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4-2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中国湿地保护标准体系优化研究
    卓凌, 黄桂林, 唐小平, 廖成章, 侯盟
    2022 (2):  133-138.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2.001
    摘要 ( 515 )   PDF(424KB) ( 307 )  
    湿地保护标准体系是湿地保护领域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框架蓝图”,开展标准体系的优化研究,能提高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水平。在系统梳理中国湿地保护标准化发展历程、现行标准和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湿地保护标准优化的需求,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湿地保护标准体系的两级七类优化方案,以期为推动中国湿地保护标准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9 年夏季内蒙古呼伦湖的水生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状况
    赵美丽, 史小红, 赵胜男, 于海峰
    2022 (2):  139-148.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2.002
    摘要 ( 794 )   PDF(795KB) ( 308 )  
    2019 年6 月和8 月,在呼伦湖布设了26 个采样点,开展了水生动植物(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大型水生植物和鱼类)多样性调查,研究呼伦湖水生动植物群落的结构的物种多样性;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呼伦湖的生态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共记录浮游植物8 门112 种,藻类类型为蓝-绿藻型;记录4 类38种浮游动物,原生动物类的个体数量最多,轮虫类的物种数量最大;记录5 目5 科11 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环足摇蚊(Cricotopus sp.)为优势物种;记录2 目2 科2 种大型水生植物,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主,其覆盖度仅占湖岸带水向区域面积的3.2%;记录4 目6 科21 种鱼类,鱼类呈个体小型化发展趋势,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和蒙古红鲌(Erythroculter mongolicus)已经在呼伦湖中消失;呼伦湖的水生动植物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呼伦湖生态处于亚健康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鄱阳湖区居民的社会资本、信息获取能力和湿地价值认知对其湿地保护意愿的影响分析
    武照亮, 王 琦, 张峰源, 刘子刚
    2022 (2):  149-161.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2.003
    摘要 ( 376 )   PDF(634KB) ( 102 )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利用鄱阳湖区864份居民调查数据,研究鄱阳湖区居民的社会资本、信息获取能力和湿地价值认知对其湿地保护意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期为提高鄱阳湖区居民的湿地保护意愿水平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经验证据。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居民的社会资本对其湿地保护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居民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参与对其湿地保护意愿产生直接激励效应,并通过湿地价值认知的中介作用,对其湿地保护意愿具有间接正向影响,社会信任主要通过湿地价值认知对其湿地保护意愿产生间接激励效应;居民的信息获取能力未对其湿地保护意愿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因信息获取能力显著正向影响湿地价值认知,并通过湿地价值认知,对居民的湿地保护意愿产生间接激励效应;高收入、风险规避型和受教育程度较高居民群体的社会资本和信息获取能力对其湿地保护意愿的直接影响更大,风险喜好型居民群体的社会资本和信息获取能力对其湿地保护意愿主要产生间接影响,低收入居民群体的社会参与对其湿地保护意愿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更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居民群体的社会信任对其湿地保护意愿的直接影响更大。为了提高鄱阳湖区居民的湿地保护意愿水平,应该积极培育居民的社会资本,持续提升居民的社会资源积累;完善村集体信息网络服务建设,增强居民的信息获取能力;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环境认知水平;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强居民的生计稳定性;推动环境风险宣传与指导,提高居民的环境风险认知水平;引进教育资源,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0 年以来张家口坝上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
    卓昭君, 柯樱海, 洪剑明, 朱丽娟, 张玉虎
    2022 (2):  162-17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2.004
