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2-10-2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浅析中国湿地保护管理中的三种主流湿地定义
    袁军, 史良树, 唐小平
    2022 (5):  607-61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5.001
    摘要 ( 768 )   PDF(348KB) ( 311 )  
    对湿地定义的不同理解是长期困扰中国湿地管理的一个问题。湿地是水域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区域,其本质特征是永久或间断性被水淹覆或者生长季土壤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这是目前中国湿地保护管理中三种主流湿地定义的科学基础。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湿地定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的湿地定义都是在《湿地公约》的湿地定义基础上,为了满足国内管理需求衍生发展而来。对这三种湿地定义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湿地公约》的湿地定义的倡导性质,使其对湿地边界没有也没有必要做出严格规定,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的湿地定义的管理属性都需要明确精准的湿地边界。《湿地公约》的湿地定义包括的湿地范围最广,完全包含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的湿地定义规定的湿地范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湿地定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的湿地定义并非绝对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只有“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湿地地类和湿地相关地类才能归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的湿地范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边缘效应对湿地中鸟类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李祎可, 王强, 李星醇, 周学红
    2022 (5):  613-621.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5.002
    摘要 ( 605 )   PDF(563KB) ( 127 )  
    湿地中的鸟类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类群。目前,湿地中鸟类生境破碎化日益严重,边缘效应对鸟类的影响愈发强烈。从边缘效应的概念出发,探究了边缘效应的影响因素;从鸟类觅食策略、繁殖策略和运动的角度,论述了边缘效应对湿地中鸟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边缘效应主要从鸟类的食物资源和生境类型以及人类活动干扰三方面影响湿地中的鸟类。首先,边缘效应会增加湿地中鸟类的食物资源,并且促进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营养交流,同时也可能导致重金属和营养元素等污染鸟类的食物和在鸟类体内富集,从而对湿地中的鸟类造成伤害;其次,边缘效应使得湿地生态系统内部结构更加复杂,其在为湿地中鸟类的筑巢和隐蔽等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专一的鸟类造成严重的威胁;最后,人类活动干扰可能使湿地中的鸟类产生一定的行为适应,使其具有在复杂环境中生存的能力,同时可能会对湿地中鸟类的运动行为造成威胁,影响其觅食、繁殖和运动。因此,为了更加科学的管理和保护湿地中的鸟类,缓解边缘效应对湿地中鸟类的负面效应,建议在城市湿地公园中建立为鸟类迁徙提供营养补充的食物基站;对退化湿地进行生态恢复,为湿地中的鸟类提供多样化的栖息地,对鸟类自然栖息地中的水位和植物密度等进行调控,改善鸟类生境的适宜程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图们江中游和下游流域不同类型湿地中迁徙水鸟多样性研究
    王馨凝, 续文宇, 姚纪元, 沈超, 楚云华, 金日, 王海涛
    2022 (5):  622-62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5.003
    摘要 ( 387 )   PDF(377KB) ( 134 )  
    在中国境内的图们江中游和下游流域6 种类型湿地中,布设了84 个水鸟观察点,于2021 年3 月中旬至4 月中旬和10 月中旬至11 月中旬,开展迁徙水鸟调查,研究了不同类型湿地中迁徙水鸟群落的多样性,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沼泽、湖泊、河流、水库、池塘和稻田的水鸟观察点,共记录7 目12 科47 种迁徙水鸟;在自然湿地(沼泽、湖泊和河流)中,记录了7 目11 科43 种的迁徙水鸟,在人工湿地(水库、池塘和稻田)中,记录了6 目11 科37 种迁徙水鸟;比较6 种类型湿地中迁徙水鸟群落的Shannon-Winner 指数、功能多样性指数、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和保护价值指数值发现,自然湿地维持迁徙水鸟群落多样性的功能强于人工湿地,但是河流中迁徙水鸟群落的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和保护价值指数值小于池塘和水库,说明人工湿地在维持迁徙水鸟群落多样性方面发挥了支撑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红树林生态修复成效评价标准体系探讨
    吴后建, 刘世好, 曹虹, 贺东北, 刘斯垚, 罗为检
    2022 (5):  628-63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5.004
