魏魏
    2020 (2):  191-199.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2.008
    摘要 ( 758 )   PDF(4776KB) ( 77 )  
    于2018 年6 月25~27 日,在河北省衡水湖设置了22 个采样点,采集0~50 cm深度的底泥样品,测定底泥样品中的7 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7 种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衡水湖底泥中的7 种重金属元素Cd、Hg、As、Pb、Cr、Cu 和Zn 的质量比分别为0.046~0.290 mg/kg、0.010~0.064 mg/kg、4.31~10.70 mg/kg、11.7~29.5 mg/kg、48.5~87.5 mg/kg、10.7~24.7 mg/kg和35.2~198.0 mg/kg;在22 个采样点中,有9 个采样点底泥中的Cd元素含量的地累积指数大于0,即这9 个采样点存在轻微的Cd污染,处于轻微危害等级;每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别与其它大多数金属元素含量显著相关,表明这些重金属元素可能具有同源性,各重金属元素含量都分别与底泥中的有机质、全氮含量显著相关,Hg、Pb和Zn 元素含量与全磷含量显著相关;衡水湖底泥中的7 种重金属元素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90.23,表明衡水湖底泥中的重金属元素存在轻微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州市海珠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分布初探
    黄业辉, 范存祥, 吴中奎, 邱小常, 朱明明, 荣玉琴, 林志斌, 赵建刚, 张修峰
    2020 (2):  200-20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2.009
    摘要 ( 1194 )   PDF(1301KB) ( 127 )  
    为了了解广州市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下文简称海珠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分布特征,在海珠湿地内,布设了8 个采样点,采集了大型底栖动物样品,进行了物种鉴定和计数,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空间分布的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17 年12 月11~15 日和2018 年6 月19~23 日,在海珠湿地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1 种,隶属于7 纲15 科32 属,包括寡毛纲17 种、昆虫纲10 种、腹足纲9 种、多毛纲2 种、双壳纲1 种、蛭纲1 种和软甲纲1 种,优势种为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和方形环棱螺(Bellamya quadrata);2017 年12 月采集到38 种大型底栖动物,2018 年6 月采集到27 种大型底栖动物,各采样点的物种数量介于12~23 种之间,平均物种数量为17 种;2017 年12 月,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密度为(2043±1100) ind./m2,总生物量为(2.1±1.6) g/m2;2018 年6 月,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密度为(1845±1862) ind./m2,总生物量为(3.3±3.2) g/m2;各采样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密度为1 019~4 251 ind./m2,平均密度为(1945±1100) ind./m2;海珠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组成和空间分布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越南东部近岸区域水产养殖塘分布及其对近海水体中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影响
    孙喆, 罗菊花, 杨井志成, 马荣华, 张丽, 薛坤
    2020 (2):  207-218.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2.010
    摘要 ( 709 )   PDF(14252KB) ( 67 )  
    近岸区域水产养殖的无序化和集约化扩张会引起一系列水环境问题。利用2015 年覆盖越南东部近岸区域的无云或少云的Landsat 8 OLI影像18景,采用面向对象与决策树相结合的分类方法,生产了研究区水产养殖塘空间分布数据;再利用近海水体中叶绿素a质量浓度数据,分析越南东部近岸区域水产养殖塘对近海水体中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越南东部近岸区域水产养殖塘呈现南北多、中间少的空间分布格局,水产养殖塘总面积为8 947.29 km2;其中,湄公河三角洲的水产养殖塘面积最大,其约占总面积的84.93%;水产养殖塘面积与近海水体中的叶绿素a 质量浓度显著正相关,而且水产养殖塘面积与距离海岸线80 km范围内近海水体中的叶绿素a 质量浓度关系更密切;近岸区域水产养殖塘面积对近海水体中的叶绿素a 质量浓度的影响有季节差异,整体上,春季和秋季其对近海水体中的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影响较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高光谱反射率的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体营养状态评价
    邹兴红, 吴永波, 朱晓成, 安玉亭, 周子尧, 朱嘉馨
    2020 (2):  219-22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2.011
    摘要 ( 747 )   PDF(1706KB) ( 118 )  
    以归一化和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为自变量,建立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水体中的叶绿素a、总氮和总磷含量的估算方程;采用修正营养状态指数方法,评价该保护区核心区水体的营养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a、总氮和总磷含量的敏感波段分别为514 nm、680 nm和737 nm;以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为自变量建立的叶绿素a 和总氮含量估算方程精度较高,以归一化光谱反射率为自变量建立的总磷含量估算方程的精度相对最高;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一和第二核心区的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第三核心区人工河流水体的营养状态由中度富营养向轻度富营养转变,第三核心区自然河流水体处于中、轻度富营养状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兴安岭地区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灌丛—薹草沼泽植物群落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
    任娜, 宋长春, 王宪伟, 宋艳宇, 谭稳稳, 张豪, 孙丽
    2020 (2):  228-23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2.012