    摘要 ( 457 )   PDF(8678KB) ( 105 )  
    以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张北县、康保县、沽源县和尚义县为研究区,利用2000 年、2005 年、2010 年、2015 年和2020 年的多时相Landsat 遥感影像数据,获取研究区的土地利用信息,在Google Earth Engine 平台上,估算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采用当量因子法,估算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通过生态贡献率空间化和热点分析,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下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建立植被覆盖度贡献率指数,分析植被覆盖度变化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2000 年、2005 年、2010 年、2015 年到2020 年,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区的稀疏林地面积在增大,耕地、沼泽、河流和湖泊的面积在减小,增加的稀疏林地主要由草地和耕地转化而来;总体上,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在增大;随着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上呈增大趋势;2020 年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06.93×108元,比2000 年增加了18.16%;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是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大和形成增值热点区的主要原因,湿地萎缩或丧失是部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小和形成损失冷点区的主要原因;植被覆盖度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逐年增大;在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萎缩或丧失的多重影响下,张家口坝上高原生态系统依然脆弱,在未来张家口首都生态环境支撑区和水源涵养功能区的建设中,需要加强对张家口坝上高原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巩固现有生态保护成果,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地植物群落演替动态及其差异性
    李亚晓, 武海涛, 芦康乐, 管强
    2022 (2):  176-18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2.005
    摘要 ( 522 )   PDF(461KB) ( 157 )  
    退耕还湿是中国平原区湿地恢复的重要措施,水文条件是湿地恢复过程重要的非生物驱动因子。2017年、2018年和2020年每年的6~8月(植物生长旺期),在黑龙江省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对2014年实施退耕还湿的10块大豆地(旱田)和5块水稻田(水田)以及5块自然湿地,进行了植物调查。研究了自然恢复的退耕还湿地植物群落的演替动态,分析了退耕农田与自然湿地水文连通对退耕还湿地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7 年,在退耕大豆地中,共记录了20 科43 属50 种植物,其优势植物物种为酸模(Rumex acetosa)和稗(Echinochloa crus-galli);2018 年,共记录了22 科39 属46 种植物,其优势植物种为华北剪股颖(Agrostis clavata)和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2020 年,此时退耕大豆地已经与自然湿地实现了水文连通,共记录了17 科25 属28 种植物,优势植物物种为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和荸荠(Heleocharis dulcis)。2017 年,在退耕水稻田中,共记录了22 科37 属44 种植物,其优势植物物种为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一年蓬(Erigeron annuus)和大羽叶鬼针草(Bidens radiata);2018 年,共记录了21 科44 属57 种植物,其优势植物物种为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稗、泽漆(Euphorbia chinensis)和一年蓬;2020 年,共记录了18 科33 属37 种植物,其优势植物物种为细叶繁缕(Stellaria filicaulis)、小叶章、毛脉酸模(Rumex gmelinii)和泽漆。2017 年,在自然湿地中,共记录了24 科41属50 种植物,其优势植物物种与退耕水稻田的相同;2018 年,共记录了20 科36 属48 种植物,其优势植物物种为狼杷草、一年蓬和大羽叶鬼针草;2020 年,共记录了26 科51 属65 种植物,其优势植物物种为毛脉酸模和泽漆。水文连通后,退耕农田中的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物种数量明显减少;退耕水稻田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提高,退耕大豆地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降低,自然湿地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变化较小;退耕农田、自然湿地指示植物物种发生明显变化;在水文连通后,退耕农田与自然湿地植物群落组成逐渐趋同。退耕还湿地之间及其与自然湿地之间的水文连通对植物恢复非常重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若尔盖高原不同退牧还湿方式下泥炭沼泽表层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王京, 卓玛姐, 阿西, 汪晓东, 王瑞, 玛吉措, 林英华