    摘要 ( 365 )   PDF(445KB) ( 213 )  
    中国已经启动了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客观且科学的红树林生态修复成效评价不仅是红树林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是科学指导后续红树林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依据。采用专家咨询法和频度分析法,从红树林新造林成效、红树林造林三年成效和区域红树林生态修复成效层面,建立了包括16 个指标的中国红树林生态修复成效评价标准体系,以期为科学开展中国红树林生态修复成效评价提供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澎溪河食鱼水鸟对越冬栖息地利用的变化
    李秀明, 程瑞梅, 孙戈, 马天, 苏化龙, 刘富国, 刘小云, 盘凯筠, 钱法文, 肖文发
    2022 (5):  636-64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5.005
    摘要 ( 339 )   PDF(1090KB) ( 51 )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升高直接影响了长江支流中的鱼类群落结构,进而对以鱼为食的水鸟群落分布产生影响,同时也使水鸟栖息地发生改变。在三峡水库蓄水前的2002 年、2005 年、2006 年和蓄水后的2012 年、2015 年、2016 年每年的1 月中旬,对长江重庆段支流澎溪河区域的小䴙䴘(Trachybaptus ruficollis)、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赤颈䴙䴘(Podiceps grisegena)、苍鹭(Ardea cinerea)和白鹭(Egretta garzetta)共5 种食鱼水鸟开展了调查,利用谷歌地球在线的2005 年和2015 年每年1 月的卫星影像数据,分析澎溪河区域的6 种景观指数和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变化;利用广义线性模型,研究三峡水库蓄水后澎溪河区域的6 种景观指数和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对食鱼水鸟数量的影响及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在澎溪河区域,调查到的食鱼水鸟数量从蓄水前的386 只增加至1545 只,澎溪河上游河流转弯处浅滩面积大幅增加,下游河流转弯处形成了大面积的水域,这些转弯处区域的斑块密度、近圆形形状指数的中值、回转半径的标准差、面积周长比的加权平均数、邻近指数分布的标准差都减小;虽然通过河流景观指数拟合模型,能够解释澎溪河区域食鱼水鸟分布和种群数量的变化,但是效果一般;在拟合精度较高的模型中,三峡水库蓄水前和蓄水后建筑物数量的重要性都大于50%,蓄水后河流景观回转半径的标准差的重要性大于邻近指数分布的标准差。澎溪河流域的鱼类资源和人类活动状况对流域内食鱼水鸟影响较大,正在实施的长江十年禁渔行动将有利于食鱼水鸟和河流生态的保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龙江省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公路网对湿地的影响
    王琦, 刘子刚, 鲍亚强, 杨飞, 彭爱珺
    2022 (5):  646-654.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5.006
    摘要 ( 329 )   PDF(1275KB) ( 41 )  
    公路建设是湿地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以黑龙江省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农场作为研究区,利用2000 年和2015 年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将研究区划分为299 531 个100m×100m的栅格,以栅格距最近公路500 m为界,划分实验组和对照组(500 m内为实验组),利用Logit 模型,分析公路网对2000 年和2015 年的湿地存在状况和湿地变化的影响,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消除选择性偏差,检验结论的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与2000 年相比,2015 年黑龙江省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农场的湿地出现明显退化,湿地率减少了25.34%;公路网的存在对湿地存在状况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湿地变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倾向得分匹配法可以降低选择性偏差,相较于匹配前的结果,匹配后公路网对湿地存在状况的影响程度有所减小;2000 年和2015 年实验组湿地存在的概率分别为对照组的0.91 倍和0.79 倍,高于匹配前的概率(0.85 倍和0.78倍),实验组栅格湿地减少率是湿地不变或者增加概率的1.08 倍,低于匹配前的概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耕的恢复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董文涛, 侯文久, 于洪贤, 刘曼红, 孔祥武, 崔兴波, 王广鑫
    2022 (5):  655-66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5.007
    摘要 ( 281 )   PDF(732KB) ( 89 )  