    摘要 ( 805 )   PDF(442KB) ( 197 )  
    为了明确大兴安岭地区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灌丛—薹草沼泽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差异,于2015年8 月和2018 年8 月,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Margalef 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Pielou 均匀度指数和Cody指数、Sorenson 指数研究调查区域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5 年8 月和2018 年8 月分别共记录植物10 科15 属18 种和16 科21 属24 种;大兴安岭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灌丛—薹草沼泽指示物种存在差异,图强湿地(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区)灌丛—薹草沼泽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有向温度相对较高的南瓮河湿地(零星岛状多年冻土区)灌丛—薹草沼泽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方向发展的趋势;图强湿地、新林湿地(不连续岛状多年冻土区)和南瓮河湿地灌丛—薹草沼泽中植物群落的平均Margalef 丰富度指数分别为1.607、1.431 和1.754,平均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16、1.333 和1.272,平均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429、0.590 和0.533;图强湿地与新林湿地的灌丛—薹草沼泽植物群落物种之间的更替速率较快,二者灌丛—薹草沼泽中的植物群落较相似。对比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灌丛—薹草沼泽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变化发现,灌丛—薹草沼泽中的植物对气候变化有潜在响应,但是,植物应对气候变化也与物种自身性质和立地环境有关,尚需进一步开展长期而深入的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模拟积水深度下若尔盖高原木里薹草叶片的生理生态特征
    马骁, 杨文, 姚鹏举, 刘宏强, 赵丽, 阳维宗, 张聪, 张昆, 董李勤
    2020 (2):  237-243.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2.013
    摘要 ( 746 )   PDF(450KB) ( 94 )  
    为了研究不同积水深度下若尔盖高原木里薹草(Carex muliensis)叶片的生理生态特征,于2016 年4 月23日,在若尔盖县喀哈尔乔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将生长着木里薹草的原状土柱移栽至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实验场的木箱内,使木里薹草继续生长;设置3 种模拟积水深度,分别为20 cm、10 cm和0 cm(无积水),于2019 年6 月30 日、7 月16 日和8 月1 日,测定各积水深度下木里薹草叶片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生长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积水变浅至无积水,3 个观测日的木里薹草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都显著减小(n=5,p<0.05),而胞间CO2浓度显著增大(n=5,p<0.05);积水深度变化对木里薹草叶片的最小荧光产量、PSⅡ反应中心最大光化学效率和碳稳定同位素δ13C值无显著影响;随着积水变浅至无积水,木里薹草叶片的光化学猝灭系数和电子传递量子效率也减小,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增大;随着积水变浅至无积水,木里薹草的株高变矮,叶长变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江河天然和排水泥炭沼泽中4 种灌木碳、氮和磷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刘石宁, 徐志伟, 张云萍, 董彦民, 王升忠
    2020 (2):  244-250.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2.014
    摘要 ( 653 )   PDF(635KB) ( 62 )  
    2017 年7 月,在长白山白江河天然和排水泥炭沼泽中,分别设置了3 处采样地,采集了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狭叶杜香(Ledum palustre)、小叶杜鹃(Rhododendron capitatum)和油桦(Betula ovalifolia)的叶、茎和根样品,测定了其全碳、全氮和全磷含量,计算出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研究结果表明,在长白山白江河天然和排水泥炭沼泽中,金露梅、狭叶杜香、小叶杜鹃和油桦叶片中的全氮和全磷含量远大于根和茎;天然泥炭沼泽排水后,4 种灌木的茎和狭叶杜香的叶中的全碳含量都未发生显著变化,4 种灌木其它器官的全碳含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金露梅的根、狭叶杜香的茎和根、小叶杜鹃的叶和根、油桦的茎中的全氮含量发生显著变化;金露梅的叶、茎和根、狭叶杜香叶和茎、小叶杜鹃的叶、油桦的叶、茎和根中的全磷含量发生显著变化;与天然泥炭沼泽相比,除了小叶杜鹃的根外,排水泥炭沼泽中4 种灌木各器官中的碳磷比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除了小叶杜鹃的茎和油桦的根外,排水泥炭沼泽中4 种灌木的茎和根中的氮磷比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天然和排水泥炭沼泽中的狭叶杜香、小叶杜鹃和油桦的养分循环都处于磷限制状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修正的GHG-RA模型的三峡库区甲烷排放通量估算
    曹镓玺, 李罡, 周延, 雷光春
    2020 (2):  251-25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2.015
    摘要 ( 680 )   PDF(1499KB) ( 105 )  
    利用以往研究中三峡库区的24个监测点的甲烷排放通量实测数据及其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对温室气体排放风险评估模型(greenhouse gas risk assessment tool,GHG-RA)的系数进行了修正;利用修正的GHG-RA模型,估算了三峡库区24个监测点的甲烷排放通量;对2018~2117年期间三峡库区的平均甲烷排放风险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修正的GHG-RA模型估算的24 个监测点的甲烷排放通量的平均值为0.222 mg/(m2·h),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偏差分别为0.12 mg/(m2· h)和0.32 mg/(m2· h);估算的2018~2117 年期间三峡库区的平均甲烷排放通量为0.255 mg/(m2· h),甲烷排放风险为中等排放风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