    2022 (2):  188-19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2.006
    摘要 ( 477 )   PDF(466KB) ( 141 )  
    于2018 年和2019 年的7 月中旬和9 月中旬,在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完全禁牧区、一年载蓄平衡实验区、二年载蓄平衡实验区和每年6 月1 日至10 月31 日期间禁牧的季节性限牧实验区中,随机选择一处泥炭沼泽作为采样地,以核心区花湖区的天然泥炭沼泽作为对照地;在采样地和对照地中,采集0~10 cm深度土壤样品,测定其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研究不同退牧还湿方式下泥炭沼泽表层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地的天然泥炭沼泽相比,2018 年和2019 年的7 月中旬和9 月中旬,完全禁牧区、季节性限牧区、一年载蓄平衡区和二年载蓄平衡区中采样地泥炭沼泽0~10 cm深度土壤的容重都增大了;2018 年9 月中旬、2019 年7 月中旬和9 月中旬,完全禁牧区、季节性限牧区、一年载蓄平衡区和二年载蓄平衡区中采样地泥炭沼泽0~10 cm深度土壤的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都减小了;2018 年和2019 年的7 月中旬和9 月中旬,总体上,二年载蓄平衡区泥炭沼泽、季节性限牧区泥炭沼泽、完全禁牧区泥炭沼泽、一年载蓄平衡区泥炭沼泽的0~10 cm深度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依次减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源氮输入下大兴安岭冻土区泥炭地土壤中碳、氮含量和酶的活性
    程小峰, 赵光影, 宋艳宇, 陈宁, 张振刚, 高思齐, 刘桢迪, 杜宇
    2022 (2):  196-204.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2.007
    摘要 ( 324 )   PDF(447KB) ( 90 )  
    选择大兴安岭冻土区典型泥炭地作为实验地,从2012 年开始,在连续9 a 的5~9 月(植物生长季),向实验地中的9 块样地输入外源氮,外源氮输入水平分别为6 g/(m2· a)氮、12 g/(m2· a)氮和24 g/(m2· a)氮;2020 年8 月13日,采集土壤样品,研究外源氮输入下实验地0~20 cm 深度和20~40 cm 深度土壤中碳、氮含量和酶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氮输入后,实验地0~40 cm深度土壤中的全碳含量无显著变化,0~20 cm深度土壤中的全氮含量显著增大,20~40 cm深度土壤中的全氮含量显著减小,当外源氮输入量为24 g/(m2· a)氮时,0~20 cm深度土壤中的全磷含量显著减小;随着外源氮输入量的增大,0~40 cm深度土壤中的全磷含量逐渐减小;当外源氮输入量为12 g/(m2· a)氮时,20~40 cm深度土壤中的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和0~20 cm深度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含量都显著减小;随着外源氮输入量的增大,0~40 cm深度土壤中溶解性有机氮含量逐渐增大;外源氮输入使0~40 cm深度土壤中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减小;当外源氮输入量为12 g/(m2· a)氮时,0~20 cm深度土壤中蔗糖酶的活性显著增大;当外源氮输入量为24 g/(m2· a)氮时,20~40 cm深度土壤中蔗糖酶的活性显著减小;当外源氮输入量为12 g/(m2· a)氮时,0~40 cm深度土壤中脲酶的活性显著增大;随着外源氮输入量的增大,0~40 cm深度土壤中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逐渐减小;外源氮输入对0~40 cm深度土壤中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河口沼泽土壤中三种形态还原性无机硫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杨云斐, 杨继松, 刘学, 孙丹丹, 桑娈, 宁凯, 王志康, 栗云召, 于君宝
    2022 (2):  205-21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2.008
    摘要 ( 471 )   PDF(502KB) ( 139 )  
    于2020 年9 月,在黄河北岸由河岸至海岸地带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淡水沼泽、芦苇盐沼、柽柳(Tamarix chinensis)盐沼、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盐沼、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盐沼中,采集0~10 cm深度、10~20 cm深度、20~30 cm深度和30~4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采用冷扩散三步连续提取法,测定出5 处采样地各深度土壤样品的酸可挥发性硫、铬还原性硫和单质硫含量,计算出土壤无机硫还原速率。研究结果表明,在黄河口芦苇淡水沼泽、芦苇盐沼、柽柳盐沼、盐地碱蓬盐沼、互花米草盐沼0~40 cm深度土壤还原性无机硫含量(酸可挥发性硫含量、铬还原性硫含量和单质硫含量)中,互花米草盐沼0~40 cm深度土壤中还原性无机硫含量最大,芦苇盐沼的次之,柽柳盐沼、盐地碱蓬盐沼、芦苇淡水沼泽的相差不大;在芦苇淡水沼泽、芦苇盐沼、柽柳盐沼、盐地碱蓬盐沼和互花米草盐沼0~40 cm 深度土壤3 种形态硫含量占还原性无机硫含量的比例中,总体上,铬还原性硫含量所占比例(44%~70%)最大,酸可挥发性硫含量所占比例(16%~48%)次之,单质硫含量所占比例(3%~33%)最小,而且互花米草盐沼0~40 cm深度土壤中单质硫含量所占比例只有3%~5%;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含水量、黏粒含量所占比例和粉粒含量所占比例是还原性无机硫含量的直接影响因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和黏粒含量所占比例是土壤中无机硫还原速率的直接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艾比湖卤虫休眠卵孵化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窦乾明, 黄晓丽, 王乐, 都雪, 宋聃, 王慧博, 赵晨, 霍堂斌