    2020 年7 月6 日至9 日,在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选取了10 处2014 年以来退耕的恢复湿地和4 处天然河流作为采样地,进行了浮游植物采样调查,研究了各采样地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生物量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14 处采样地的浮游植物样品中,共鉴定出7 门74 属158种浮游植物,以绿藻门(60 种)、硅藻门(42 种)、裸藻门(26 种)和蓝藻门(19 种)物种为主;退耕的恢复湿地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物种数量都大于天然河流;其生物量也多数大于天然河流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退耕时间与恢复湿地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关系不密切;14 处采样地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的共有优势物种为不定微囊藻(Microcystis incerta)和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退耕的恢复湿地的水体处于重度污染和富营养化状态;退耕的恢复湿地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稳定;影响退耕的恢复湿地的浮游植物优势种生物量的水环境因素包括总磷含量、浊度、pH、总氮含量、透明度、水温、电导率和化学需氧量含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1 年冬季珠江三角洲河网浮游动植物的分布和咸潮入侵的影响
    谢毅梁, 崔保山, 谢湉, 蔡燕子, 高放, 陈聪, 张立
    2022 (5):  666-680.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5.008
    摘要 ( 303 )   PDF(1145KB) ( 99 )  
    于2021 年1 月下旬,在珠江三角洲河网,开展了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实地调查,研究了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咸潮入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河网水体中分布着72 种浮游植物和21 种浮游动物,硅藻和蓝藻为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轮虫类为浮游动物的主要类群;由海洋向陆地方向,珠江三角洲河网水体的盐度在不断减小,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在逐渐增大,从崖门水道到虎门水道,浮游植物群落和浮游动物群落的丰度、生物量都逐渐增大;咸潮入侵是浮游植物群落生物量、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8 年云南省保山市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水生昆虫群落多样性
    郑美仙, 张翔, 卢志兴, 李静, 林志文, 周宗培, 李巧, 陈又清
    2022 (5):  681-68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5.009
    摘要 ( 330 )   PDF(529KB) ( 75 )  
    于2018 年7 月17~27 日和10 月13~17 日,在云南省保山市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中,采用水网法,对6 处河流和湖泊水体中的水生昆虫群落进行了调查,比较了不同水体中水生昆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6 处水体采集的昆虫样品中,鉴定出6 目16 科49 种水生昆虫;属于敏感类群的蜓科(Aeshnidae)、负子蝽科(Belostomatidae)和大蚊科(Tipulidae)水生昆虫主要分布在北庙湖、大田坝沼泽和青华湿地,负子蝽科水生昆虫的数量相对较多;属于一般耐污类群的伪蜻科(Corduliidae)、四节蜉科(Baetidae)、黾蝽科(Gerridae)、仰泳蝽科(Notonectidae)、纹石蛾科(Hydropsychidae)和蚋科(Simuliidae)水生昆虫分布在除了东湖和西湖以外的5 处采样水体中,四节蜉科水生昆虫的数量相对较多;属于耐污类群的蟌科(Coenagrionidae)、蜻科(Libellulidae)、细蜉科(Caenidae)、划蝽科(Corixidae)、龙虱科(Dytiscidae)、水龟虫科(Hydrophilidae)和摇蚊科(Chironomidae)水生昆虫主要分布在东河和青华湿地的水体中,而且蟌科、划蝽科和摇蚊科水生昆虫的数量相对较多;青华湿地中水生昆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Chao1 丰富度估计量都最大,北庙湖、东河上游河段、大田坝沼泽、东河下游河段、东湖和西湖水生昆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Chao1 丰富度估计量依次减小;青华湿地水体中属于敏感类群的水生昆虫的多度、物种丰富度都最大,而且都显著大于东河上游河段;在50%的相似性水平上,只有东河上游河段与下游河段水体中的水生昆虫群落结构相似,其它采样水体中的水生昆虫群落结构都不相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海泽库泽曲国家湿地公园植物群落多样性
    张榕, 才华, 李长慧, 梁德飞, 姚喜喜, 孙熠, 张旭, 李情
    2022 (5):  688-693.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5.010
    摘要 ( 531 )   PDF(399KB) ( 144 )  
    2020 年6 月,在青海泽库泽曲国家湿地公园中的阴坡和阳坡高寒草甸、两处草本沼泽、河漫滩草甸和沼泽化草甸,各布设了6 个植物样方,开展了植物调查,研究了6 处调查地的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6 处调查地的36 个样方中,共记录植物16 目20 科79 种,其中菊科(Asterac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物种数量占优势;在6 处调查地中,有5 处调查地植物群落的优势物种为莎草科物种;河漫滩草甸和沼泽化草甸中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显著高于草本沼泽;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河漫滩草甸和草本沼泽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基本都不相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添加含锰和含铁填料的人工湿地对低污染水净化效果的实验研究
