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0-06-3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湖南省石门县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现状与保护对策
    李子杰, 康祖杰, 贺春容, 杨存存, 于桂清, 张志强
    2020 (3):  257-26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3.001
    摘要 ( 830 )   PDF(3173KB) ( 176 )  
    了解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和栖息地特征,是实施物种保护与种群恢复的基础。分别于2017 年1 月、2018 年1 月和2019 年1 月,对石门县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越冬种群数量及其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和观测。研究期间共记录中华秋沙鸭268 只,其中,有雄性中华秋沙鸭145 只,雌性中华秋沙鸭123 只,雌雄比为1:1.179;按年份统计,2017 年1 月、2018 年1 月和2019 年1 月,分别记录了76 只中华秋沙鸭(占当年在湖南省内越冬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总数量的42%)、92 只(占60%)和100 只(占51%)。研究结果表明,在石门县越冬的中华秋沙鸭偏向选择低海拔、水体清澈、石质水底、缓流、水面相对较窄、水较浅和人类活动干扰少的河流作为栖息地,大多数河流沿岸紧临山林地或悬崖峭壁。目前,在石门对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和栖息地的人为干扰主要为河道采砂、捕鱼、水电站、公路建设、捕鸟等因素,成为该物种越冬种群的重要威胁因素。石门县中华秋沙鸭种群逐年呈上升趋势,该县成为湖南省该物种越冬种群数量最多的一处重要越冬地。最后,提出了加强多部门合作与执法力度,关停河道上的采砂场,禁止非法捕鱼,调节水电站冬季蓄水,营造中华秋沙鸭越冬适宜栖息地景观格局,同时县政府和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应提高对中华秋沙鸭的保护意识,加大保护科普宣教工作,持续开展科研监测等保护对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北省恩施市太山庙泥炭藓泥炭沼泽分布及其环境特征研究
    王涵, 吴林, 薛丹, 刘雪飞, 洪柳, 牟利, 李小玲
    2020 (3):  266-274.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3.002
    摘要 ( 979 )   PDF(13312KB) ( 98 )  
    泥炭藓泥炭沼泽多分布于冷湿的寒温带地区;亚热带亚高山地区降水充足,气温相对较低,部分山间洼地也发育有泥炭藓泥炭沼泽,分布在亚热带的泥炭藓泥炭沼泽更为珍稀。2018 年4 月至2019 年5 月,对湖北省恩施市太山庙林场泥炭藓泥炭沼泽进行了野外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有22 处泥炭藓泥炭沼泽,其泥炭层厚50~110 cm,呈斑块状分布在地势低洼处,总面积为39.59 hm2;在泥炭藓泥炭沼泽中,全年水位在-17.65~-0.34 cm之间波动;在泥炭藓泥炭沼泽中,0~50 cm深度土壤的pH为3.92~4.30,土壤的酸性较强。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pH和容重增大,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含量、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和碱解氮含量在减小;0~50 cm深度土壤的有机碳质量比为246.51~283.30 g/kg,可溶性有机碳质量浓度为33.97~77.64 mg/L,全氮质量比为8.19~12.71 g/kg,碱解氮质量比为436.22~741.35 mg/kg;在泥炭藓泥炭沼泽中,共有植物33 科42 属52 种;优势植物主要为杜鹃花科、蔷薇科、禾本科、莎草科的植物;灌木层、草本植物层和苔藓层的植物盖度分别为(75±16)%、(46±18)%和(92±8)%;植物地上总生物量为1.83 kg/m2,灌木层、草本植物层和苔藓层的植物地上生物量分别为(0.42±0.13) kg/m2、(0.032±0.015) kg/m2和(1.38±0.42) kg/m2。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升金湖和菜子湖越冬白头鹤栖息地适宜性分析
    陈薇, 周立志, 王维晴, 宋昀微, 张宏
    2020 (3):  275-28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3.003
    摘要 ( 646 )   PDF(11010KB) ( 74 )  
    白头鹤(Grus monacha)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其在国内的主要越冬地为安徽省升金湖和菜子湖,评估白头鹤越冬栖息地的质量对于其种群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查,获得了越冬白头鹤的分布和数量数据;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2018 年11 月至2019 年3 月的遥感影像,提取出越冬白头鹤在升金湖和菜子湖的空间分布信息;选取影响越冬白头鹤空间分布的栖息地因子,采用熵权法,确定影响因子的权重;采用模糊赋值求积法,构建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评价白头鹤越冬栖息地的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升金湖和菜子湖越冬的白头鹤个体数量为445 只,越冬中期白头鹤的平均个体数量多于越冬前期和后期,2019 年2 月,在升金湖和菜子湖越冬的白头鹤个体数量分别为(271±17)只和(174±20)只,3 月,其个体数量分别为(185±14)只和(96±11)只;在升金湖,越冬白头鹤主要分布在杨峨头的草滩、新胜圩的稻田和联合的泥滩中;在菜子湖,其主要分布在梅花大圩的稻田中。越冬白头鹤栖息地具有归一化植被指数居中、距离水源较近、尽可能远离道路和居民区等干扰较多的区域等特征。升金湖作为越冬白头鹤栖息地的适宜性优于菜子湖,升金湖和菜子湖越冬白头鹤的最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为209.76 hm2(占0.63%)和68.36 hm2(占0.28%)。由于大量沉水植物消失,造成越冬白头鹤食物资源减少。建议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等沉水植物进行恢复,以扩大越冬白头鹤的适宜栖息地面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伦敦湿地中心声景质量感知调查及启示