    2022 (2):  216-223.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2.009
    摘要 ( 482 )   PDF(2498KB) ( 71 )  
    为了明确艾比湖卤虫休眠卵孵化率的影响因素,以2018 年生产的已加工艾比湖卤虫休眠卵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方法,分析了孵化液盐度、pH和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对艾比湖卤虫休眠卵孵化率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影响艾比湖卤虫休眠卵孵化率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孵化液的pH和盐度中,温度对艾比湖卤虫休眠卵孵化率的影响最大,其它依次为孵化液的pH、盐度;艾比湖卤虫休眠卵孵化的最适宜温度为28 ℃,最适宜光照强度为4 400 lx,孵化液的最适宜pH为8.0~8.5,孵化液的最适宜盐度为20‰ ~30‰ ;在最适宜的孵化条件下,艾比湖卤虫休眠卵的平均孵化产量为278 mg/g。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0 年7 月辉河河岸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季燕, 靳三玲, 刁兆岩, 马普, 郑志荣, 沃强, 苏德荣
    2022 (2):  224-231.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2.010
    摘要 ( 362 )   PDF(729KB) ( 61 )  
    在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东部的辉河的河源区、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区河岸上,各设置了1 处采样地;2020年7 月中旬,在5 处采样地,采集了0~10 cm、10~20 cm、20~30 cm和30~6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样品的总有机碳含量,研究辉河河岸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20 年7 月,辉河河源区、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区河岸0~60 cm 深度土壤总有机碳质量比分别为10.14~99.20 g/kg、7.98~11.92 g/kg、13.17~38.04 g/kg、0.99~4.89 g/kg 和5.45~37.33 g/kg;辉河河源区、上游、下游和河口区河岸0~60 cm深度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分布规律一致,即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逐渐减小,而中游河岸0~60 cm深度土壤的总有机碳含量却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而波动增大;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和全氮含量是辉河河岸0~60 cm深度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海省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群落多样性
    贾慧萍, 安红婧, 吴谦, 胡樱, 朋毛德吉, 郭发新, 周毛措, 王慧春
    2022 (2):  232-238.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2.011
    摘要 ( 427 )   PDF(678KB) ( 190 )  
    2019 年3 月至12 月,在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内,设置了14 个观察点和3 条观察样线,进行了野外鸟类调查,研究了该湿地公园鸟类群落的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的观察点和观察样线,共记录16 目34 科71 属124 种鸟类,其中,有2 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有14 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鸟类,有50种国家“三有”(有益的、有重要经济价值、有科学研究价值)野生鸟类,有12 种青海省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在124种鸟类中,有夏候鸟31 种,有冬候鸟6 种,有旅鸟27 种,有留鸟60 种;有96 种属广布种(占77.42%),有24 种属古北界物种(占19.35%),有4 种属东洋界物种(占3.23%);在5 处观察地中,南门峡水库区鸟类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3.432)最大,卷槽沟区鸟类群落Pielou 均匀性指数(0.791)最大,宣传教育中心附近区域鸟类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0.530)最大;春季和夏季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的鸟类群落多样性水平都高于秋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州市滨海湿地中主要草本植物的种子性状分析