    邹铭, 宋新山, 王逸飞, 陈小华, 曹海云, 曹新
    2022 (5):  694-703.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5.011
    摘要 ( 273 )   PDF(1008KB) ( 127 )  
    人工湿地填料的化学性质及其配比对净化效果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使用不同填料的人工湿地对低污染水中的氮污染物、磷污染物和化学需氧量的净化效果,以矿质纤维、石英砂和硅酸盐水泥为主要原料,添加黄铁矿石粉末或锰砂粉末,利用硅酸盐水泥的黏合特性造粒,分别制成人工湿地的含锰填料和含铁填料。以1∶2、1∶1 和2∶1 的体积比,分别在人工湿地中添加含锰填料和含铁填料,对比不同人工湿地对低污染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硝态氮、总氮和总磷的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人工湿地中含锰填料与含铁填料的填充比例为1∶1 时,人工湿地对低污染水中的硝态氮和总氮的净化效果最好,装置运行期间硝态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6%和65.7%,出水中的硝态氮和总氮质量浓度分别为2.34 mg/L和5.15 mg/L;当含锰填料与含铁填料的填充比例为2∶1 时,对氨氮的去除率最高;只以矿质纤维、石英砂和硅酸盐水泥为填料的对照人工湿地对低污染水中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最高;在实验前10 d,4 组人工湿地对低污染水中的总磷去除效果都很好,实验第11天至第45天,含锰填料与含铁填料的填充比例为2∶1 的人工湿地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雅鲁藏布江水系尖裸鲤的分布和食性差异研究
    李雷, 金洪宇, 张泽鹏, 吴松, 王念民, 金星, 马波
    2022 (5):  704-708.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5.012
    摘要 ( 869 )   PDF(425KB) ( 69 )  
    为了保护与合理利用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资源,利用2015~2020 年对西藏自治区重点水域渔业资源调查的资料,研究了尖裸鲤的资源分布和食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西藏自治区,尖裸鲤仅在雅鲁藏布江水系分布,尖裸鲤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上游和中游(仲巴县至仁布县江段)及其支流,零星分布在朗县江段和派镇江段,在高原湖泊巴松措中也分布着尖裸鲤,分布的海拔范围为2900~4700 m;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仲巴县江段、萨嘎县江段、拉孜县江段和日喀则市江段分布的尖裸鲤都以鱼类为主要食物,随着海拔的降低,各江段尖裸鲤的食物组成无显著差异,但是尖裸鲤对食物的摄食强度存在差异,仲巴县江段和萨嘎县江段尖裸鲤的食物平均饱满指数值显著偏大,而拉孜县江段和日喀则市江段的尖裸鲤的食物平均饱满指数值较小。近年来,尖裸鲤资源呈现衰减趋势,因此,应该在雅鲁藏布江上游江段和中游的仲巴县江段建立尖裸鲤自然保护区,加强对尖裸鲤的保护和资源恢复力度,加强尖裸鲤的增殖放流和相关基础研究工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洞庭湖区不同生长期南荻为栽培基质的平菇的生物学效率和品质
    汪丽燕, 王卫, 谢永宏, 陈心胜, 李峰, 邓正苗, 邹业爱
    2022 (5):  709-714.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5.013
    摘要 ( 391 )   PDF(432KB) ( 38 )  
    在洞庭湖地区,已经停止利用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造纸。将南荻作为基质栽培食用菌是一种利用南荻的新途径。2020 年4 月至6 月,利用生长期不同的南荻(2019 年5 月、9 月、10 月、11 月和12 月收割的南荻),按照50%南荻+40%棉籽壳+10%麸皮的配方,制成基质,栽培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收获前两茬平菇后,研究平菇的生物学效率、粗蛋白含量和粗纤维含量,确定洞庭湖区南荻的最佳收割期。研究结果表明,利用5月、9 月、10 月、11 月和12 月收割的南荻作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基质栽培平菇,收获的前两茬平菇的生物学效率分别为80.7%、71.1%、68.9%、62.5%和63.7%,其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7.29%、16.05%、16.72%、17.62%和17.39%,其粗纤维含量分别为7.48%、7.50%、6.86%、7.71%和7.14%,利用不同生长期南荻基质栽培的平菇的粗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都无显著差异;前两茬平菇的平均生物学效率分别与栽培基质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木聚糖酶活性显著正相关;在洞庭湖区,为了保障南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10 月收割的南荻作为平菇的栽培基质更合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淇澳岛光滩、互花米草群落区和人工红树林区的土壤性质及其差异
    符翔超, 陈玉军, 黄勃, 雷婕, 杨洪炳, 文娇, 杜沛泉, 姜仲茂