    孙明阳, 邹元春, 于晓菲, 赵彦博, 姜明
    2020 (3):  287-293.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3.004
    摘要 ( 575 )   PDF(15181KB) ( 60 )  
    人工湿地规划与设计是城市人居环境改善和提升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人工湿地景观设计的重点已经由视觉审美向听觉审美延伸,声景质量研究备受关注。2019 年7~9 月,在英国伦敦湿地中心开展了实地调研,录制了短视频和音频,拍摄了照片;采用理性技术分析和主观语义分析方法,利用采集到的视听资料,参考声学行业对噪声界定的标准,研究了伦敦湿地中心的声景质量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民航客机和直升机产生的噪声是伦敦湿地中心最主要的噪声源;鸟鸣声和飞机的飞行噪声是声景的主体,访客对飞机飞行声、鸟鸣声、风声、风吹植物声、雨声、水声、蛙鸣声、混合声、昆虫鸣声、儿童嬉戏声、谈话声、雷电声、水獭(Lutra lutra)声的关注程度依次变低;英国伦敦湿地中心西线的声景质量明显高于南线;伦敦湿地中心的声景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中国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也可以从中得到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香蒲、荷花、石菖蒲和芦苇生长区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对比研究
    王幼奇, 夏子书, 包维斌, 张兴, 钟艳霞, 白一茹, 杨帆
    2020 (3):  294-30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3.005
    摘要 ( 865 )   PDF(560KB) ( 155 )  
    为了了解干旱区城市湿地公园不同植物生长区土壤的储碳能力,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中,在香蒲(Typha orientalis)、荷花(Nelumbo nucifera)、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生长区,分别设置采样地,于2018年5月8日,采集0~10 cm、10~20 cm、20~40 cm和40~6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土样的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分析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与土壤其它理化指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香蒲、荷花、石菖蒲和芦苇生长区0~60 cm深度各土层的土壤有机碳质量比平均值分别为20.85 g/kg、16.35 g/kg、7.23 g/kg 和4.48 g/kg,土壤易氧化碳质量比平均值分别为6.17 g/kg、4.53 g/kg、2.57 g/kg 和1.16 g/kg;与其它植物生长区对应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碳含量相比,香蒲生长区0~10 cm、10~20 cm和20~40 cm
    深度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碳含量显著偏高,荷花生长区40~6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碳含量显著偏高;与其它植物生长区对应深度的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相比,香蒲生长区0~10 cm、10~20 cm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显著偏高,荷花生长区20~40 cm和40~60 cm深度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显著偏高;荷花生长区各深度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植物生长区;各植物生长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含量与土壤砂粒含量、粉粒含量、全氮含量和pH显著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多样性研究
    田淑新, 贾昭钰, 王栋, 杨佳睿, 陈辉, 高智晟, 张翼翔, 崔守斌
    2020 (3):  303-31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3.006
    摘要 ( 698 )   PDF(521KB) ( 112 )  