    李海燕, 王昊羽, 黄佳芳, 仝川
    2022 (2):  239-250.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2.012
    摘要 ( 394 )   PDF(6653KB) ( 140 )  
    植物种子的性状可以影响种子的扩散能力、幼苗定植和种群分布格局。2020 年10 月至2021 年1 月期间,在福州市的罗源湾区、敖江口区、闽江口区、东湖湿地、福清湾区和兴化湾区的湿地中,采集了12种草本植物的种子,原位测定了采样点水体pH和盐度等环境指标;在实验室中,利用超高精细体视显微镜、电子数显卡尺和万分之一天平等仪器和工具,统计和测定了种子的性状指标(包括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单株种子数量和质量、单位面积种子数量和单位面积产量等)。研究结果表明,田菁(Sesbania cannabina)、夏飘拂草(Fimbristylis aestivalis)、海三棱藨草(Scirpus×mariqueter)、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南方碱蓬(Suaeda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种子的结实率分别为100.0%、83.2%、61.1%、50.8%、41.1%、10.7%和5.5%;夏飘拂草种群、两歧飘拂草(Fimbristylis dichotoma)种群、短叶茳芏种群、叉分蓼种群、南方碱蓬种群、田菁种群、互花米草种群和海三棱藨草种群的单位面积种子数量分别为170 184.0 粒/m2、84 457.0 粒/m2、36 601.6 粒/m2、24 524.2 粒/m2、12 580.2 粒/m2、5 246.9 粒/m2、4 218.3 粒/m2和1 623.6 粒/m2;罗源湾区的单株互花米草的种子数量(28.5 粒)、种子质量(135.4 mg)和互花米草种群的单位面积种子数量(5 317.9 粒/m2)、单位面积种子产量(32.4 g/m2)都明显大于闽江口区和东湖湿地;采样点水体pH是单子叶植物(芦苇、狭叶香蒲、互花米草、3种飘拂草属植物、短叶茳芏和海三棱藨草)地上生物量(鲜质量)和植株高度的影响因素;水体的盐度、水体的电导率是单子叶植物盖度的影响因素。采样点水体的盐度、水体的电导率是双子叶植物(南方碱蓬、海滨藜、叉分蓼和田菁)高度、种子的百粒质量、种子长宽比的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哈尼梯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预测
    舒远琴, 宋维峰, 马建刚
    2022 (2):  251-258.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2.013
    摘要 ( 334 )   PDF(476KB) ( 78 )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哈尼梯田是中国西南山地典型的梯田,以稻田为主。利用哈尼梯田的水资源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梯田斑块数据等,应用已经建立的哈尼梯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2005 年、2010 年、2015 年和2019 年哈尼梯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构建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2024 年、2029 年、2034 年和2039 年哈尼梯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研究结果表明,2005 年、2010 年、2015 年和2019 年元阳县哈尼梯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分别为一般、脆弱、亚健康和亚健康;预测的2024 年、2029 年、2034 年和2039年元阳县哈尼梯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都为健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兴凯湖附近退耕还湿地、天然沼泽和稻田土壤的氧化亚氮、甲烷产生潜力和除氮能力模拟研究
    叶啸, 刘德燕, 郑慧杰, 张焕朝, 丁维新
    2022 (2):  259-26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2.014
    摘要 ( 325 )   PDF(450KB) ( 135 )  
    于2019年10月12日至13日,在黑龙江省密山市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区域,选取天然沼泽、由稻田退耕1 a、6 a 和10 a 的自然恢复沼泽、由天然沼泽开垦已经耕作5 a 和50 a 的稻田作为6 处采样地,采集0~20 cm深度土壤样品,测定其理化指标;2021 年4 月6 日至12 日,开展了室内土壤样品培养实验,研究土壤氧化亚氮和甲烷产生潜力随培养时间的变化和土壤对外源氮的去除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稻田退耕后,随着退耕时间的增加,其0~20 cm深度土壤pH逐渐减小,退耕10 a 的自然恢复沼泽0~20 cm深度土壤的pH(5.18)最小,退耕6 a和10 a 的自然恢复沼泽0~20 cm深度土壤中的无机氮和有机碳含量显著大于天然沼泽和稻田;在无外源氮输入条件下,天然沼泽0~20 cm深度土壤氧化亚氮产生潜力峰值[1.90 mg/(kg· h)]最大,退耕10 a 的自然恢复沼泽0~20 cm深度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峰值[1 387.67 mg/(kg· h)]最大;在外源氮输入条件下,各采样地0~20 cm深度土壤氧化亚氮产生潜力都大幅上升,而甲烷产生潜力则明显减小,退耕10 a 的自然恢复沼泽0~20 cm深度土壤的氧化亚氮和甲烷产生潜力峰值都最大,分别为350 mg/(kg· h)和23.11 mg/(kg· h);天然沼泽0~20 cm深度土壤对铵态氮的去除率(78.8%)最大;退耕6 a、10 a 的自然恢复沼泽和天然沼泽0~20 cm深度土壤对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6.11%、99.79%和90.56%)和对总外源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4.86%、73.98%和84.66%)都显著大于耕作稻田和退耕1a的自然恢复沼泽。退耕还湿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累积和外源氮去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5 年三峡水库典型支流库湾的浮游植物功能群组成和生态状况