    2022 (5):  715-720.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5.014
    摘要 ( 354 )   PDF(789KB) ( 175 )  
    以珠海市淇澳岛光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群落区、人工种植真红树[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秋茄(Kandelia obovate)、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而成功清除互花米草的红树林区的0~100 cm深度土壤为对象,研究光滩、互花米草群落区和人工红树林区土壤的性质及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光滩0~100 cm深度土壤的对应指标相比,互花米草群落区0~100 cm深度土壤的容重减小、pH降低,10~100 cm深度土壤盐度增大,0~8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大,0~100 cm深度土壤的全氮和全磷含量增大,而且0~80 cm深度土壤的全氮含量显著增大(p<0.05);与互花米草群落区0~100 cm深度土壤的对应指标相比,高密度桐花树群落区0~40 cm深度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大(p<0.05),秋茄群落区、桐花树群落区和无瓣海桑群落区0~100 cm深度土壤的pH降低,各红树物种群落区0~100 cm深度土壤的盐度、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总体上都增大,无瓣海桑群落区0~100 cm深度土壤中的全氮含量显著增大(p<0.05);互花米草入侵和人工种植秋茄清除互花米草都未显著改变0~100 cm深度土壤的有机碳含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图们江口区域的水禽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刘洋, 金日, 刘泽, 张亚男, 朱卫红
    2022 (5):  721-72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5.015
    摘要 ( 339 )   PDF(10928KB) ( 46 )  
    以图们江口区域作为研究区,运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获取2021 年研究区的数字高程数据;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利用2021 年的Sentinel-1A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和Sentinel-2B多光谱影像数据,对研究区的地物进行遥感分类;选取水源丰富度、人类活动干扰因素、食物丰富度和水禽栖息地遮蔽条件的相关指标,建立水禽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根据计算出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评价图们江口区域的水禽栖息地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中,俄罗斯境内的哈桑区沿海湿地、朝鲜境内的晚浦、东藩浦和西藩浦及其周边湿地、中国境内的敬信湿地是适宜性最好或者良好的水禽栖息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归一化植被指数分布特征及其变化分析
    刘奕雯, 张佳琦, 王延吉, 神祥金, 吕宪国, 姜明
    2022 (5):  728-73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5.016
    摘要 ( 348 )   PDF(3704KB) ( 81 )  
    利用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了三江平原沼泽湿地2000 年8 月和2015 年8 月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分布特征及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 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丧失严重,面积减少了约2847 km2,面积减少率约为31%,沼泽湿地丧失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的东北部;三江平原沼泽湿地8 月归一化植被指数较大值分布在三江平原东部,而较小值分布在三江平原西北部;2015 年8 月三江平原大部分沼泽分布区域的水热条件优于多年平均状态,归一化植被指数比2000~2015 年多年平均值更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邛海核桃村至青龙寺段水域水上栈道修建前、后水环境状况研究
    姜柯臣, 王雪梅, 胡金朝, 彭聪, 雷娟
    2022 (5):  733-738.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5.017
    摘要 ( 483 )   PDF(437KB) ( 36 )  
    以邛海核桃村至青龙寺段水域及周边沙滩和湖岸分布范围为研究区,采用原位生物膜法、植物群落分析法和生理生态学方法,研究水上栈道修建前(2013 年12 月)、后(2017 年12 月)该水域中石头表面生物膜的藻类结构和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水上栈道修建后沙滩区和石头湖岸区石头表面生物膜的藻类结构和功能指标,比较了不同采样地的环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水上栈道修建后,水上栈道区采样地水中石头表面生物膜的叶绿素a 含量、叶绿素b 含量、生物量和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含量都明显增大,水体中溶解氧、总氮和总磷含量以及生物膜的硅藻和蓝藻物种数量所占比例都明显减小,说明修建水上栈道使该水域的水环境质量变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