    为了系统掌握黑龙江省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鸟类分布状况,2014 年2 月至2018 年11 月期间,在该保护区内,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开展了鸟类物种多样性调查和研究。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共记录鸟类14目29 科45 属67 种,还有一些未辨识的雁鸭类、鹰隼类、鹬类和鸥类物种,未纳入鸟类物种数量统计数据。在67种鸟中,在居留型组成方面,有夏候鸟50 种(占记录的鸟类物种总数的74.6%),冬候鸟2 种(占3.0%),旅鸟6 种(占9.0%),留鸟9 种(占13.4%);在区系类型方面,有古北界种45 种(占67.2%),东洋界种1 种(占1.5%),两界广布种21 种(占31.3%);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 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3 种,黑龙江省重点保护鸟类11种。按照Berger-Parker 优势度指数,区分优势种(优势度≥0.05),该保护区有1 种优势种,为小白额雁(Anser erythropus);有常见种5 种,分别为白鹭(Egretta garzetta)、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苍鹭(Ardea cinerea)、骨顶鸡(Fulica atra)和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有少见种和偶见种共61 种。在蓄水池记录到的鸟类物种数量和个体数量都最多,分别为60种409 984 只。宝平管理站与七星河管理站的鸟类群落最相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灰色统计分析的北海市红树林景观美景度评价与估算
    李丽凤, 蔡双娇, 刘文爱, 艾婧文, 傅伟聪, 董建文
    2020 (3):  313-319.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3.007
    摘要 ( 673 )   PDF(1050KB) ( 102 )  
    以北海市红树林分布区为研究区,设置调查样地,采用灰色统计分析与美景度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北海市红树林景观美景度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样地中,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群落、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群落、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群落、桐花树+秋茄(Kandelia candel)群落、白骨壤(Aricennia marina)+秋茄群落、海漆群落(Excoecaria agallocha)、白骨壤+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群落、桐花树+无瓣海桑群落(Sonneratia apetala)、白骨壤群落的平均美景度值依次减小;北海市红树林景观美景度的影响因素为潮汐、鸟类活动、滩涂完整性、红树林与海堤结合状况和红树林斑块面积,其对红树林景观美景度的贡献率依次变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35 年珠江三角洲核心区湿地退化风险评估研究
    艾彬, 徐晓苹, 马世发, 赵克飞
    2020 (3):  320-32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3.008
    摘要 ( 744 )   PDF(4702KB) ( 177 )  
    以珠江三角洲核心区的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东莞市、中山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所辖范围为研究区,利用Google Earth 提供的1995 年和2015 年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产品,采用人机交互方式,提取了研究区的湿地信息;利用耦合空间马尔科夫链和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了研究区2035 年城市群空间格局,评估了空间网格(5 km×5 km)尺度下的湿地退化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与1995 年相比,2015 年,珠江三角洲核心区的天然湿地(河流和近海与海岸湿地)和人工湿地(养殖塘和水库)都发生了明显萎缩,湿地总面积从1995 年的734 421.38 hm2减少至2015 年的637 726.51 hm2,减少了96 694.87 hm2;深圳市的近海与海岸湿地和佛山市的养殖塘、水库的面积减少幅度较大;到2035 年,珠江三角洲核心区的湿地还可能发生进一步退化,高风险湿地退化区域面积占研究区面积的22%以上,其主要位于广州市中南部、东莞市西部、佛山市西南部和中山市东部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开发矛盾较为激烈的区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甘肃金塔北海子国家湿地公园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及其环境解释
    马俊逸, 赵成章, 苟芳珍, 李子琴, 任杰
    2020 (3):  328-33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3.009
    摘要 ( 662 )   PDF(1678KB) ( 129 )  
    植物群落生境的差异会影响物种分布。采用数量生态学方法,研究湿地植物群落分类及其环境解释,对湿地公园植物恢复和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2018 年8~9 月,在甘肃省金塔北海子国家湿地公园内,布设了47 个10 m×10 m的植物样方,开展植物群落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除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ndence analysis,CCA)方法,研究植物分布与土壤全盐量、土壤含水量、地下水埋深和海拔等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金塔北海子国家湿地公园中的47 个大样方中,共记录16 科28 属33 种植物;该公园中的
    植物群落可以分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群落、芦苇+长苞香蒲(Typha domingensis)群落、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群落和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赖草(Leymus secalinus)+阿拉善碱蓬(Suaeda przewalskii)群落;地下水位埋深和土壤全盐量是影响该湿地公园植物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海拔对植物群落分布无显著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方白鹳繁殖后期行为研究