    陈克峰, 叶麟, 谭路, 蔡庆华
    2022 (2):  268-27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2.015
    摘要 ( 312 )   PDF(1003KB) ( 114 )  
    三峡水库蓄水后,其典型支流库湾的生态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2015 年4 月初,在香溪河、大宁河和小江库湾设置了42 个采样点,采集了水样,鉴定和记录了各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物种信息,确定了这些物种归属的浮游植物功能群;利用浮游植物集合指数,评价了各库湾水体的生态状况;利用卡尔森的营养状态指数,评估了各库湾水体的营养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在香溪河、大宁河和小江库湾各采样点共记录6 门35 种浮游植物,分属于13 个浮游植物功能群(X2、Y、B、D、P、MP、H1、F、X1、G、J、LO、W1),香溪河、大宁河和小江库湾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分别属于10 个(以功能群B、X1 和LO为主)、11 个(以功能群H1、X2、B和G为主)和10 个(以功能群LO、H1、X2 和B为主)浮游植物功能群;香溪河库湾上游至库湾中部的水体为富营养水体,库湾中部至河口的水体为中营养水体,大宁河库湾的水体多为中营养水体,间或有贫营养和富营养水体混杂分布其中,小江库湾的水体几乎都为富营养水体;香溪河和小江库湾的富营养水体主要由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含量较大所致;香溪河库湾绝大多数水体的生态状况良好,大宁河库湾一半水体的生态状况为可接受,个别水体的生态状况为非常好、良好和中等,小江库湾中部至河口水体的生态状况良好,上游至库湾中部多数水体的生态状况极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施用咪唑烟酸除草剂去除漳江口红树林中互花米草的短期实验
    莫雪, 吴博, 刘佳凯, 赵世强, 赵思齐, 周冬良, 李婷, 张明祥
    2022 (2):  277-284.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2.016
    摘要 ( 998 )   PDF(489KB) ( 297 )  
    为验证咪唑烟酸除草剂对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去除作用,于2021 年5 月,在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潮间带红树林中的互花米草密集分布区,开展了施用不同剂量(0.5 L/亩、1.0 L/亩和1.5 L/亩)25%咪唑烟酸水剂去除互花米草的短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施用3 种剂量的25%咪唑烟酸水剂后的第60 天,互花米草植株密度的防除效率都大于90%,但是,互花米草的植株密度仍大于48 株/m2,因此,短期内施用25%咪唑烟酸水剂对互花米草的去除效果并不理想;在施用0.5 L/亩、1.0 L/亩和1.5 L/亩的25%咪唑烟酸水剂后的第60 天,互花米草叶片中的咪唑烟酸残留量分别为0.14 mg/g、0.53 mg/g 和0.94 mg/g,0~20 cm深度土壤中的咪唑烟酸残留量分别为0.10 mg/g、0.13 mg/g 和0.26 mg/g,咪唑烟酸在互花米草叶片和0~20 cm深度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30 d。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5 年春季黄石市5 座湖泊表层沉积物中各形态汞含量的分布及其污染评价
    陈虎阳, 阮超越, 薛钧, 尹刚, 桂智凡
    2022 (2):  285-294.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2.017
    摘要 ( 379 )   PDF(933KB) ( 70 )  
    为了研究长江中游湖泊中表层沉积物的汞污染问题,2015 年春季,在湖北省黄石市的磁湖、大冶湖、网湖、朱婆湖和保安湖共布设了47 个采样点,采集了表层(0~10 cm深度)沉积物样品,测定和计算出沉积物样品中总汞和各形态汞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研究了5 座湖泊表层沉积物中汞的分布特征、生物有效性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磁湖表层沉积物的汞污染相对最严重,8 个采样点的平均总汞质量比达到了271.33 mg/kg;朱婆湖表层沉积物的汞污染相对最轻微,5 个采样点的平均总汞质量为58.28 mg/kg;除了朱婆湖之外,其它4 座湖泊表层沉积物的平均总汞含量值都超过了土壤背景值和湖芯背景值;距离城市越近,湖泊表层沉积物的汞污染程度相对越严重;5 座湖泊表层沉积物中汞的赋存形态以强有机态为主,强有机态汞含量占总汞含量的比例为53.97%~87.63%;5 座湖泊表层沉积物的平均生物可利用态汞含量为48.2~253.0 mg/kg,其占总汞含量的比例为82.0%~93.1%;在5 座湖泊中,朱婆湖表层沉积物的汞污染水平较低,保安湖和网湖表层沉积物的汞污染水平为中度汞污染,大冶湖和磁湖表层沉积物的汞污染水平为重度汞污染,其表层沉积物中的汞都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因此,具有较强的潜在生态危害;5 座湖泊表层沉积物中汞的迁移和转化风险较高,在沉积环境发生变化时,可能对湖泊水体带来较大的生态危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