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景观指数和最小累积阻力(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模型,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方法,研究了桂林市典型喀斯特区的湿地破碎度、形态格局和生
态网络。研究结果表明,除了河流以外,研究区其它类型湿地破碎程度较高,河流的生态连通作用显著;从形态
学的角度看,桂林市的湿地核心区主要分布于中部和南部的临桂区、荔浦市、阳朔县、平乐县和恭城瑶族自治
县,湿地缓冲区较大,核心区不易被破坏,但是湿地景观要素的内、外连接都较差,生物踏脚石不足,应该加强对
生态廊道的重视和保护;桂林市湿地生态廊道主要连通东北部、中部和东南部,中部丰富的湿地资源和廊道对
南部和北部的湿地连通起到良好的作用,中部湿地生态网络主要受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威胁;南部湿地的聚集
度较高,生态廊道连接性较好,使南部湿地与中部湿地能较好地连通;受喀斯特石山地貌的影响,北部湿地的破
碎程度较高,生态廊道的连接性较差;提出了桂林市湿地生态网络优化的建议。