    邢敏言, 周学红, 刘化金, 李天芳, 刘鑫, 王强
    2020 (3):  337-34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3.010
    摘要 ( 738 )   PDF(1553KB) ( 119 )  
    2015 年6 月1~28 日,在黑龙江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采用全日制观察和瞬时扫描方法,通过在野外观察和反复观看远程实时监控录像,对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繁殖后期行为,进行了观察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东方白鹳繁殖后期,一天内,成鸟的静栖、理羽、觅食、警戒、行走、修巢和其它行为所用时间占全天时间的比例分别为26.49%、10.82%、39.73%、1.89%、13.71%、3.53%和3.83%;雏鸟的静栖、站立、理羽、进食、行走和其它行为所用时间占全天时间的比例分别为40.08%、25.25%、16.88%、1.04%、14.75%和2.00%;东方白鹳的静栖、觅食等行为存在明显的节律性;成鸟和雏鸟的休息时间为20∶00 至翌日2∶00,成鸟每次觅食时间长度为1~2 h。研究发现,每天的16∶00~18∶00 是东方白鹳成鸟离巢觅食的主要时段,18∶00~20∶00 是雏鸟进食的主要时段,该现象可能与鱼类等食物的活动高峰和雏鸟夜间维持体温能耗较大等原因有关。另外,还发现50日龄雏鸟有模仿成鸟收集树枝和加固巢的行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江源国家公园湿地水文连通性初步研究
    周天元, 王宇航, 文菀玉, 梁国靖, 李惠鑫, 徐卫刚, 刘刚, 龚明昊
    2020 (3):  343-349.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3.011
    摘要 ( 782 )   PDF(5729KB) ( 132 )  
    湿地水文连通性是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健康状况的重要体现。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研究区,在整个公园、分园区和各园区的核心保育区3 种尺度上,利用不同类型湿地单元之间的距离及其景观指数,来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水文连通性。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源园区、澜沧江源园区和黄河源园区中的沼泽与河流或者湖泊之间的平均距离分别为370.7 m、408.7 m和869.9 m,索加—曲麻河、可可西里、莫云和扎陵湖—鄂陵湖核心保育区中的沼泽与河流或者湖泊之间的平均距离分别为267.1 m、294.3 m、405.8 m和673.3 m;澜沧江源园区、长江源园区和黄河源园区中的湖泊与河流之间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 736.8 m、2 933.8 m和3 868.7 m,扎陵湖—鄂陵湖、可可西里、索加—曲麻和莫云核心保育区中的湖泊与河流之间的平均距离分别为5 586.4 m、3 259.0 m、1 898.2 m和2 373.9 m;在3 处园区中,长江源园区内的沼泽平均斑块面积最大,黄河源园区的湖泊最多、湖泊的斑块密度最大;在4 处核心保育区中,索加—曲麻河核心保育区的沼泽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扎陵湖—鄂陵湖核心保育区的湖泊平均斑面积最大,不同尺度下距离和景观特征呈现的湿地生态系统水文连通性非常相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河流域湿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董盼盼, 修玉娇, 张振明, 张明祥
    2020 (3):  350-35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3.012
    摘要 ( 1799 )   PDF(3547KB) ( 431 )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地位显著。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深入理解绿色发展理念,提出了保护黄河的重大国家战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是黄河流域保护的重要一环,加强黄河流域湿地保护治理,对维护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功能,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脆弱,资源配置不合理,湿地被过度开发,流域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形势严峻。为了深入了解黄河流域湿地的状况,推动湿地保护工作,简述了黄河流域湿地的现状,重点从黄河流域湿地存在的问题出发,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导,以维护黄河生态安全为目标,探究黄河流域湿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模式,提出加强黄河流域湿地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以实现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美好愿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土壤含水量下南荻幼苗的生理生态特征实验研究
    曹昀, 尧晓晨, 郑祥, 纪欣圣, 李梦涵, 马银山
    2020 (3):  356-361.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3.013
    摘要 ( 705 )   PDF(392KB) ( 79 )  
    为了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幼苗的生理生态特征,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采集南荻根状茎和土壤,在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植物阳光房内,育苗并培养,待南荻萌发后,将其移植到装有土壤的培养盆中,土壤含水量分别设置为5%、10%、20%、30%、40%和45%(培养盆中的水面刚好没过土壤表面);于2017 年3 月10 日~4 月28 日,共进行了50 d 实验;在实验的第25天和第50 天,分别测定了南荻幼苗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南荻幼苗的根系活力。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的第25 天,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南荻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体上在降低,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单峰型变化,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逐渐减小,可溶性蛋白含量波动变化;在实验的第50 天,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南荻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单峰型变化,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单谷型变化,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丙二醛含量波动变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都比第25 天的大;在各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第50 天南荻幼苗的根系活力都比第25 天的低很多,且在土壤含水量为40%的条件下,其根系活力最低,为0.19 mg/(g·h)。与土壤含水量为5%、10%、40%和45%的条件相比,土壤含水量为20%~30%的条件更有利于南荻幼苗的生长发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宁夏沙湖水质评价及水污染特征
    王燕, 刘彦斌, 赵红雪, 吴光胜, 杨艳梅, 张锋
    2020 (3):  362-36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3.014
    摘要 ( 960 )   PDF(2685KB) ( 173 )  
    为了研究宁夏沙湖的水质状况,于2018 年4 月18 日(春季)、7 月22 日(夏季)、10 月25 日(秋季)和2019 年1月23 日(冬季),在宁夏沙湖设置了9 个采样点,采集水样,测定水质指标;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沙湖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宁夏沙湖各采样点的综合污染指数为0.770~0.951,各采样点水体都为中污染水体;污染沙湖水体的主要污染物类型为化合氨、有机化合物、无机和有机氮、磷酸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6 年10~11 月宜昌莲心湖水—气界面CO2排放通量
    吴兴熠, 肖尚斌, 张文丽, 李元正, 王炜
    2020 (3):  368-373.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3.015
    摘要 ( 674 )   PDF(433KB) ( 143 )  
    为了了解池塘水—气界面的CO2排放通量,于2016 年10 月18 日~11 月30 日,在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校园内的富营养化景观池塘——莲心湖内,采用静态浮箱法,对水—气界面CO2排放通量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各观测日水—气界面日平均CO2排放通量范围为-54.93~17.80 mg/(m2·h),水体多表现为CO2的源;CO2排放通量日变化大致呈单谷型变化,最大值多出现在8∶00,最小值多出现在15∶00;在少云到多云天气下,水体昼夜几乎都表现为CO2的汇,日平均CO2排放通量为(-54.93±63.76) mg/(m2·h);在少云到小雨天气下,水体大多表现为CO2的源,日平均CO2排放通量为(6.03±21.47) mg/(m2·h);在中雨到小雨天气下,水体基本都表现为CO2的源,日平均CO2排放通量为(3.69±2.51) mg/(m2·h)。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6 年闽江河口潮滩土壤有效硅含量和储量
    邱思婷, 高会, 米慧珊, 翟水晶
    2020 (3):  374-380.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3.016
    摘要 ( 591 )   PDF(2333KB) ( 61 )  
    为了研究闽江河口湿地土壤有效硅含量和储量的分布,在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生长区、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群落生长区和芦苇+短叶茳芏群落生长区中,设置采样地,在2016 年每月的18~24 日中的某一日,采集0~6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效硅含量并计算其储量,分析土壤有效硅含量和储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6 年,闽江河口短叶茳芏群落生长区各月0~60 cm深度各土层土壤有效硅质量比平均值相对最大,为441.51 mg/kg,芦苇+短叶茳芏群落生长区(404.14 mg/kg)和芦苇群落生长区(322.92 mg/kg)土壤有效硅含量平均值依次减小;短叶茳芏群落生长区0~60 cm深度土壤有效硅储量相对最大,为238.37 g/m2,芦苇+短叶茳芏群落生长区(226.36 g/m2)和芦苇群落生长区(170.43 g/m2)的0~60 cm深度土壤有效硅储量依次减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